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后感系列,读《活着》有感

2023-06-11 17:07 作者:努力生活的牛  | 我要投稿

 我第一次了解到《活着》是从余华的国粹三连的评论区,在那个风趣的视频下面却全是对余华的控诉。书是痛的,而写书的人把痛写进书里,自己独享快乐。在那时,我的心里埋下了一个好奇的种子。 而第二次了解到余华和他的活着是在语文阅读理解,我没能从节选的文段中感到痛苦,当时我觉得《活着》也许和大部分反应时代的书一样(虽然我没有看过多少书),无法打动不存在于那个时代的我。面对那让我抓耳捞腮的阅读题,我记住了名叫福贵的老人和那同名的老牛。 最终,在得知我对《活着》充满好奇,我的友人“不怀好意”地送给了我一本《活着》,希望我能理解生命的豁达。我在收到后熬夜把它读完,在复读学校,十一点半熄灯,我打着台灯看到两点半。当我合上书大家都已经睡着了,我的心里是沉闷,站在福贵和他的“活着”上,我更加渴望生的灿烂。 我心情沉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福贵不是完人,他是个普通人,甚至比大部分人更有毅力,但他却背负太多。 福贵可以说是浪子回头的典范,有的人也许会说赌玩田产的富贵只是没有赌资,但我认为从他用扁担将祖上的财产挑到赌馆,那个跋扈的少年已经有了精神上的寄托。从那时一直到最后,富贵口中的“鸡变鹅,鹅变羊,羊变牛”便是最好的佐证,他使家人陷入穷困境地是事实,但他努力改变也是事实,而且正因为输光田产,他们家才在打地主时逃过一劫。他在被强制征兵后回家,母亲去世,那时他成了孤儿。妻子不离不弃,但女儿却成为聋人,儿子也对陌生的父亲生疏。福贵在那时努力耕种,他想家人过上好日子。然而儿子去世,对于这个父亲又是一沉重打击。后来女儿去世,不离不弃的妻子也随之而去。即使如此他依旧努力活着,和女婿、孙子共同生活。然而悲剧再次降临,女婿在工地上死去。最后他可爱又可怜的孙子离他而去,他人老体衰。但是即使如此他依旧乐观的活着,从他的表现上人们很难猜到他背负着什么。 二福贵的家人是顶配,然而他们都一一离开了福贵。 有人说福贵父亲的溺爱造就了福贵的跋扈,这是真的,但我能理解,他也怒其不争,但他只有一个儿子。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还想着教儿子些什么。 至于福贵的母亲,她是伟大的。实际上《活着》中的女性都很伟大。在福贵跌入谷底,妻子、儿子被公公接走,她安慰福贵。她前半生富贵,出生也不凡,却在初期就下地干活,即使疾病缠身。她那么爱自己的儿子,却在无儿守候的床榻上离去,在思恋中离去。 福贵的妻子也算出生富贵人家,她被福贵在赌馆暴打过,她有机会和儿子生活在自己的父亲家,但她选择回来。她一生不离不弃,为不论是务农还是家里起居,她为福贵生了一男一女。当她病在床榻,她哭泣,因为她怕拖累这个家。然而儿子、女儿先后去世,悲痛与病重将她带离了她的丈夫。 至于福贵的女儿,她曾体验富贵过,她被因母亲被接回娘家,被母亲抛弃过,在父亲不在的日子她的世界没有了声音。她从小便回帮家里做事,然而她因为家里养不起孩子,她被送到别家做丫鬟,她雨夜跑回家,她希望能留在父母身边。弟弟是姐姐照顾长大,弟弟的死也给她带来苦痛。她找到良人,虽然丈夫身体有残疾,但他爱她,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光。然而为了给所爱之人诞生子嗣,她难产死去,她死于自己的爱。 福贵的儿子出生时家道已中落,虽然回到外公家过了些许好日子,但襁褓中的他并没有记忆。他记事后父亲被征兵不在家,母亲撑起家,他便由姐姐带大。他帮家里喂羊,要到镇里读书的他每天早早起床,喂羊后跑很远到学校。在鞋多次跑坏被父亲呵斥以后,他养成了跑步时把些拿在手上的习惯,可笑而又可怜。他和家里的每天喂养的羊产生感情,即使后来羊被充公他仍然喂养,他能在羊群中认出自己的羊。然而羊被喂大后被宰杀,当他去羊圈找不到自己的羊时,他被“击伤”了。他是善良好动的,在献血时他跑第一个,他被呵斥不成体统后被罚站在一旁。然而所有学生中,只有最后测的他符合条件,他活脱脱被抽血抽死,只因为那个在手术台上大出血的是镇长妻子。 福贵的女婿很爱他的女儿,也很孝顺他的丈人。妻子死后,他和儿子、丈人相依为命,却死在工地上,在死亡到来的最后一刻,他喊着自己的儿子,自己最放不下的挂念。 福贵的孙子苦根从小就懂事,他比别的孩子聪明也机灵。他从小吃苦,但他却未曾说过一句苦。当他生病在床,福贵慌了,他给孙子做了许多豆子。然而,让人唏嘘的是,苦根死于吃豆子吃多了撑死。荒谬又让人沉默,他死于疾苦,即使他从未说过疾苦。 三每当福贵的生活有希望,希望都会被恰灭。 福贵浪子回头,妻子回归,他认为日子会越来越好,但因母亲生病去城里找医生被抓壮丁,他在战场上苟活,回来母亲已去世。他为家里供养一个读书人,将儿子送去城里读书,但儿子却因为荒谬的事死在城里。女儿终身幸福得到托付,但女儿因难产死去,妻子也随之而去。他与女婿、孙子打拼,女婿却死在工地上。他将父亲教导的道理教给孙子,告诉他生活会好起来、富裕起来,孙子很机灵、可爱,生活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孙子却死于自己由于儿子、女儿死在医院造成的恐惧,死于自己手忙脚乱的爱。 福贵的人生总是充满希望,但希望带来的是希望破灭的苦痛。 四每个苦痛的背后是时代的背景,虽说很巧合但很合理。 自己被征兵是因为国民党缺兵,当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儿子被抽血至死,国内医学不先进,而且官僚作风猖狂。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那个镇长曾经和福贵在一个战壕,他加入共产党南征北战后回来当官,却害死战友的儿子。后来 大跃进、文革,处于那个时代的福贵都遭受到了其苦。 文中老年的福贵骗那头叫福贵的牛工作,他说还有好几头别的牛在耕地,那些名字是他亲人的名字。我想他也在骗自己,自己的那些亲人还活着,这样他才有继续的活下去的心。 我希望每一个看过《活着》,或者看到我这篇读后感的人能够好好活着,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对生命的赞歌,都体现着生命的璀璨。

读后感系列,读《活着》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