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樟坑径保障房EPC项目打造装配式建筑4.0行业新标杆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闭幕,这一盛会受到众业内人士的关注与瞩目。中建海龙科技在本次住博会上展出了龙华樟坑径保障房EPC项目实体样板间,该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规划建造5栋28层、99.7米高的精装人才保障房,总建筑面积为17.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2740套保障性住房。
备受关注的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采用了模块化集成建筑(MiC建筑)技术,这是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核心建造技术。这一建造方式的亮点在于将建筑整体拆分为独立空间单元,每个空间单元的结构、装修、水电、设备管线、卫浴设施等90%以上的元素在工厂内完成,使得原本需要2-3年完成的百米高住宅建筑项目,在一年内可完成建设,相较传统建筑模式工期减少60%以上。

不仅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建造品质也有质的飞跃。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是国内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首次在近百米高层保障房的批量化应用,技术难度大。为全力突破混凝土模块技术高层应用瓶颈,多位院士专家开展了关于结构抗震实验、结构监测与损伤评估、有限元分析与抗震设计等14项重大课题研究。
据项目负责人徐恺介绍,项目充分发挥混凝土模块化结构特性,房间的保温、隔热、隔音、防震等舒适性功能大大优于常规建筑,运用外窗反打等工业化手段彻底杜绝漏水隐患;隔墙采用轻质量陶粒混凝土,有效改善房间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噪声8-10分贝;在废弃物、材料损耗、碳排放、能耗、水耗、污水、扬尘、噪音8个指标上取得低碳、环保的显著成效。与传统建造方式对比,建造阶段减少碳排放约4190吨,相当于约22万棵树一年吸收的碳排放量。同时,项目还可节省70%以上现场用工量,减少超过75%的建筑废弃物与25%以上的材料浪费,成为助力建筑业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