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72架隐身战略轰炸机够用了吗?

超级大国的B2,无疑是全球第一种真正可跨洲际打击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到目前都是对其他国家空防的巨大威慑。不过B2也并非无懈可击。B2最大的短板,就是数量太少而且出动率太低。B2一共只生产了22架。服役后因为事故坠毁报废了2架,因此到目前B2的名义保有量只有20架。而B2每次出动前,都需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在专用的恒温恒湿厂房内部,认真细致的打腻子,维护厚厚的隐身涂层。而这种涂层出动期间遇到空中的雨水冰粒就会快速开裂,出动一次返回后,又要马上进行下一次维护周期。因此一共20架的B2的实际出动率,居然低下到和超级大国海军现役的11艘航母差不多的地步。也就是一次只能调动1到2架B2执行随机任务。如果赶的不巧,20架B2一架都飞不出去都是正常的。

也许认识到了B2产量太少,不可大用的严重弊端。超级大国空军很快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这就是把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的计划生产数量,从B2的22架,一次性提高到了B21的160架。而且要求每架量产型的B21的综合单价都不得超过5亿美元。言下之意,就是这多达160架的B21,用1000亿美元的总预算就可以全部搞定。这显然也是接受了过去B2的单价太高,平均30多亿美元一架,导致最终生产数量太少,最终部署能力太低的教训。这个30亿美元可是20年前的30亿美元,相当于当今的60亿美元都差不多。因此B2的单价都快赶上半艘福特级航母了,本身也确实离谱。不过现在又要求压价到5亿美元一架B21,相当于用当年十二分之一的造价实现90%的作战能力,这岂不是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由此B21迟迟出不来也不必另找理由了。

超级大国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那么自家未来的,体量和作战性能可以和B2看齐的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最终生产多少架,是比较合适的呢?像B2一样只生产22架显然是要重蹈覆辙,肯定是不够的;但是说要像B21一样生产160架之多也不现实。这样不但占据太多资源;在战略上也是没必要的。B21计划生产160架,除了补充B2机队之外,更重要的是逐步代替已经严重老化的B1B和B52H机群。这两种也是可以跨洲际打击的战略轰炸机,纸面上的总数还有130架以上。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研判,实际还能随时出动的,2种加起来也没有30架,未来15年必须全部用新型机替换了。另外超级大国由于天然的军事地理关系,只需要保留跨洲际战略轰炸机群,威慑其他大洲上的大国即可。基本不需要中型的轰炸机群,填补跨洲际战略轰炸和战术飞机之间的巨大航程空白。而新兴大国面临的综合战略环境则完全不同。

除了其他大洲上的对手,还有其他二三流的战略力量是直接接壤的。因此新兴大国空军保留了230架以上的中远程轰炸机,这个数量最终达到300架也是可能的。不过目前全部没有隐身突防能力;因此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去执行“踹门”的任务,然后才是后续的大规模翻地。考虑到战略方向较多,如果一个隐身轰炸LV装备18架,那么装备3个LV,一共54架是基本的。如果追求再保险一点,最终装备4个LV,一共72架,则未来50年可以完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