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古村游:古朴庄重、市井商业、文化体验,古村三地各有特色
昨天去了一趟安义古村,就在我老家旁边。古色古香,很很值得一去。
今天去了一趟安义古村,第一站到了罗田村。罗田村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村中还有一株历史一千两百年多的古树。整个村庄风貌保持得比较古朴,原汁原味。参天古树,深巷古井,对联牌匾,鸡犬相闻,十分值得一去的古村。









在安义古村罗田村,我听到了一个故事: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相传有一人名叫黄克昌,为躲避战乱,遂率族人南迁,到达今南昌市安义县罗田村。
据说黄克昌当时没有栖身之处,就在山坡上搭棚而居。夜晚,他梦见有只金狮钻入土中,天亮后,他找到梦中金狮钻土的位置,掘开土地想一探究竟,结果意外获得了重宝三百斤。于是,黄克昌在得宝处种下一株樟树作为纪念。至今,这株樟树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年的历史。
如今,这株樟树直径已达2.8米,需要6人手拉手环抱,才能将将围住其主干。这也成为整个南昌市最大最古老的樟树。一千多年来,这株古樟树始终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这株古樟树,滋养了罗田村一代代人口繁衍生息,保佑罗田村岁岁平安吉祥。



离开罗田村,来到安义古村的第二村,水南村。水南村有黄氏宗祠,门口处有“江夏世泽”的牌匾,以及一副对联。水南村黄氏始祖是迁居于隔壁罗田村的黄克昌。后来,黄克昌第十五世孙黄一能在大明洪武初年迁到附近建水南村,开创水南村黄氏。
这副对联显示,黄家以诗书文章、孝悌礼仪传家。其中,在黄一能由罗田迁居水南村之前,罗田黄氏六世祖黄元杞曾在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高中探花,被皇帝赐予“进士及第”称号。
走进宗祠大门,院内有两口大水缸。据说过去农村门口摆水缸的实际作用是储水和存粮,以及腌制食物,寓意是吸纳邪气,起到镇宅的作用。
水缸后有一堂,名为“敦伦堂”,堂内两侧有水南村黄氏的祭祖流程。敦伦堂中央供奉罗田村以及水南村几位黄氏先祖的牌匾。其中,始祖是黄克昌,六世祖是黄元杞,七世祖是黄禹山。这几位都是罗田村黄氏之人,且都是当地黄氏历史上极具影响之人。三位先祖牌位左侧,就是水南村黄氏开基之祖黄一能母亲周氏的牌位。怎么这里没见到黄一能的牌位?






水南村的黄氏宗祠内,还张贴有详细的祭祖流程。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完整的祭祖流程规则。
水南村黄氏宗祠祭祖规定要求:祭祖目的是缅怀先人、激励后人。要求全族祭祖。每年祭祖时间为正月初一,不分男女长幼,均可参与祭祖盛事。当日上午8点30分,参加祭祖的人员一律在祠堂门前空地集中,并按规定的位置列好方阵。9时整鸣铳三响,大开祠门后,按司仪宣布的次序进入祠内。
参加祭祖的人员必须服装整洁,鞋帽干净,举止端庄,身无异味。进入祠堂后应站在指定位置,不得吸烟吃食品。同时要服从司仪指挥,如仪参加祭拜,仪程未毕,不得随意退出。礼仪进行中,应抱虔诚严肃的态度,不得喧哗谈笑。另外,还要爱护族产,不得随意触摸祠内建筑和陈设,更不能私自动用祠内一切物品,造成破损丢失,要照价赔偿。
祭前准备:祭祖前数日,要打扫和整理祠堂内外环境,拭抹祖先神位,并按昭穆次序摆放;要擦洗干净祭台祭器,有缺损者应予维修或备足,应有大香盂一座,烛台二个,敬盆三个,果盘六个;要悬挂好祠堂大门外横批一条,祭台前横披一条,神龛前帐幔一付,后堂横梁吊带绣球四个。
说完祭祀前物品准备,再来说祭祀人员安排。黄氏宗祠要求划定祠堂内外的人群位置,并制备位置标志牌,分别为:族众、同宗代表、贵宾。这些人要整理好祭礼服装、帽子。要配备司仪一人、引祭二人,二人各着兰色长衫一件,礼帽一顶。还要有主祭一人、副主祭二人,各着兰色长衫一件,瓜皮帽一顶。
还需准备胸花若干,分别在绸带上写上名称:司仪(一人),引祭(二人),主祭(一人),副主祭(二人),同宗代表(视实际人数定),贵宾(视实际人数定)。此外,还要准备祭文、祝文定稿。
接着,水南村黄家要向与罗田黄氏同宗始祖的支裔及相关单位发出邀请函,并及时统计参加祭祖的各类人数。
在当代社会,祭前准备期间里,黄氏族人会及时向村、组干部通报情况,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
祭祖当日还应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第一,备好熟“三牲”,即全鸡、全鱼、猪头,要以敬盆分盛,置于神龛前案上。第二,要备好“三点心”,清明饼icon、广桃酥、核桃酥,分三盘装,置于神龛前案上。第三,要备好“三果品“,即苹果、香蕉、橘子,分三盘装,置于神龛前案上。第四,要备白酒一瓶,酒盅若干,均放入一个托盘内,置神龛前案边备用。第五,要做好当日中午所有人员会餐的准备,饭、菜、酒、饮料、碗筷、席位以及分桌名单。
随后还有祭祖礼仪。要求鸣铳三响,大开祠门,参加祭礼人员入祠,由领祭导引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观礼贵宾、参祭族裔分别就位。接着,司仪喝彩,宣布祭礼开始。然后是鸣爆、奏乐。之后是请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沐手(奏乐),并请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依次向祖宗三叩拜、上香(奏乐),再请主祭、副主祭、同宗代表依次向祖宗敬酒(奏乐)。再往后,就到了请主祭恭读祭文(读完后火化)的环节。读完祭文,再请族裔上香,自愿敬献仪金、善款(奏乐)。再下一个步骤则是请主祭代表合族辞祖,行三叩拜礼(奏乐)。最后,礼毕、退词,请领祭导引参祭人员饮福受胙(会午餐)。
这篇黄氏宗祠的祭祖礼仪流程规定可以说是相当完备了,是当今研究祭祖礼仪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材料,对我们还原古代祭礼很有帮助。
最后,我还看到了黄氏宗祠的一篇祭礼献词。词云:
第一章(行初献礼)
书文忆思源:
诸返克,顺哉一脉发罗田;想当初,人带地来名千古;始宗邦,最后双传
第二章(行亚献礼)
鼻祖得眼前:
迈古先,迁求无两故乡传;故居初,金狮白鹿中乡瑞;千百世,万代迢然
第三章(行终献礼)
曹乱几多年:
满丰年,见哉夫子建西先;今世纪,逢岗必发西山下;于后世,永祥其全
这篇祭礼献词据说是当地一位水南老人提供的。




水南村古街上,有做米酒的,有做辣椒,有拉面条的,有做木工,等等。看起来百业兴旺。很多户商铺人家门口还挂出了灯箱和风铃来装饰和祈福。这条古街,既有古风遗韵,又有商业气息,古镇商业化做得不错。






最后来到安义古村第三村,京台村。相传这里当年住了好多大户人家。不过,如今的京台村,主打的是家风教育基地和亲子体验游项目。这里有汉服店,店里很多汉服展品,还有与汉服有关的刺绣染料展示。接着有一家叫京台书屋的店。这家店的装饰风格是民国风,店内摆设的家居物件都是上个世纪的画风,看着挺有代入感和沉浸感。后面还有一个传统文化体验馆,这里面基本都是做亲子活动的地方。有大人小孩一起做拼图、搭积木、用模具做东西等等。









京台村里还有豫章剪纸馆和积木堂。剪纸馆里有人物画和动物画剪纸、团扇画剪纸以及立体字剪纸作品展示。人物画、动物画、团扇剪纸很漂亮、很形象,立体字剪纸比较有趣。然后是积木堂,这是亲子活动玩搭积木的地方,积木的造型很多。两个馆都有体验区,非常适合父母带着小孩去。









京台村最后一个区域是赣商博物馆。这里主要是介绍赣商(江右商帮)发展史,展出与赣商有关的文物。比如,有江西银元、江西铜币、苏维埃时期的纸币。另外,这里还介绍了赣商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朱仙舫和虞文卿。
朱仙舫是抚州人,是近代中国民族纺织工业奠基人。虞文卿是吉安人,经商致富,生活简朴,经常帮助穷人,热心近代中国的公益事业。
江右商帮历史上凭借赣江长江水路和五岭古道曾长期兴盛。如今,随着江西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网的日益完善,江右商的辉煌重现想必为期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