《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29 地理政治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9、地理政治论
一种认为地理决定政治的帝国主义理论。它宣扬地理环境直接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是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实行殖民政策,发动侵略战争,争夺世界霸权的思想武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被德国法西斯分子吹捧为“地理政治之父”的拉采尔,系统地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政治生活”的反动论点,鼓吹“优秀”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必须扩张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资产阶级地理学家哲伦,首先使用“政治地理”这个名词,鼓吹帝国主义大国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必然要和弱小国家结成“综合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的顾问豪斯霍菲尔更露骨地宣扬:地理政治是“分配地球空间的强有力的战斗手段”。地理政治论被希特勒匪帮宣布为“国社党的世界观”。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也把地理政治论作为鼓吹“亚洲共荣圈”的理论依据。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为了与美帝争夺世界霸权,大肆鼓吹要从“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出发,来确定“国际分工”和实行“生产专业化”,把一些东欧国家变成苏修的果菜园、畜牧场和附属加工厂。它借口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国界”,提出“取消边界”的“经济一体化”计划,鼓吹建立什么“国家间的经济综合体”,妄图把其他国家的领土“综合”到苏修大帝国的版图中去。这同当年希特勒分子鼓吹的“经济综合体”和“大国统一小国”是何等一致!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和殖民政策,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其深刻的根源在于追求超额利润的帝国主义垄断制度,而决不是地理环境。今天苏修统治集团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和法西斯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当然不是由于苏联的气候,河流或西伯利亚的沙漠有了变化,而是由于苏修在国内复辟了资本主义,产生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变成社会帝国主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