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心智||《樊登解读少有人走的路》节选总结
关于爱,在大众中流传广泛的,大多是以爱的名义为自己的行径做解释的定义。比如,爱是一种牺牲,我们要牺牲自己成全对方(持有这样观念的人可能会发展成受虐倾向),认为自我牺牲是一种爱;比如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惟命是从,比如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全身心的依赖、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全心全意地付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拯救……
而其实,爱应符合一个特点——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任何忽略了彼此心智成熟、发展的都不能称之为爱,比如一些父母只是抚养孩子而不是养育孩子,只是把孩子养大而不顾过程中孩子的心智发展,那终究会变成是一种自我满足式的精神贯注(通过自以为的“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而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成熟);比如在一些伴侣中,只希望对方乖乖听话就行,而不注重彼此的心智发展。而一开始列举的,对另一个人的惟命是从、全然依赖或是全心付出都忽略了某一方的心智发展。

为何爱要彼此心智发展?因为在爱所联结的关系中,需要面对冲突、面对损失。如果彼此的心智不发展,那么,在遇到彼此有差异的地方时,就难以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来应对(例如如何融合但又要保持一定的边界,下文介绍);如果双方的心智滞留,在面对其中一方的离去时,就难以割舍而发展出不良的应对模式,如孩子需要离开父母来形成自己独立的生活时,父母可能会过度管控,孩子可能会一直依赖父母直至进入婚姻也依然只听从父母的话。
不难发现,一个人心智发展其实就会变得“独立”,会形成一个成熟的个人边界,而关于边界,与爱“相关”的可能便是坠入情网的体验了。坠入情网,刚陷入恋爱的那份火热,其实是因情欲所导致的一种“自我界限的短暂崩溃”。此时,我们将心门打开让另一个人走进我们的界限。而一旦情欲或激情退却,热恋降温,彼此很容易发现互相的差异,于是彼此又开始将界限渐渐弥合,而如果要确立关系(通过承诺来保证彼此不会将对方推得太远,即分手),长期生活,则又需要我们用心智去探索该如何保持边界地融入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