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水浒传》谈农民起义

2020-08-30 11:56 作者:魔王Zeno  | 我要投稿

许多人复读润之先生的话:《水浒》好就好在投降,让大家看到了投降派的下场。我觉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①投降没有好下场;②抗争到底才有出路。第一层意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第二层意思我认为值得商榷。梁山好汉们如果真的不投降,就按李逵说的,杀到汴京,推翻大宋王朝,让晁盖哥哥做大宋皇帝,让宋江哥哥当小宋皇帝,这样就有好下场了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应当跳出《水浒传》,把目光放眼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失败了?


我们来一个一个地盘点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末的大泽乡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他们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一是力量分散,陈胜手下许多将领占山为王,六国贵族无人支援起义军;二是陈胜吴广及其部将不懂打仗,孤军深入,只会死磕。最后起义军被秦将章邯打败,陈胜和吴广一个被部下杀死,一个被车夫杀死,死得都很不光彩。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但王莽改制不得人心,让无数平民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导致绿林军赤眉军起义爆发。绿林军赤眉军一开始节节胜利,打得王莽抱头鼠窜,但最终都被刘秀消灭。失败的原因一是战略失误,赤眉军占领了破败的长安,军粮接济不上;二是两者都存在小胜即骄的问题,打下长安后都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接着就爆发内乱,最后都被刘秀打败。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爆发。黄巾军领袖张角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然而黄巾军起义很快就失败了。失败原因一是敌人太过强大,镇压黄巾军的不光有官军还有地主豪强武装;二是黄巾军力量分散;三是战略失误,黄巾军只会打消耗战。黄巾军不仅失败了,还留下了千古骂名,成书于明朝的《三国演义》就将黄巾军称呼为“黄巾贼”,就连我们熟悉的曹操刘备都是镇压黄巾军重要力量,他们都将黄巾军视为反贼。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诸侯割据,军阀混战,没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农民起义。但到了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加上天灾,瓦岗军起义爆发。瓦岗军一开始也打了几个大胜仗,但没过多久瓦岗军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发生了内讧,然后与其他势力的战斗中,瓦岗军领袖李密用兵失误,一是跟敌军死磕,二是料敌不周麻痹轻敌,中了埋伏打了败仗,大大削弱了瓦岗军的力量。最后瓦岗军死的死,逃的逃,有的被俘,有的被杀,李密最后率两万残兵败将投奔李渊,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瓦岗军虽然失败了,但《隋唐演义》记载了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让后世永远传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隋之后的唐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盛世,但即使这样,唐朝也逃离不了衰落的命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战乱致使大量劳动力死亡,朝廷为了维护统治,不断增加苛捐杂税,阶级矛盾尖锐,引爆了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是历代农民起义里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起义军攻入长安,把唐僖宗打得往四川逃窜。眼瞅着就要把唐朝给灭了,结果黄巢与部下又犯了小胜即骄的错误,黄巢直接称帝了,部下也开始烧杀抢掠,结果不仅失了民心,也给了唐军喘息之机。一年后,唐军反扑,黄巢被迫撤出长安。败逃路上,为了解决军粮短缺问题,黄巢竟然以人肉为食。最后黄巢自杀,其子被豪强所杀,起义失败。然而唐王朝灭了起义军后,只撑了二十三年就灭亡了。


五代辽宋夏金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大分裂时期,比较重要的就是《水浒传》描写的北宋宋江方腊起义。宋江起义我们最后再说。方腊起义爆发于北宋中期,我为什么不说北宋末期呢,因为北宋王朝被金人南下打断了,根本没活到末期。那时宋徽宗昏庸无能,朝廷奸臣当道,农民负担沉重,起义爆发。方腊起义军打下了江南一带,但很快被宋军剿灭。其失败的原因是当时的北宋处于中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国家机器尚能运转,农民起义的条件根本不具备。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元朝结束了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但元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酿成了红巾军起义。红巾军一度打击了元朝的统治,可惜兵力分散,缺乏作战计划,守不住根据地,根据地首都被偷袭,起义最终失败。


元朝统治了不到一百年时间就灭亡了,明朝给中国的封建时代带来了最后的余辉。明末政治黑暗,灾荒连年,农民起义爆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自成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殉国。但李自成在北京城管不住手下,又开始烧杀抢掠,失去民心。同时,李自成得罪了吴三桂,吴三桂降清,致使清军入关,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也随之灰飞烟灭。


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次农民起义。起义爆发原因是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为支付赔款苛捐杂税严重,加上天灾,民不聊生。起义军一度占领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但起义军内部又发生了内讧,腐朽的清政府又联合外国反动势力镇压起义军,最终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总结出历史上农民起义为什么没有一次成功。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农民起义军共同的问题都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纲领,无能力。无组织的结果要么就是力量分散,被敌人各个击破,要么就是内讧。无纪律的结果就是御敌无方,扰民有术,平时烧杀抢掠,战时一触即溃。无纲领的结果就是小胜即骄,错失良机。无能力的结果就是不懂打仗,只会死磕,白白浪费兵力。其次是外部原因,那就是敌人实力太过强大。再腐朽的王朝,那也是以全国敌一隅,其组织力与战斗力往往都高于起义军,因此总能反扑剿灭起义军。退一步讲,就算旧的封建王朝衰落的不行了,彻底没反扑能力了,那时也总会有别的势力剿灭起义军,比如绿林军赤眉军起义彻底打败了王莽,但被刘秀剿灭;李自成灭了明朝,残存的南明势力再也无法反扑,但还是被清军剿灭。


回到《水浒传》上来,我想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宋江不按李逵说的,推翻北宋统治了吧。宋江如果不招安,抗争到底,其结果必定是成为第二个方腊。从内部来看,梁山好汉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是成员复杂,每个人诉求都不一样,没有宋江用招安这面旗帜来团结,早就分崩离析了,况且晁盖他们刚来时就火并了一次,所以说无组织;梁山好汉不事生产,粮食都要靠打家劫舍补充,危害当地百姓,因此无纪律;梁山好汉缺少荀彧诸葛亮之流的战略家,没有宋江根本不知往何处去,因此无纲领。从外部来看,宋江面临的敌人跟方腊一样——北宋处于中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起义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还会留下反贼的骂名。招安就算结局还是个死,起码能留下好名声。


《水浒传》的世界是绝望的。梁山好汉只有三条路可走,等死,起义,招安。只可惜三条路都是死路。前两条路的下场是被剿灭,招安的下场是兔死狗烹。


宋江为了流芳百世,当了投降派。B站许多网友都痛骂他,我与网友们不同,我对他表示同情和理解。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润之先生对我们的教导,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们永远不能放弃战斗。就算结局是死,与窝窝囊囊的死法相比,我宁愿选择在战斗中死去。


文章最后,附诗一首。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从《水浒传》谈农民起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