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考试君
一 公元2019年7月4日下午,为期6天的连环考终于在一片咒骂哀怨感叹中宣告结束。前是全省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后是全市统一的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真可谓是“降维打击”的翻版,无形中击垮了高中学生的天真与活力。迎接我们的,不是凯旋归来的欣喜,而是有更加严峻的形势。我们俨然成了考试的机器:单单是我,在不间断的6天中,一共经历了6个学科11场的考试,1000分钟,60000秒;更有甚者,一日4门考试,24小时里7小时在考试。我不禁慨叹: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成绩。然而应试教育又常常为中国学生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优胜劣汰,仅使留下无形的硝烟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无形的硝烟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今年高考也已有把月,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二 我在高考志愿服务结束那天黄昏,才知道数学难极之事:走在路上便不得而知,没有一个人露出笑容。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题目会刁钻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可爱的学友们,更何至于在看到试题答案时默不作声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考生在一日晚上7点收到的短信。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班主任杨君,那时是前往监考的。她说,她看到很多人数学题都没写几个字,大量空白,像以前对高考是很重视的,这不是对待高考这一人生大事的应有态度,希望我们心里有个数。同去的还有语文老师王君,她看到有的学生几番罢笔几番提笔,有的学生频频挠头,有的学生将两食指放在人中处试图掩盖鼻息,有的学生连连摇头,有的走出试场眼神茫然……当众多考生习惯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考试的桌椅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壮观呵!应试教育的大浪淘沙的伟绩,繁冗试题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个数字抹杀了。
三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高分,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高分者以升学的筹码、夸耀的谈资,或者给有高分的学校作"招生"的旗帜,亦或是给某些“恨铁不成钢”的中国式家长以教育子女的例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人才的选拔,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分数排名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几个没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品德修为长期考量的理论检测数据。 然而既然有了考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司马子长说过“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四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这次连环考试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考试时间竟然如此漫长煎熬,一是试题竟然如此刁钻精致,一是中国的学生临考竟能如是习以为常。 我目睹中国学生的用功,是始于初中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拼尽全力,百考不屈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假日中互相作别劝勉,虽心有不甘仍寄情所欣之趣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学生的真性情,虽遭考试学业,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几次考试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神情已麻木,手指已酸痛。苟活者在无形的硝烟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考试君! 201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