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精神内耗?人到中年,沉默是金!
人到中年,身心的状况都会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影响深远,由不得人不重视。
比如很多中年人每天都会感到疲惫,明明没有干什么活,可感觉就是很累,想要休息。但真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又经常睡不着。
脑子里都是各种杂乱的念头,有当天见过的人,发生的事,有过去的一些情景和情绪,还有一些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
内心莫名就有很多冲突,让人不得安宁。
所谓内涵,简单说就是自我的交战,只有消耗没有建设,或者说是消耗大于建设,这是一种精神能量和主观意识的负面状态。

为什么会有精神内耗?
我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抑郁和精神内耗,在那段时间,我会突然不由自主的沉浸在一种想象、妄想之中,我会经常否定自己,攻击自己。
说穿了,我就是太敏感,对自己的状况太不满意了。
人到中年,责任大,压力也大,人生到了这个阶段,自然就会对很多事有了更深入的看法,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是树立了更大的目标。
于是难免操心太多,心里挂着很多事,最终就是思想和精神不堪重负。有些人之所以会有轻生的念头,就是因为如此。
对此,我的建议是抓紧时间自我调整,另外也需要找人帮忙,有时候只靠自己很难从精神的泥沼中脱离出来。

如何克服精神内耗?
你体会过再也快乐不起来的感觉吗?你有过心灰意冷的时候吗?你被现实击打过吗?你有没有痛不欲生的经历?
这些我都有过。
有人告诉我,做人要简单点,活的没心没肺就好了。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我试过了,确实不行。
后来我遇到一个朋友,他详细给我讲了四个字的内涵,是这四个字点醒了我:
沉默是金!
他说还是要面对现实,你什么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面对自己的外在环境,人毕竟是环境的一部分。
人到中年,沉默是金!
人生有三大根本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三者不是先后解决的问题,而是交织在一起,需要同时面对的问题。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中的这番话言简意赅,就道明了做人做事的真谛。多看多听,少说多做,小心谨慎,这样就容易成就。
想一想过去的得失,我就多次为自己的言行后悔过,有些话本来不该说的,你说出来就需要为其负责,承受其带来的代价,而且你的所想所言必然会牵引你朝着某个方向变化。所以,人的命运就在自己的嘴里。
言多必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我们不妨认真想一想,自己跟外界的关系,是不是取决于我们的言行?人生很多事,说出来只是痛快,忍住不说才是成熟。

一个小方法:心无挂碍!
这个方法需要经常练习,如果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必会让人受益匪浅。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微风拂过水面一样,风过不留痕,或者说“痕”的生灭全是自然。
比如有个人来看你,你见了自然高兴,但当他走了,你也不再惦记了。这就是用心如镜,也是古人所说的“当下不杂,既往不恋,将来不迎”。
再举个例子,平常男人在路上看到一个美女后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哪怕是人家走远了,也要扭头去回望,恋恋不舍,眼睛恨不得粘在她身上。这时候如果你能够转念,入眼即有,过眼即无,那你就解脱了。
但很多人都是很长时间都放不下,事后反刍一样,回味良久,念念不忘,这样就会很麻烦。要知道你一旦心神为其所摄取,那必然受其所影响——你关心什么,就会被什么所控制。
所以,人生的一切问题,归结到最后都是自己的问题,人必须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而这个关系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心上。心生万法,万法由心,心生种种境生,心灭种种境灭。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自然无所恐惧,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