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2021高考备考热点素材——从“嫦娥五号”看科技梦想
【专题导引】
【新华时评】北京时间17日凌晨,在白雪皑皑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携月球样本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人类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与勇气兼备的华彩乐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自嫦娥四号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着陆后不到两年时间,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并圆满完成任务,是发挥体制优势攻坚克难的又一重大成就,映射出中国航天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风采。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太空探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并且有能力实现更长远目标。
从人类航天史的视角审视,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完成月球采样并带回地球的国家。与之前美国阿波罗计划靠人力从月球运回的样本,以及苏联依靠无人飞行器分3次带回的月球样本相比,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物质来自更为“年轻”的地质区域。美国地球科学家克莱夫·尼尔表示,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代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月球历史时代,必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演化。
探索月球以及更多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梦想,由人类探索天性所驱动,必将推动人类的科技进步并造福人类。每个国家都应该是人类太空探索这一壮美诗篇的谱写者以及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事业的贡献者。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探月工程将可能推动更深入的太空探索。法国月球和火星地质学专家杰茜卡·弗拉奥表示,嫦娥五号再次点燃全球探月热情,而中国对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
接力人类梦想,目标星辰大海,使命一往无前。嫦娥五号迈出的只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将在未来相继实施。人们期待着更多中国探测器开启星际征程,人类足迹抵达更加深远的浩渺星空。
【热度】☆☆☆☆☆
【原因】
1.“嫦娥探月”是中国的系统工程,其顺利回归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梦想。
2.《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奋斗精神、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奋斗精神”等紧密相连。
3.“嫦娥五号”和“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的学科素养要求联系紧密。
【典籍论述】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释义:颜渊和子路陪伴着孔子,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大报评论】
世界为嫦娥五号揽月归来喝彩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嫦娥五号返回器17日凌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世界为嫦娥五号揽月归来喝彩。
据美联社12月17日报道,中国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周四返回地球,带回了40多年来首次从月球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品。这是中国迅速发展的航天计划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国家航天局说,这次探月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史的多个重大突破,“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电中说,这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他表示希望这次任务的参与者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报道称,嫦娥五号的返回标志着科学家自苏联1976年的“月球24号”无人探测任务以来首次获得新的月壤样品。
美国华盛顿大学麦克唐奈航天科学中心主任布拉德·乔利夫在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些样品将是一个宝库!我向我们的中国同行致敬,因为他们执行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样品进行分析所取得的科学成果将持续影响许多年,希望国际科学家能参与进来。”
报道指出,月球一直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点,中国计划实施载人登月,并可能在月球建造一个永久性基地。
报道还指出,中国的太空计划推进得比上世纪的美苏太空竞赛更加谨慎。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中国似乎正在建立一个能够保持稳步进展的计划。
另据法新社12月17日报道,中国一枚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的无人探测器周四凌晨安全着陆。这是40多年来人类首次完成采集月球样品的任务。
报道称,这次任务令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并带回的国家。这次旅程再一次高调展示了中国成为航天超级大国的雄心。
报道注意到,在国家电视台的画面中,嫦娥五号返回器在中国北方白雪覆盖的草原上着陆,现场飘扬着中国国旗。返回器将空运至北京开舱,月球样品将移交给研究团队。
报道称,中国希望到2022年前后拥有载人空间站,并最终将人类送上月球。
报道指出,嫦娥五号探测器是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标中的一个。这些目标包括制造威力强大的火箭、建立月球基地、建造永久性空间站并探索火星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任务负责人托马斯·楚比兴向中国表达了祝贺。他在推特上说:“国际科学界祝贺你们的嫦娥五号任务成功。这些样品将有助于揭示地月系统的秘密,并让人们对太阳系历史获得新的了解。”
此外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2月16日报道,中国嫦娥五号返回器17日凌晨携带两千克月壤样品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
报道称,此前只有苏联和美国采集过月壤。中国这次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证明中国已经与航天大国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的太空探索计划坚定而雄心勃勃。
报道还称,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五个“首次”,包括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和精准入轨、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以及建立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报道指出,在完成此次任务后,中国离载人登月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那之前,中国计划在2022年左右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又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6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嫦娥五号任务的最新情况说明中表示,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媒体上发表的贺电中称,此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报道指出,中国对月球的探索,以及对地球最高峰、最深海底和南北两极的探测,标志着中国增强科学能力和民族自豪感的努力。中国希望未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并进一步探索更远深空。
另据美国航天新闻网12月16日报道,中国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珍贵的月球样品。这项任务收集的月球样品比美国阿波罗计划和苏联的月球任务所采集的样品年代“年轻”了数十亿年。
报道称,这些样品将被送到北京的一个专门实验室进行准备、分析和储存,嫦娥五号为未来的探索之旅打开了大门。
报道指出,对月球表面发射技术的验证和月球轨道自动交会对接的实现为未来10年前往近地小行星和火星的采样返回任务以及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
报道还指出,嫦娥五号在月球风暴洋的吕姆克山附近着陆,除了从月球表面直接采集样品,它还深入月表以下两米钻取样品。轨道观测得出的陨石坑数量表明,采样区域的地质年龄很“年轻”。对样品年代的验证将证实月球部分区域曾经历晚期火山活动,而成分分析或许能找到其背后原因。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闪耀自立自强信心
《人民日报》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中,人们用火热的心情迎接一位熟悉的“天外来客”。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
历史将使命赋予嫦娥五号,嫦娥五号也不负众望。接过中国人探月梦想的接力棒,嫦娥五号实现了地外天体采样、起飞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也奏响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终章强音。嫦娥五号代表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壮举,点亮着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星辉,也激荡起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
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标注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嫦娥五号全身都充满亮点,但这些亮点在成功之前都是难点和挑战。如此复杂困难的太空探索计划,即便目标是带回2公斤月球样品,但毫无疑问带回样品就已是成功。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20余天里,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每一个动作又让人击节喝彩。当科学家接过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里面还盛放有渴求探秘的好奇心和敢于探索的雄心壮志,支撑着嫦娥五号突破一道道关卡。
嫦娥五号每一次爬坡过坎,都凝注着航天人的智慧结晶。发射场“90后”指挥员喊出清脆口令,长征五号大火箭拔地而起,背后是无数次的演练。在38万公里之遥“目睹”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支持团队“观棋不语”,实则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智能导航设备。而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创新心血。创新是对创新者的最大褒奖。嫦娥五号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中“回”的一环,意味着我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为未来建造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乃至登上火星的设想打下坚实的基石。这些航天技术能力的满满收获,同时也是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铿锵足音。
科技自立自强的旋律最为动听。嫦娥五号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是我国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时代50年来又一段动人节拍。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小小石头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程度。同样,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开重仅12克的五星红旗,这一抹闪耀月面的“中国红”,也映照出科技底气。走过64年的中国航天用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攻关,才有可能书写下北斗、嫦娥、神舟、天宫、天问这一个个响亮而提气的名字。
探索浩瀚宇宙是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共同理念。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行星探测计划,都是地球文明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同中国探月科学家所说,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也同时推动着科技发展,激励人类为共同的梦想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远行。秉持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我们会谱写出更加壮美的乐章。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评价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守宙奥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勋,深切勉励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评价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勋,深切勉励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对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从陆地到太空,这是探索,更是长征。犹记得六年前,在北京航天飞行测控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时指出,“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时至今日,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光辉成绩。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启示我们,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唯有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才能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天河基地、织女、河鼓、泰山……新发布的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表明,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今年春节贺岁电影中,《流浪地球》的票房独占鳌头。究其原因,就在于电影表达出了人类未来太空事业的恢弘场面,更传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理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是巧合,中国航天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一起向更深处的寰宇、更美好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