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娱乐的奴隶

主题:承受痛苦,不做娱乐的奴隶
总结:
1.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对于自由的理念和对比
2.自由是什么
3.忍受痛苦=真正的自由
4.进一步分析世俗之人和僧
5.痛苦的意义?
正文:
1.《卡拉马佐夫兄弟》:
世俗的人—受娱乐奴役—失去自由
僧—放弃娱乐—得到自由
2.自由:是支配身体,让身体做你想做的事。这是一种按自己意愿去做事情的能力,这是一种实现任何想做的事情的能力。(所以这是一种能力,而非要反抗什么)
3.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不能忍受痛苦,就没有自由。
你是能够保护自己免受痛苦的奴隶。

4.
(接1):
世俗的人:认为自由在于娱乐和舒适,一生致力于打造享乐的宫殿,当被剥夺舒适和美食,他们将不知如何忍受,于是屈服于可以给他们享乐和舒适的人。正因为无法逃离,所以他们成了能让自己逃离痛苦的人的奴隶。(代词用的是“他”,但我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如果被环境束缚,)
僧:自由在于我们承受不适的能力。所以他们都在习惯不适,克服对娱乐的需求。当他们失去环境的舒适,不会感到不适。
5.但为何、如何忍受痛苦?
——相信痛苦有意义、有价值。
《活出生命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当痛苦有了意义,它就不再是痛苦了。追求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是痛苦的,会让我们感到不适,但当我们相信背后是有意义的,隧道尽头是有光亮的,我们才能够忍受痛苦,就会习惯不适。而如果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纸醉金迷、短暂的快感,用娱乐和舒适来逃避痛苦,就会轻易成为任何承诺带来舒适和娱乐的人的奴隶。
6.所以,愿意忍受痛苦,必须知道且相信经历痛苦是有意义的
——不成为娱乐的奴隶,保有自己的自由,服务于自己的理想。
而逃避苦难,终究会将自由放在别人的手上。
自我阐述:
这一笔记讲解了忍受痛苦的意义,批判了世俗者。
与其说忍受痛苦,不如说经历痛苦。忍受就像是把弹簧往下压,总有一刻,弹簧会不受控的重新弹回去。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忍受,而是经历、适应、不躲避痛苦。
没有房子就以天为庐以地为盖,没有美食那就糟糠,没有地位那就追求内心的富足,没有钱财那就积累精神的财富。我一直以来很不理解,为什么钱和权这么受人追捧,到最后不都是一场空吗?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成年人和社会的人际交往很没有意义(偏激了,自己暂时还没走出这个内心困境)
另,对痛苦越适应,越能够把握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短暂的享乐其实并不是内心真正想要的,比如大快朵颐,纵情声乐。
心中真正想要的,应该是看不到的,需要不断追求的,需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志。这个东西不好追,如果没有一定的承受痛苦的能力,是做不到的,追求的心情越迫切,越难以忍受,越可能软弱、躲避、自暴自弃。
所以很有必要锻炼承受痛苦的能力,如此很多行为主义者就能够理解了,冬泳、辟谷、马拉松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笔记分为四部分:1.主题 2.总结(以后回顾时先看总结,然后自己回想) 3.正文 4.自我阐述
笔记符号解释:
1.(括号内是自己的思考)
2.加粗和蓝色代表笔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