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理性仅是实现感性欲望的工具!》,欲望是人的动力源泉,理性为欲望服务!

2023-07-28 19:03 作者:葛木小舍先生  | 我要投稿

这里关于理性,感性的讲解其实是基于马老师情绪理论的分析。是马老师以情绪,思想,行为为核心指导思想下的解释。

大概意思就是在情绪平静时做出的判断,行为是理性的。反之则是非理性。而理性能够使利益最大化,因为非理性下的行为容易过激的,当情绪稳定下来后,容易后悔。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情绪平静是常态,波动是偶然。而不同情绪必然影响思想,做出不同的行为。那么事后回归平静就容易思考情绪波动是的抉择符不符合当下的情绪判断。

但我个人想说的一点是,理性,感性。并非这么简单的理解,它能融入马老师的理论。自然能融入其他的理论。它可以在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理论核心得到不同合理的解释。

首先一点是这里只根据情绪波动区分了理性与非理性。而没有过多的阐述感性的含义。注意,非理性不等于感性。不然就不该有感性这个词了。

结合马老师的情绪驱动理论。个人对理性和感性有一点不同看法。我觉得,理性和感性其实是一种方法论。我们说提倡理性思考问题,其实就是让你控制情绪,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让情绪处于平静状态下来做出结论,因为结合情绪驱动理论,这样能够使利益最大化,能避免事后后悔。

而感性则恰恰相反,它提倡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要降低这种情绪,不要理性思考,甚至要放大这股情绪,让你能够在这时做出平时不可能做出的行为。

它们的指导思想是相反的。既然对立,就没有对错。因为马老师为了通俗易懂,只是简单的将情绪分了横坐标,快乐,痛苦。但人的情绪确实是复杂的,不同情绪驱动下,是有好有坏的,有时候面对问题,需要压制它,做出理性判断。有时候,我们需要利用它,通过它打破常规。做出一些刻骨铭心的行为。它们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就是要避免的。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有因感性驱动,在你们的记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它肯定不是理性,它就是感性。感性其实就是放大了情绪对行为判断的作用,它能让人突破理性的怪圈,从而做出一些截然不同,与性格不符的至关重要的举措。总喜欢用感性驱动自己的,我们通常称其为性情中人,多愁善感,也别具一番魅力。只是这种越来越少了,现在大多会被说神经病,疯子。

所以结合马老师的情绪理论我认为,理性和感性,是指导人们面对不同问题时的控制情绪的方法论。什么时候我们该理性思考问题,什么时候我们该感性的面对问题,都是不同的,没有唯一标准。

我觉得,这两种方法它的效果不同,我们可以基于其效果来辅助我们判断该如何思考问题。就像前面说的。

理性:利益最大化,不容易后悔。风险低。是常态。

感性:情绪驱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突破,留下至关重要的记忆。但显然的上限高,风险也高,容易后悔。(很可能是痛苦的记忆并不快乐,还会伴随你很久)。

另外,感性不是非理性。像因为一时冲动,一时上头铸就大错,那是由于非理性行为导致的,是被动的。

而感性是主动的,是方法论,是利用情绪来帮助自己更容易做出某些行为的手段,所以它是可以契合利益的。

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多数诗人,他们的诗歌就是极具情绪化的,感性的。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们的情绪寄托与诗歌里,千古流传。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而像一些国学著作,他们讲理论,大多是客观理性的思考万事万物。它们同样千古流传,并指导人们的生产制造等等。

所以,理性,感性它们确实可以认为是对立的两种不同的处理事务的控制情绪的方法,是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存在谁好谁坏。只看使用它们的人如何使用。用好了,都好使。用坏了,都不好使。

见解浅薄。看马老师讲的一些东西,思想上确实有所收获,有些思考,就记一下。生活中确实属于空想家一类。大道理都知道,实践确实非常重要,但即便人人都知道,但能做到的也确实没几个。今天在这里了解到马老师的情绪驱动理论,确实很新颖。我会拱去实践这套方法论试试,期待能够带来一些改变。


《理性仅是实现感性欲望的工具!》,欲望是人的动力源泉,理性为欲望服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