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代表作解析之Celine Dion】That's the Way It Is (1999)

《That's The Way It Is》在席琳的英文单曲中排行榜成绩不是最出色的(美国peak 6,年榜28),但是她最被认可的英文单曲之一。2019年Billboard的乐评人评选1999年的最佳热单,这首歌在99首入选歌曲中位列25。
只要听过第一遍,便很容易察觉这首歌与其他席琳作品明显的差别。不是慢悠悠没什么鼓点的抒情芭乐,相反,很适合跳舞,甚至更接近Teenpop,像布兰妮或后街的几首早期代表作。再看看制作人,果然有缔造90后期Teenpop巅峰的制作人Max Martin的名字。
这首歌的创作人包括Max Martin、Kristian Lundin和Andreas Carlsson。
在diva代表作系列单曲解析中,我在中生代篇中介绍了两首Max Martin打造的单曲,分别是布兰妮的《...Baby One More Time》和Kelly Clarkson《Since U Been Gone》。这两首都是中生代天后当中影响力很强,后续相关系列作品一堆的模范性代表作。其中,我也都有分析到,Max Martin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制作人,他一直在摸索一个流行趋势中的标准流行模板。当Teenpop大潮来临还没到最高点时,他以给Robyn的《Show Me Love》为原型,创作了《...Baby One More Time》,把Teenpop热潮推向了最高点。再之后,他又以近乎“抄袭”的手段,以Yeah Yeah Yeahs的《Maps》为基础,打造了00年代中后期标准的Pop Rock模板《Since U Been Gone》。

同样的,席琳这首歌,严格意义上也不是Max Martin制作团队的全新创作,它基于一首20岁以上中国人基本都听过的英文单曲——后街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这首歌比《That's the Way It Is》早发行半年多,也是Max Martin创造的。

对于席琳而言,她作为非原创歌手,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即时跟进流行曲风,这是维持商业成绩所必要的。对于Max Martin而言,他想要扩展受众,那么选择一位受众面广且受众年龄相对成熟、掌握业界话语权的歌手进行合作,也是必要的。

席琳在90年代的粉丝绝大多数都喜爱她的成人抒情流行曲,普遍都展现其非凡的唱功,也普遍都是抒情慢歌。Max Martin在90s末期刚刚打入美国市场,刚刚凭借后街男孩演唱的《I Want It That Way》在制作人圈里打响名字。
《I Want It That Way》无疑是90年代后期-00年代初期全球Teenpop热潮中最佳也是最火作品之一,这首歌的制作已经有00s中后期pop rock的雏形,而这首歌又成为一系列Max Martin的Teenpop热单制作源泉。这首歌也初步获得成人抒情流行歌曲的受众的喜爱,前后夺下4周Billboard成人当代榜的冠军。
席琳在90年代后期处于事业巅峰,《我心永恒》在1999年格莱美拿下了年度歌曲和年度制作,但由于丈夫生病,她决定将在发行精选《All the Way... A Decade of Song》后隐退,回家照顾丈夫和生孩子。为了提升精选的后劲,这张精选像老歌+迷你专辑的配置,收了7首新录歌曲,并在99年末和00年打了4首单曲。

《That's The Way It Is》就是当时新录的单曲,被选为了这张新歌+精选专辑的第1主打,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总结90年代席琳的阶段性总结作品,《That's The Way It Is》给了这张精选一个好头,既具有90s她一如既往的唱功特色,也有即将迎来新世纪的Teenpop之声。

这首歌虽然是带有teenpop编曲的特点,但无论怎么归类,都不会归到teenpop。
从演唱者和受众的角度来看,双方都距离“Teens”的上限怕是都有十多年了。从歌曲的内容来看,也不是teenpop。事实上,Max Martin在创作时注意到了席琳和她的受众问题。席琳已然是天后,她不需要去像谁,因为她已经很成功了,她的特色太明显了,让她装嫩去像布兰妮是不合适的。所以,这首歌在创作的时候,Max Martin针对受众的不同,把握了创作的细微差别。
在歌词创作上,这首歌显然不是校园爱情故事,既没有后街男孩那热恋期霸道总裁般的宣言“Don't care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也没有布兰妮青涩甜美地求爱“Hit me baby one more time”(不要想歪,这里是“给老娘打个电话”的意思)。
《That's The Way It Is》的歌词就像是经历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看过山高水深,却依然对《西雅图夜未眠》保持心动的成熟女性的自白。
副歌部分很直白:“When you want it the most / There's no easy way out / When you're ready to go / And your heart's left in doubt / Don't give up on your faith / Love comes to those who believe it / And that's the way it is”
这首歌更适合翻译成《爱的方法》,因为它讲了歌曲女主人公获得爱的方法——相信它。
这样的歌词显然不是想讨好厌烦说教,喜欢彰显个性的青少年粉丝。
对于成年人而言,这样的“鸡汤”大家心里有数。青少年都知道:爱情如果能相信就相信来,那大家早脱单了。但成年人不像年轻人,在繁忙的生活中,还是需要这样一份单纯的“信仰”,来安抚自己,相信得不到的最终也会以某种方式来到自己身边。
席琳的演唱一直都有两极评价,这很好理解,追求唱功的觉得她很棒,觉得演唱需要以表达为第一要旨的觉得她唱歌纯属炫技。但面对这首歌,这种争议是没必要的。因为席琳就算在这里拖长音,秀她的稳定度,那也是恰如其分的。这首歌就需要她把歌词的自信和信念传达出来。
《That's The Way It Is》的第一句:“I can read your mind / And I know your story / I see what you're going through, yeah”就已经定下了歌曲的基调和歌者的形象——瞄一眼都知道你在想什么,还很热心的知心大姐。随后层层推进,从“我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到“我明白,我理解”,到“但是你听我说”,再到“你要相信吼,爱终是会来到相信它的人身旁”。
席琳在这首歌里的演绎是相当自然和轻松的,从她的日常采访来看,她性格上也有这首歌里的影子,挺乐观开朗,这也要多亏Max Martin对于歌曲的设计。
歌曲intro部分是弦乐、席琳的哼唱和曼陀铃的音色为主,十分轻柔。这一点和后街的《I Want It That Way》的intro在结构上是一致的,也都是一段轻柔的开头,演唱者轻吟浅唱一小段即兴。
在主歌和副歌部分,这首歌几乎就是一套和弦,非常简单,C♯m–A–B。《I Want It That Way》也是整首歌一套和弦,Em-C-G。
在节拍上,《That's The Way It Is》是每分钟93拍,《I Want It That Way》每分钟99拍,均是4/4拍,具有舞曲的特点,所以听起来都非常适合跳舞。
在最后一段副歌部分,都是经过bridge之后,歌曲出现了转调升key。席琳的《That's The Way It Is》升调出现在“'Cause love's gonna conquer it all~”的高音之后。这句高音拖长非常合适,编曲时也空了拍子出来,真就把战胜一切的感觉表现出来,在这里由E大调升至A大调。后街的《I Want It That Way》其实有两处升key,比席琳多一处,但最后一处升key依然是在bridge部分,在和声“You are You are You are You are”之后,颜值担当Nick Carter扯着嗓子唱“Don't wanna hear you say~”完成了从B大调到升C大调的转换。
到了歌曲结尾的部分,两首歌都以演唱完标题句结束,且伴奏已经在最后一句前基本结束,歌曲基本都随着歌声落下而结束。
《That's The Way It Is》发行后,席琳安心回家了。这次她未在美国发行实体单曲,是她在美国第一首纯电台单,在电台总榜peak 2,Billboard总榜peak 6。在成人当代榜冠了1周,在榜长达85周,是她个人最长在榜纪录,位列00年代成人当代单曲十年榜第12名。
Max Martin也如自己所愿,获得了更多成人抒情听众的认可。到00s中后期之后,他制作的单曲越发受到成人电台的听众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