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人要用核辐射给泡椒凤爪开光?

能从核辐射下死里逃生的,除了绿巨人,还有一包包泡椒凤爪。
别不信,中国人为了解嘴馋,甚至给泡椒凤爪用上了核技术。
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看到凤爪的包装袋上印着一行小字:辐照食品。

“核辐射那么危险怎么还能加工食物?”“辐照食品吃了对身体有没有害处?”“辐照过的食品味道是不是更难吃?”
中国人到底有多畏惧核辐射我不知道,但如果没有核技术,泡椒凤爪恐怕不会如此Q弹美味了。

01.核辐射给泡椒风抓开了光?
家中自制的泡椒凤爪,在冰箱存放几天,口感和味道就会发生变化。而超市里的袋装泡椒凤爪,保质期却能长达半年。
之所以能保鲜这么久,还要归功于特殊的杀菌技术——辐照技术。

辐照技术是借助伽马射线、钴-60产生的能量,对物质进行杀菌消毒、促进或抑制其生长的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核辐射给物质杀菌,能让它“活”得更久。
这种技术应用在食品加工上,不仅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不会破坏口感。
如今,产自川渝两地的袋装凤爪,70%都采用辐射照射来消毒杀菌。
2017年,四川18枚俄罗斯钴-60放射源,因为放射剂量减少而光荣退役。钴-60放射源在使用期间,曾负责给泡椒凤爪杀菌。
这就好比退役特种兵告诉你,他以前不仅是机密任务的小组队长,还是炊事班的二把手,战力厨艺两手抓。

鸡爪辐照杀菌的过程,非常像我们去医院体检。凤爪会被装在悬挂在链条上的辐照箱内,再依次排队进入辐照室,接受钴-60放射源、伽马射线消毒。

辐照室一共有24个工位,可以同时为10吨泡椒凤爪消毒杀菌。
在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辐照工程中心,每天有无数只鸡爪做完体检后,最终被运到全国各地的吃货手中。
当你嫌弃凤爪的指甲太具威胁性,转而选择同样带给味蕾刺激体验的水晶猪皮、山椒笋尖时,能发现它们同样都在核辐射下净过身。

方便里面的脱水蔬菜,也得接受核辐射宠幸后,才能安全地送到你的口中;

还有市场上不会发芽的大蒜、土豆,其实偷偷被核技术间接薅秃了头。

首批研究核技术的科学家们,可能从没想过,核技术日后会被用得这么朴实无华。
02.辐照食品安全吗?
世界各国对辐照技术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美国发现X射线可以杀死肉类中的螺旋线虫。
到了40年代,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出了汉堡包X射线消毒技术,对核技术在民用领域的研究更加系统。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也开始了对食品辐照加工的研究。1986年,《辐照食品卫生暂行管理规定》被批准发布,对辐照食品的管理更加完整、规范。
豆类/谷类制品、干果果铺、熟畜禽肉、冷冻包装禽畜肉、新鲜水果蔬菜、香辛料/脱水蔬菜、花粉7大类食品,均被归进GB14891.1-GB14891.8标准,允许应用辐照技术处理。

辐照食品7大类
2005年时,中国辐照食品产量占世界辐照食品总量的1/3,四川省每年泡椒凤爪的处理量就超过1万吨。到了2019年,中国食品辐照加工量约为60万吨。
中国吃货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能为科研做什么贡献,但对泡椒凤爪的喜爱,间接促进了辐照技术的发展。
不过,既然受过核辐射的洗礼,泡椒凤爪到底安全吗?会不会对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早在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就称,只要食物吸收到剂量在10Kgy以下,就无需做毒理学实验,辐照食品是安全卫生的。

请点各类食品辐照剂量
再者,辐照食品≠核辐射污染食品。
放射源通过射线照射食品,不会接触到食品本身,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也不会污染食品和环境。
所以说,辐照食品非常安全。
只不过,如果你有一颗脆弱的肠胃,吃泡椒凤爪可能会让你的菊部遭罪。
03.有多少人身在“辐”中不知“辐”
通过辐照保鲜技术延长泡椒凤爪寿命,只能算是核技术应用的冰山一角。
农业领域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昆虫辐射不育,也是核技术应用的重头戏。
诱变育种就是通过辐照种子,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从而产生新的品种。这种技术与杂交一样,都是让水稻、小麦等产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中国每年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数量、推广面积里,有8%—10%来自核能诱变育种。
在解决吃饭的问题上,核辐射和袁隆平一样努力。
目前, 中国成功利用核技术诱变育种的突变农作物品种已经超过1000个,每年能为国家增产粮棉油15亿公斤。
核能诱变育种技术除了能让你填饱肚子,在改良月季、菊花、美人蕉、百合、荷花等观赏性植物的品种上,更是出了大力。
花期如何延长?存活率如何提高?怎样才能变得更香更好看?在核能诱变育种技术下,更多花期、花型、花色优良的变异植株诞生。
或许,你在街边买来准备送女朋友的那束玫瑰,就曾被辐照过。

植物被核技术改良,害虫也逃不出它的“五指山”。
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就是通过核技术对虫蛹或成虫进行一定剂量的照射,致使害虫丧失繁殖能力。
当大量不育的害虫被送回它们的快乐老家,天凉王破,是害虫家族的最终结局。
医学领域
核技术在医学领域同样居功至伟。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用辐照技术,能将医用防护服的灭菌周期从7-14天压缩到24小时。
截止2020年10月,251万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249万一次性医用口罩、1.4亿副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完成辐照杀菌,为抗疫工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除了在医疗用品的杀菌、灭活用到核技术,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更离不开它。
从核技术发展出来的同位素标记法,用于肿瘤诊断上,肿瘤发现率可达90%。而肿瘤放射治疗,更是与手术、化疗齐名的肿瘤临床治疗核心手段之一。
其他民用领域
如果你想切身体验一下核技术检测,倒也不是一定要去医院,地铁安检口就能实现这个愿望。
爆炸物、违禁品,在X光穿透的一瞬间,身体和行李箱,都没有了秘密可言。

如果你曾留意过办公室的烟雾报警器,也有机会和核技术亲密接触。
市面上最常见的离子感烟报警器内有放射性物质——镅-241,它可以探测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粒,在火势未蔓延的时候自动开启灭火模式。
凤爪、大蒜、土豆因为辐照技术保鲜期更长;
CT、X光检查让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更上一层楼;
机场、地铁、商圈,安检无处不在,就连堵在上下班路上那一排排汽车的轮胎,也曾为了增加强度被辐照过。
当我们感叹核能的强大与遥远时,核技术早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医食住行,深藏功与名。
谈核色变,没必要。
只要是讲武德(符合国家标准)的核技术产品,何不放心大胆地享受呢?
说到这里,我必须要感谢科学家对核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毕竟,没有核武器世界可能依旧和平,但没了泡椒凤爪,吃货们真的会悲伤逆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