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语言哲思 | “男人负责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

2022-04-02 18:16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宗守云

《生活日报》2011年3月1日有一篇文章写道:

(1)“男人负责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这句话是在报纸上看到的。觉得非常有趣。

“负责养家”,是“负责”的典型用法,在“负责”这个动词范畴中居于中心地位;“负责貌美如花”,是“负责”的超常用法,在“负责”范畴的边缘位置。从典型用法到超常用法,是“去范畴化”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梅研究员说:“所谓‘去范畴化’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句法范畴的成员失去了该范畴部分特征的现象。”

“负责”指某一主体担负某种责任。就“负责”这个动词范畴而言,其典型用法至少包括两个特征,一是用于主体某种行为,二是需要主体付出努力。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失去第一个特征,即“负责”不用于主体某种行为,而是用于主体某种状态,就会出现“去范畴化”,“负责貌美如花”即是如此。再如:

(2)不过张强还是关心地问了一下,老师到底建议娟子填哪几所学校和专业,李叔有点难为情,他说自己也说不太清。

张强笑着说,李叔,你只负责高兴就行了。(范小青《遍地痕迹》,《清明》2019年第4期)

(3)是在有了小酒窝以后,落葵才惊愕地看到了母亲的巨变。那个坚硬的女人神奇地柔软下来,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姥姥。像天下所有的姥姥一样,在酒窝的生命里,只负责一件事:爱与慈祥。(蒋韵《如云的秘事》,《北京文学》2021年第12期)

例(2)“高兴”和例(3)“爱与慈祥”都是主体的状态,不是主体的行为,它们成为“负责”的内容,是“负责”的去范畴化现象。 

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失去第二个特征,即“负责”不需要主体付出努力,也会出现“去范畴化”。例如:

(4)相比较那些观众认可的文学从业人士,到了一定年纪的我们,自然出现两种“身在现场”的与有荣焉:一种是有出场费的,比如某某,又比如某某,还比如某某某;一种是买票入场,负责观看兼鼓掌的,比如李某。(李更《自嗨》,《文学自由谈》2020年第5期)

(5)苏序就在他的讲述中认识了他的老婆。一个颇有几分姿色却华而不实,天天盘算着怎么出去勾搭别的男人的女人。苏序从头到尾没问过一个问题。她只负责听,静静地倾听。(马金莲《听众》,《北京文学》2020年第9期)

例(4)“观看兼鼓掌”和例(5)“听”都是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行为,严格说谈不上负什么责任,这也是“负责”去范畴化导致的超常用法。

去范畴化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研究了英语climb(爬)的用法,climb的典型用法包含着“向上运动”和“用手抓住所爬的东西”两个特征,如John climbed the ladder;climb可以只包含“向上运动”而不包含“用手抓住所爬的东西”,如The airplane climbed to 20000 feet;climb也可以只包含“用手抓住所爬的东西”而不包含“向上运动”,如He climbed out onto the ledge。climb的后两种用法就是去范畴化现象。

从语言系统看,句法范畴的去范畴化会导致一个语言形式承担不同的意义,这可以避免每个意义都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从而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从语言运用看,句法范畴的去范畴化可以提高语言效率,有时甚至可以起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像“负责”的去范畴化,有很多属于拈连修辞方式,“男人负责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就是如此。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4期《语言哲思》栏目。)


2022年第4期

电子刊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跳转邮政微商城订阅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订阅2022年全年电子刊
欢迎关注

咬文嚼字公众号


欢迎下载

咬文嚼字App


语言哲思 | “男人负责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