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睡前消息570》,作为利津人的我有话说
首先,我先列出督工对利津县的评价:




对于督工对利津县的评述,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利津人,认为与我自己认知中的家乡差距过大。对于安吉县,在观看本期视频之前,我对其的了解聊胜于无。但利津县是我生长了十多年的地方。因此我对此地的真实情况具有发言权。
首先是这段论述:“利津县有胜利油田,而油田是少数能抵抗住90年代末破产下岗大潮的国有企业,所以利津县和安吉县一样,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有比较充足的财政资金,可以顺应中国的工业化潮流,建立对应的社会福利设施,给可能的文化创新提供空间。”
没错,利津县所属的东营市有着胜利油田,但是利津县,起码在利津县城区范围内,并没有多少胜利油田的大型厂矿设施。油矿工人在本地城镇居民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作为一个油田内的相对“贫油区”,相比于其他有着胜利油田大型厂矿设施的其他区县,利津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东营市“三区两县”内是相对落后的。大部分利津本地人也很羡慕东营市别的区县油田工人的生活。

对利津县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工业实体是名为利华益集团的化工企业。这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业务是石油化工,制药,纺织,其税收在利津县财政收入中占了大头。除此之外,利津与华北平原上千千万万的县城没有区别。所以,利津县依靠胜利油田国有企业获得稳定财政来源”这一分析论断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在城市配图上,使用的是东营区而非利津县。督工是否存在将东营市东营区的情况生搬硬套到所有县区,以偏概全的嫌疑?

然后再来看下一段:“利津也有类似的优越条件,靠着胜利油田,本地还有大型石油化工厂,可以用很多剩余工业物资制作游戏场地,尤其是可以充分使用其他地区紧缺的有机材料。在安吉县用竹子制作的玩具,到了利津县往往就变成了pvc管。在中国各城市最高档的小区才能配少量户外大型玩具的时代,安吉和利津比其他地区更早地普及大型玩具,也是幼儿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前提。”
有幸,本人的一位亲属在利津县实验一幼,也就是“利津游戏”诞生的地方任幼师,亲身参与了”利津游戏“的发展。为了小心求证,我专门联系了这位亲属,她对本期节目中对于“利津游戏”的此部分论述有很大异议。通过她我们得知,之所以使用pvc制作教学玩具,是因为最初参与制作玩具设施的幼师并没有进行木工或者金工制作的能力,选用pvc管作为主材主要是因为其便于连接,加工制作简单。制作教具的pvc管主要是通过本地建材五金店获得,作为利津土著我也从未听说过利津县的pvc管材价格格外低廉。以该所幼儿园为例,当下园内很多的的大型玩具设施是木制的,通过本地的装修公司进行定制,很难说是对剩余工业物资的重新利用了。因此,这一段分析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最后,我本人是在利津县实验一幼上的幼儿园,当时的园长就是现在被评为“利津游戏“创始人的赵兰会园长。在2010年前后,赵园长当时为幼儿园增添了很多新设施,不仅有“体能锻炼”,甚至有一个小型动物园,颇具成效,使赵园长与他的同僚们获得了广泛赞誉。

可以说,是这一批开明的幼教工作者带来了”利津游戏”,而非督工所分析的各种条件,否则同在东营市,经济更为稳定的东营区,垦利区更有条件。所以,我对督工的分析存在很大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