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巡礼之年非常感想(二)-中简版

2022-09-11 08:54 作者:lilian1199  | 我要投稿

「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临死之前告诫张无忌:「长大之后,要提防女人」。李斯特的父亲临死之前告诫16岁的儿子:「别让女人毁了你的一生」,这两位家长预言了张无忌、李斯特一生中桃花运不断。不可否认的是女人的确让李斯特创作灵感源源不绝...

本篇文章横向解析李斯特的爱情、友情。以下内容紫色字体是剧情,黑色字体是真实历史。

以下内容以暱称代替全名 : 马蹄–水美舞斗 ,小圆–星风圆,小栗子–音くり寿,辉辉–永久辉

以下剧透 慎慎慎慎入!

李斯特的愛情

李斯特喜欢的对象均是贵族、公爵夫人(短期交往的不算在内)。乔治辉辉得知李斯特与小圆玛丽在一起时,对李斯特说:「人家是公爵夫人呢,到手了就别放开」反映出李斯特在爱情裡对自己出身的微自卑。在玩捉迷藏时,玛丽开怀呼喊「老头子」,李斯特脸色微微一沉,「为什麽我是老头子?妳是公主?」在外人看来,以之前李斯特在巴黎的超人气,不再需要介意出身不够好吧?他的矛盾性格让这份介意悄悄存放在潜意识的抽屉裡。

李斯特开口要回巴黎斗琴,玛丽十二万分个不愿意,当初他们的恋情在巴黎口耳相传、沸沸扬扬,玛丽整个人都黑掉了,勉为其难的一起回巴黎,果真尴尬的遇到飞龙前夫!在巴黎多待一刻都会要了她的命!斗琴场面尾声,李斯特在受到人们爱戴的同时,突然矛盾地感受到莫名的虚无失序!李斯特向玛丽求救,玛丽总能透视他的内心、给他安定的力量,但这次,玛丽自己是泥菩萨过江,李斯特当下是什麽情形她感受不到且回天乏术,这意指着两人渐行渐远。

当李斯特向玛丽表示将受邀为匈牙利水患演出时,玛丽当然不肯,说好的回日内瓦呢?基于对家乡疏离的亏欠感,李斯特一定不会拒绝的,玛丽孰不可忍,从此各走各的独木桥。玛丽的处境相当艰难:离开巴黎多年、基本尊严让她无法投靠飞龙前夫、一直是贵妇的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突然孤苦无依、她必须隻身存活!



贵妇的职场生存记

所幸命运之神为玛丽伸出援手,出版社的乔治记者与圣乃主编见识过玛丽的写作能力与敏锐观察力。第二场李斯特迷倒众生记也算是玛丽的记者实习记…

瑪麗的記者實習記

初次来到贵族沙龙,玛丽对沙龙的陌生感成了她客观的视角,隻身于漩涡之外、冷眼旁观眼前狂热的现象:贵妇们众星拱月的绕着李斯特团团转,世人皆睡我独醒的玛丽一眼看穿了眼前的巨大反差,过量的人气造成李斯特内心的寂寥,伸手一抓就不见踪影的虚幻。不带任何立场的建言着:李斯特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否则生活只会更不踏实…。这完全是专业记者的典范。

這身裝扮  拉遠景看 全身比例是瘦高的,多虧小圓頭身比例好。 這身象徵著瑪麗的貴族時期

小圆玛丽成为记者后,有感于身分的不平等是李斯特内心不稳定原因之一,艺术家不论再怎麽才华洋溢,在贵族面前就是淼小,若能改变这个框架就好了,李斯特心底存放的那份介意才能抛开,于是起心动念加入圣乃筹画的活动,象徵着她对李斯特爱之深。

在飞龙撕掉玛丽被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时,透露着玛丽希望能像乔治当一个有主见、独善其身的新女性。玛丽没有穿男装,没有乔治那般鹤立鸡群,而是低调的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他,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唱着歌想念他,如今的玛丽可以自力更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值得喝采!这部剧不只乔治是独立女性,玛丽也是。另外小圆有表现出贵族出身的大器,长李斯特六岁的沉稳,回到巴黎后的无依感与对李斯特的爱莫能助诠释的很棒!

巡礼之年的突袭report,光提到两人产生分歧时,不能心意相通而有焦急之感,以客观的视角来看「怎麽会这样呢?」转头过去看着小圆:「对不起啊!太过分了」,连光自己都觉得那样对玛丽很不妥。李斯特在两人分居之后,会写信给玛丽,在巡迴演奏或备受礼遇时,内心总浮现着想要与玛丽说的话。当玛丽告诉李斯特:「我们成功了,现在没有贵族了,你的贵族身分不重要了」李斯特这才发现好像时代不同了….顿时间,他没有东西需要追求了,茫茫不知其然….直到萧邦出现,他才又找到方向。


煞风景的来了,在历史上,玛丽是因为李斯特1847年要去基辅慈善音乐会演出而分开的。贵妇带着三个孩子东奔西跑,能吵架的机会实在太多了,也许不肯去基辅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分开之后,玛丽与乔治一样成了作家,写了小说出了书,书中攀权附贵、没有才华、小气的角色,一看便知是影射李斯特。多年后两人在巴黎重逢,李斯特很有风度的对玛丽说,「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在怨恨我了吧」玛丽流了泪。但是他心裡介意玛丽出书毁谤自己,得知玛丽的死讯后,淡淡地说:「这是不值一提的人」。

剧中最后玛丽来到修道院,学生们见了玛丽率直地说:「妳看起来好哀伤」,可见玛丽很思念李斯特。当李斯特出来,两人四目相交的一瞬间,李斯特没有旧情人重逢戏剧化的惊喜,只有惊讶…光处理得很好,如果是戏剧化的惊喜太做作了。两人老朋友叙叙旧、回忆过往,提到以前玛丽总是称李斯特「老头子」,李斯特已经不会恼怒了,他真的释怀了,过去种种如过眼云烟。他们也如同历史上在巴黎重逢的那次平静祥和。剧本真的太神奇了,把李斯特与玛丽之间改编得那麽唯美!

历史上的玛丽被形容为是患有精神疾病,喜怒无常的人,精神疾病这部分我個人是质疑的,因为这样李斯特不可能与她在一起这麽多年,喜怒无常较有可能,玛丽也想与李斯特復合,如果玛丽没有出书丑化前情人,我相信李斯特对她的印象会好一点。


萧邦与乔治

群唱場面,大家氣勢滿滿,蕭邦與其他人不同,眉頭微皺 ,有著憂鬱的氣質

由于萧邦不是主角,在戏份有限的场面交代了与乔治之间,在李斯特与玛丽私奔之后,巴黎疯狂讨论着,乔治无法理解要当艺术家的李斯特怎会离开巴黎?

萧邦:「那妳打算怎麽办?」

乔治:「追上去,去找李斯特问清楚」

萧邦:「难道妳是嫉妒了?」

乔治:「别傻了。这是为了我的新小说取材,想知道他们为什麽想要私奔?」

萧邦:「如果你坚持要去,那我也要去」

乔治:「为什麽?」

马蹄萧邦这时停顿了一下,目光看着前方而不是乔治,说:「为了我的新曲子取材。」

马蹄的处理相当好,含蓄正经,不卑不亢的针锋相对,却给了无尽的暧昧意境,就算是极其普通的对白却能表达出他们这对将要开始了…

馬蹄常常下巴壓低而不是昂首,有著溫和之感

第4场是文人们聚集在圣乃的出版社场面,当时萧邦与乔治没有太多互动,只有萧邦说他的曲子完成了,乔治感兴趣的凑过去钢琴边听着萧邦弹奏。到了第13场同样是出版社的场面,当玛丽收到李斯特的信,乔治好奇想要凑过去玛丽那裡,却被萧邦挡下来并私下交谈着,比起第4场,在这裡两人是升温的。

巴黎局势动盪不安,萧邦这时坚守艺术家的使命仍然要办音乐会,乔治见他生病体力不支,带他离开巴黎去了西班牙的马卡约岛躲避纷乱并养病,场面的紧张感,使得两人的互动少了淡定、多了急切!催化了两人逼出内在的情感!这场戏确定了两人的恋人关係。


最后一场对手戏,是萧邦临终前,太虚弱而靠在乔治身上…

萧邦:「妳也很庆幸可以认识李斯特吧?」

乔治:「那早就过去了。其实你也是知道的,不然我早就抛下你一个人生活了」

历史上的乔治离婚之后独立扶养一双儿女,乔治带着萧邦与一对儿女去马卡约岛之后,萧邦得了肺病,乔治三头六臂、照顾萧邦、照料全家起居饮食,克难的生活、会漏水的居住环境,却让萧邦病情復原、创作多首前奏曲。

1839~1846年他们夏天会在诺昂的庄园度假,当时正是李斯特吉普赛式四处演奏的时期,某年夏天李斯特带着一家人来到诺昂的庄园拜访乔治与萧邦,玛丽对李斯特选择来到诺昂非常感冒,李斯特与乔治的曾经交往,让萧邦与玛丽对「前男友」、「前女友」介意得要命!萧邦赌气把自己写的练习曲送给玛丽,就是不送给同行的李斯特。玛丽与乔治、李斯特与萧邦也因此交情恶化。

萧邦与乔治交往期间,创作了不少作品,尤其是诺昂庄园时期,一回乔治的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不停自行转圈圈、十分可爱,一般人见了就拿起手机录影发文,天才萧邦才不是,而是写出了闻名「小狗圆舞曲」。如果萧邦是一般人,乔治不可能会与他交往9年,乔治爽朗豪迈的作风受不了太多愁善感、太纤细阴柔的性格,乔治比萧邦大六岁,姊弟系的恋人,母性的照料萧邦的病情、生活起居,萧邦短短的有生之年能够做出很棒的作品,乔治功不可没。


1847年两人因为乔治的女儿婚嫁的对象意见不合而分手,乔治气得把萧邦的情书全烧了,她的小说Lucrezia Floriani有一位主角是体弱多病的王子,小女主角六岁,大家都觉得这位王子是萧邦,萧邦矢口否认。

在剧中,乔治与离开人世的萧邦说:「再会了,我的王子」也许在乔治心目中萧邦就是这个角色。剧情把萧邦与乔治的结局处理的很美好,萧邦死前乔治还在身旁。

1848年两人最后一次的重逢,萧邦对乔治说:「妳当外婆了」意指乔治的女儿与乔治不满意的对象生子了,乔治头也不回的走了,两年后萧邦过世,乔治没有参加萧邦的葬礼,相当爱恨分明的人啊。


李斯特与萧邦

本剧最压轴,是两人的对手戏…

萧邦与李斯特有许多相似点,两人才差一岁,同样都是小康家庭、父亲都重视音乐教育,从东欧国家到巴黎发展、同样的不擅理财、都是差六岁的姐弟恋、两个人都不高兴分手后被前女友写成了小说裡的角色。

1832年李斯特在萧邦的独奏会上彻底见识到这位抒情钢琴家的功力。是在音乐面大力激发李斯特的人之一;萧邦受了李斯特影响也大,从此他的作品富有诗性,两人是难分难捨的朋友也是竞争对象。萧邦个性内向,李斯特在社交上帮了萧邦不少。萧邦将1831年写的第12号练习曲送给李斯特。(这首也是马蹄萧邦与辉辉乔治在银桥对话的背景音乐)。

萧邦20岁来到巴黎之前,在波兰的音乐学院受过教育,由于父亲是法国人,会说法语,到巴黎后适应比较快。李斯特12岁来到巴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需要想法子煳口。

在银桥上李斯特对着萧邦唱着:「你怎麽可能明白?」、「我的心情你不会懂的」李斯特自认是被神遗弃的孩子…

椎心之痛就这样唱到我心裡去了!光斯特居然有魔法可以把他的切身感受传达给看剧的人!不只是光斯特,还有马蹄萧邦,萧邦急切反驳李斯特,一心想要缓解李斯特内心的伤痛,唱得低沉温和,激动时带点嘶吼!更加强複杂情绪的张力!是争辩也是善意的建言。

萧邦的创作在1830~1840年就有许多作品了,李斯特的创作爆发期在1835~1838年(巡礼之年)、以及1847年后。难怪李斯特觉得落后萧邦很多。

剧中萧邦逼近死亡关头了,李斯特还在跟他争论,说:「我连死去都落后你,老天爷果然比较喜欢你」一向温和的萧邦忍无可忍发飙了!「为什麽要一直跟我比?何必把别人的框框硬套在自己身上?」

萧邦喜欢的在沙龙裡,小型的钢琴演奏,就像喜欢在民歌西餐厅驻唱的歌手,不喜欢万人演唱会的规模,萧邦一生中不到40场音乐会。但李斯特不同,他大鸣大放的办过千场音乐会。萧邦曾经坦言在演奏现场张张陌生面孔的注视会使他有压力,常常要熄灯演奏,羡慕李斯特能镇住大型现场所有听众。

蕭邦喜歡的在沙龍裡,小型的鋼琴演奏 ,常常熄燈演奏

两人因李斯特私奔离开巴黎而疏远,又因为乔治与玛丽导致友情分裂,加上两人各自的优势成了对方嫉妒的理由…

1841年萧邦办了场音乐会,李斯特在报章上发表评论,虽然内容多是赞扬与钦佩,但是对音乐会最精华、最具有意义的三首曲子,同为音乐家的李斯特在评论中没有隻字片语,萧邦很介意好朋友的刻意忽略,可见李斯特对萧邦最精采的部分吃味了。1939年起李斯特是天王巨星,四处巡迴演奏,在大型场面登台演奏对萧邦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萧邦对此是眼红的。

1845年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萧邦称李斯特「我的朋友」,双方以礼相待。1849年萧邦过世,李斯特在萧邦过世几周后与其他艺术家为萧邦竖立了一座纪念碑,并为萧邦写了传记「论萧邦」,他认为萧邦的殒落,象徵的浪漫时期的结束了。传记于1852年出版。李斯特在萧邦去世27年后,在自己的着作提及萧邦:「没有人能与他相比,他在艺术的苍穹中闪耀着孤独、无与伦比的光芒」

两人就是因为感情好,所以会欣赏对方、会在意对方的看法、会介意对方的强项,成了爱怨情仇的交织。要大力夸奖马蹄,为了融入这个萧邦这角色,他洗尽了满满健康活跃感、消瘦、在访谈番组中总是谦和温驯,不难想像最近的他日常生活都是忧鬱温和的。

还有光斯特,稽古三周,首次出面的第一个先行访谈,整个人就变得很不一样,多了叛逆感,为了表现出李斯特横冲直撞的性格吧,要命的迷人啊!!!


乔治·桑德

辉辉在访谈时提到:乔治就像猫,排练的时候,尽量往猫的属性发挥。开场与李斯特在阁楼裡,李斯特刚睡醒时,问「几点了」,辉辉回答:「晚上了」,过一会儿,李斯特准备要弹琴之前又问一次「几点了」,辉辉的反应很妙,没有不耐烦,停顿了一下,慢悠悠的说:「已经晚上了」彷彿用停顿与慵懒取代了不耐烦。

乔治劝服李斯特的场面,舞台设计很有暗示性,一开始李斯特是高高在上的,乔治还得仰头看他,渐渐地,李斯特缓缓下了台阶,两人的高度越来越接近,表示李斯特慢慢被说服了。接着两人是站在同样的高度对话,乔治不时接近李斯特,被推开也不气馁,最后李斯特伸出手来与乔治握手,代表乔治的劝服成功了。

和文人們在一起的時候,喬治是難以忽略的存在

以玛丽的观点来看,乔治的劝服场面令人灰心,李斯特神仙眷侣的生活杀出了程咬金。但是要赞美辉辉,这场戏乔治的台词量爆多、唱段又难、还要表现出拔河的拉扯感。乔治就算穿着男装,她的站姿、走姿比较接近娘役,把臀部往后推,强化一下女性身形曲线,再表现出乔治的个性化。

李斯特與自己的入世性格對話場面

这一幕乔治突然现身,李斯特见了女装的乔治,惊讶:「妳那是什麽打扮??」,我也纳闷…黑直髮、黑纱、黑女装?? 原来剧组是还原历史啊!乔治本人就是这样穿。

source WiKi

乔治为什麽穿男装?当时巴黎很多正式场合只能让男士进入,于是乔治着男装,出入各种场合也更为俐落轻便,为什麽后来换了女装,为了给萧邦好印象,萧邦对初次见到的一身男装抽雪茄的乔治印象很不好。乔治改变策略,第二次见面改穿女装,成功追到萧邦。

当时女人不能在公共场合抽菸,乔治跟男人一样在公共场合抽着雪茄。剧中在圣乃的出版社与文人在一起时,乔治辉辉也是拿着菸的,小细节做得很好。


非提不可的场面 I

第五场李斯特回忆巴黎求学被拒绝,舞月扮演的校长冷冷地说:「我们这裡多的是天才,不缺你一个」。舞台后方布帘慢慢上升,进入眼帘的是一群排列整齐的学生队伍,配上工整的快板钢琴曲、巴哈「平均律键盘曲集」,人才濟濟且進步速度飛快!生疏冷清却紧绷忙碌,这是李斯特心中高不可攀的学院景象,这样的舞台呈现真是太奇妙了!!惊叹不止,怎会想到运用巴哈的键盘曲呢?运用在这场面极度冷漠艰涩啊!在一旁回忆着过往的李斯特触景伤情真是演得太好了!

李斯特心中高不可攀的學院景象


非提不可的场面 II

李斯特与玛丽私奔之后,小栗子夫人,飞龙前夫气得直跳脚!放声唱着:走了就别回来。金碧辉煌的大雅之堂,与豪气贵族身份相衬,惹火巴黎最高阶的族群,怒吼都是气势磅礡的!作为小栗子、飞龙的退团作,真為他们高兴,演这麽金光闪闪又霸气的角色,这裡的群唱也很好听!

小栗子、飛龍憤怒歌場面


非提不可的造型

可以情不自禁的提一下假髮吗? 本尊是短直髮

這等顏值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女人緣這麼好

如果李斯特从活过来了,会很欣赏光斯特吧「小子不错嘛,把我演的那麽帅!」

尤其是假髮,不很工整、不很对称、不僵硬的假髮,甩起来好自然,感觉很轻盈,光斯特有练过与假髮好好相处的诀窍吧,宝塚剧很少有角色需要大甩特甩假髮的,新人公演前一定有好好传授给主演李斯特的大弥。

髮型真好看


参考资料:

钢琴音悦汇、每晚古典音乐会、Liszt in the World、A Brief History of Franz Liszt、Liszt Fever: Misha Dichter on Why Franz Liszt is a “Towering Genius”、钢琴之王李斯特:《浮士德》、《但丁》、《奥尔菲斯》、《普罗米修斯》。CHOPIN AND LISZT, A FRIENDSHIP THREATENED BY LOVE、LISZT ON CHOPIN, CHOPIN ON LISZT

The End


巡礼之年非常感想(二)-中简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