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授勋立碑到就地解散-枪口向内的华勇营

华人雇佣兵的出现
华勇营的出现很快,从1898年威海卫被划为英国租界地开始谋划,到1899年正式成立。 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还在世界各地忙着争夺利益,四处开战,在南非跟布尔人打得不可开交。 而东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本国兵源不足,英国人脑子里还挂着怎么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以及日后怎么进一步对外扩张。 为解决这一难题,英国人不顾清廷反对,以维护地方防务,只在本地招募使用为由,开始在管制下的威海卫开始招募士兵。
上二图为新招募士兵接受训练
华勇营大楼 华勇营的成立之初先是招募的号手、翻译等人,但士兵报名人员积极性并不高。
华勇营配备的翻译人员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随着英国人的高薪招募广告的打出,迅速组建起来一支队伍。 枪口向内 “没有怨言”的雇佣兵
华勇营这支队伍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当地的重要武装力量,以至于后来称之为“中国第一军团”。
上三图为日常锻炼的华勇营士兵 这支队伍配备了清一色的马丁尼-亨利式来复枪,还有马克西姆机枪。
而且这也是一支编制齐全的队伍,有步兵连、骑兵连、机枪连、炮队、卫生队、军乐队、翻译人员等,尉级以上军官有英国军官担任。
上二图为华勇营士兵接受英军教官训练
上组图为不同季节华勇营士兵着装 这支被英国人精心打磨、全副武装后的华人队伍,将枪口对准了国人,在镇压完威海当地的百姓之后,在1900年6月,又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庚子之变的前线,攻破天津,占领京城,在英国人眼中,这是一群没有丝毫怨言的雇佣兵。
运送武器的华勇营士兵
最左站岗的士兵疑似华勇
最右为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组装大炮的华勇
威海卫华勇营内训练的士兵 从授勋立碑到就地解散
庚子之变后,鉴于华勇营士兵的勇武,以至于后来英国人专门为其制作了以天津城门为图案的徽章,并且在威海为阵亡的士兵刻碑立传。在1902年英国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上还专门派出了华勇营士兵参加。
1902年出席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的华勇营士兵代表合影 后来,为了遏制俄国的利益扩张,为了拉拢日本以牵制俄国,英国对日本做出了一些让步。 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英日两国又为了各自利益续订了盟约,是为第二次英日同盟。使得英国和日本关系的日趋缓和,英国人在威海的防卫压力逐渐减轻,导致华勇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1906年,这支雇佣兵队伍最终被解散。
上二图为威海华勇营大楼及营房 (本文原创:史说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