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一戰架空歐洲歷史地圖:同盟國勝利

歷史背景是一戰,然而同盟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各參戰國簽訂了《柏林宮條約》後的歐洲形勢。
德意志帝國獲得了馬熱伊基艾,卡利什等地區本土版圖沒有大的變化,主要是獲得了不少非洲殖民地(法屬黃金海岸,加納,貝寧,尼日爾,乍得,英屬黃金海岸,尼日利亞,烏干達)

奧匈帝國控制了阿迪杰河以東的領土,將一部分劃出成為威尼斯第二共和國,與保加利亞瓜分了塞爾維亞去,奪走了黑山的一部分,以及一些非洲殖民地(葡屬莫桑比克,法屬馬達加斯加,英屬肯尼亞)

保加利亞如願以償獲取了幾乎大部分馬其頓地區,確定了南多布羅加的邊界,與奧匈帝國瓜分了塞爾維亞,以及較少的非洲殖民地(葡屬幾內亞,法屬加蓬)

奧斯曼帝國終於恢復了橫跨歐亞非的帝國身份,一舉收復利比亞,高加索以南,將實力向阿拉伯半島內部擴張。與保加利亞瓜分了希臘,設置阿爾巴尼亞親王國幷將其納為勢力範圍。罷黜埃及王室將其流放到阿拉伯半島中部的沙漠,扶植了內志酋長國來代替自己管理荒涼的阿拉伯半島內陸地區。將南也門賣給了瑞典,並幫助馬斯喀特蘇丹國獨立。在利比亞扶植了傀儡國費贊王國,將突尼斯變為了自己的附庸。






此外出現了幾個剛剛獨立的國家“至少德國人和奧地利人給予了我們新生”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總理這樣說。

兩兄弟,其中愛沙尼亞與芬蘭王國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

同盟國在烏克蘭挑選了一個當地貴族作為形成立的烏克蘭蓋特曼王國的國王。

羅馬尼亞遭受了苛刻的處罰,被強行分成了瓦拉幾亞公國和摩爾達維亞公國,瓦拉幾亞大公由原羅馬尼亞國王擔任(後來因企圖發動政變被廢),摩爾達維亞公國的大公由一位奧匈帝國親王擔任。

無論是德意志帝國還是奧匈帝國對於意大利的背叛無比憤怒,將統一不到六十年的意大利打成一盤散沙,迎回來波旁王室在南部成立了名不符實的兩西西里王國,為了滿足蘿馬的小心願在西西里島成立了西西里埃米爾國。中部是托斯卡納大公國,羅馬則獻給了教皇。東北部特意劃出威尼斯共和國噁心意大利,薩伏伊王室被趕回了老家

由於一戰的勝利瓦伊諾一世成功加冕為芬蘭國王,並消滅了芬蘭共產黨,趁俄國內戰開疆擴土。

俄國由於各國干涉紅軍輸掉了內戰,但影響力依然很大但白軍又發生了嚴重的二次內戰,最後俄國成立了一個在極左極右中反復橫條的極端且極度不穩定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