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赛车 | 反向入侵的纯粹类型片
尼尔·布洛姆坎普从其长片首作《第九区》开始就受到多方的关注与期待,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体系中,他抓住了“创意”这个能够最直接地说服投资方的核心创作点,并不断以自己的实践尝试来尽可能地拓宽类型电影的表达内容和界限。
其最新的电影长片《GT赛车》改编自同名电子游戏,这部影片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以最为传统的戏剧结构和类型套路无甚惊喜地又完成了一部处于好莱坞体系内的任务命题电影而已,但在这充满欺骗性的套路外观中,布洛姆坎普其实非常巧妙地为游戏改编电影又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纯熟且套路化的类型公式在这里反而成为了一种“美德”,在此之上,他又隐隐并扎实地完成了游戏宣传的任务导向,在具体的表达中,他也同样一反主流电影的表意内涵,从反方向来释出了自己的叛逆观点。
诸多新意在那些我们足够熟悉的电影外观中被隐隐地植入,它的欺骗性在此既保证了讲述行进的流畅度又将观点放置于视觉和情节之下,类型片的特质成为坚硬的外壳,可以容纳并包装多重的表达。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都以最传统的模式进行,从开端发展到挫败到振作再到结尾的成功,它在此几乎没有任何惊喜可言,甚至是俗不可耐的,但它又是足够高效且纯熟的,对经典类型公式密码的严格遵循让影片的每一次调度都落在正确的位置上,几个眼神动作的分镜头我们就知道主角要凭借逃离警察追捕证明自己的驾驶才能;无声、几个反应镜头和慢镜就足以预示事故的发生;在遭遇心理危机时,一句鸡汤和昂扬音乐就可以让主角振奋……一切都是粗暴又高效的,它干脆利落,不会过多地停留在那些令人乏味的迷茫与挣扎,并不需要严谨的逻辑,这就是类型片的逻辑。
类型片的发展路径从初始的简陋到被填充得复杂臃肿,再到如今的回归简洁,《GT赛车》在当下不再沉溺于对繁复情节和主题的追求,而是返璞归真,以一种简单的拙笨直给达成那存在已久的默契,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游戏改编电影通常会直接地进入到那个由电子游戏所创造的游戏世界中,在这里,时空是创作者和观众所要共同默认和面对的第一重真实时空,所有人都假设这是一个初始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会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机制和特点,人物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也是最自然的事情。所以,现实世界中的这款游戏本身消失不见,其作为虚拟游戏的事实在影片中被隐藏,影片以自己的方式完全重建了我们要共同认同的世界。
而《GT赛车》将影片的时空设定在了真实世界,并让“GT赛车”这款游戏本体也出现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影片中的人物和观众都认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着一款名为“GT赛车”的游戏的事实,所以,主角并没有如以往一样进入到那个由游戏所构建的所有人都默认为真实的时空之中,他在自己的世界可以直接游玩这款游戏。“GT赛车”游戏本身成为了一个事实和对象,游戏宣传的任务也在此开始进行,主角作为一名游戏高手,但却成为了真正的赛车手,并跑完了勒芒耐力赛。这种反差并不会仅仅导向一种夸张的幻想,反而还暗示了这款游戏本身的优秀特质,它足以模拟和仿真现实世界中的赛车细节,并让高手玩家无缝地进入到职业赛车手的行列。
影片的开场,主角拿到自己新买入的游戏方向盘来进行游戏,实在的物质在此成为对虚拟游戏的辅助,一切设备的叠加与更新都是为了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在比赛的段落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影片视觉化地将主角放置在游戏世界中进行比赛,现实世界的环境在此逐渐隐匿,虚拟世界中的赛车成为此刻唯一的真实,主角只要想象自己全身心地进入到了那个虚幻的驾驶世界,眼前所面对的所有困难都可以被顺畅地解决,游戏中第一人称的驾驶视角能够帮助主角找到制胜之路,巨大的现实危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迎刃而解。
所以承接这种虚拟对现实的仿真,整部影片也都从反面强调了虚拟对现实物质的压制和入侵,许多电影所强调的物质真实与实在接触在此变得无关紧要,它们不再那么可贵,也不再被导演拿来强调与传颂,真实的连接被遮蔽在了虚拟物质的运作之下,危险本身的威慑力不再,困难化为可被计算的数据,在虚拟技术的加持下被拆解,虚拟事物为人物提供了最真实有效的帮助。这种超越传统的与时代特征共振的观念让布洛姆坎普的电影在类型片范畴内全面拥抱了数字技术,他影片新奇的面貌和表达与类型片框架的结合让他在流畅的行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