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4.17.11 倾销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1、倾销[i]
倾销也叫抛售,是指垄断资本家在国外市场上按照比本国市场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它的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从而扩大本国生产,以保证获得最高的利润。导师说:“······卡特尔和财政资本所有的特性,是那种‘按抛卖价格输出’的制度,即英国人所称为‘抛出’的制度:卡特尔在本国按垄断式高价出卖生产品,而在国外却以低几倍的价格销售,以求打倒自己的竞争者,把自己的生产扩大到最高限度等等。”[ii]
例如,过去德国和日本的资本家都拼命实行对外倾销,德国钢铁托拉斯对每种商品都定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在国内市场出卖的价格,另一种是在国外市场出卖的价格,后者比前者大约要低三分之一。日本资本家对本国工人进行特别残酷的剥削,降低生产费用向外实行倾销,它不仅顺利地将商品打进各殖民地市场,而且还打进了发达的工业国家,它在英国推销自行车和电灯泡,在法国丝织业中心里昂推销丝织品。
按照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会给资本家造成暂时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是能够得到补偿的,一方面它依靠在国内市场上以垄断价格出卖商品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另方面它还依靠资产阶级国家为了鼓励商品输出所给予的补助金。这两种弥补倾销中所受损失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来源同样都取自本国的劳动人民。此外,当垄断组织把国外市场较为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则又大大提高商品的价格,靠剥削别国人民捞回了绰绰有余的补偿。
那些被帝国主义当作倾销商品对象的国家,在廉价的外国商品竞争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为了防止外国商品的倾销,许多国家实行关税保护政策,以征取高额的关税来限制入口。这就使正常的国际贸易关系遭到破坏,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斗争的商业战。但是,对于殖民地和附属国来说,它们往往成为帝国主义倾销政策的牺牲品。例如在旧CN,关税掌握在帝国主义者手中,帝国主义在CN市场的倾销,曾经严重地打击了CN工农业生产的发展。CN人民革命胜利以后,取消了帝国主义的特权,关税和对外贸易掌握在人民的国家手中,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倾销商品的规模空前地扩大了。美国的资本家企图以扩大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输入的办法来争夺市场,维持本国的生产和就业,而允许美国输入商品的国家生产则受到打击,生产萎缩,失业增加。因此这种输出越来越激起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对,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竞争也日益尖锐了。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28页。
[ii]《列宁文选》两卷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0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