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列宁全集课(5)
诡辩论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将事物发展中某个时期不是主要的方面提到首位,从而掩盖事物此时真正的主要方面。比如在俄国革命浪潮已经到来,社会剧烈动荡之时,还在那儿强调一般性的日常群众教育任务,而不是积极响应这种全国浪潮,组织反沙皇的武装起义,这就是诡辩论和倒退。在列宁看来,可以让新的踊跃力量补充进来从事日常活动,而老布尔什维克开展新的任务——组织政治罢工或起义,这样革命队伍得以扩大、延续。
马克思主义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在于:不仅仅要实现土地国有化,而且要消灭建立在土地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括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小生产方式)。土地国有化只是地租收归国有,但并未消灭地租。此外,土地平分是小资产阶级性质的口号,属于民主革命的口号,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在不加约束的自由发展下会走向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列宁强调,要将俄国农民改造成觉悟的农民(从斗富农、斗地主的土地革命进入集体化、公有化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停留在小生产阶段的小农。农民在农村的委员会里受到的政治教育比他获得眼前的经济利益要重要得多。不能只让城市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大生产,而农村却还是小生产,这在列宁看来会扩大俄国城乡差别。
资产阶级妄图在革命大潮中掌握领导权,它希望领导工人阶级去威胁沙皇专制政府,逼迫对方在政治上做出妥协。一旦资产阶级完成与沙皇的讨价还价,获得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就会反过头来利用沙皇政府的暴力国家机器镇压无产阶级。总之,如果是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会走上妥协的道路。要么是沙皇让步,实行君主立宪制;要么是资产阶级让步,成立沙皇主导的咨议性议会。而只有工农的革命民主专政才是彻底的民主革命结果。列宁批评孟什维克的尾巴主义,把工农大众的解放事业依附在资产阶级身后,惟其马首是瞻,这是把革命上升路线的历史机遇给浪费掉了。在哲学上是机械论历史观(即认为:既然民主革命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是资产阶级革命,那就“理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降低了作为唯物史观的能动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