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喜欢真实一些的、接地气一些的电影

2021-10-12 19:03 作者:蓝色樱花草_阿蓝  | 我要投稿

现在写一下国庆热片电影的观后感,我一直以为我对电影是宽容的,但是刚刚我写了两篇观后感才发现,自己对电影的态度真是无比的挑剔。我自己是不会拍的,只是凭自己想当然的想法作一些自己的见解。


还是先打分吧。

画面光影:5.0/5.0

故事逻辑:5.0/5.0

人物演技:4.2/5.0

情感渲染:4.4/5.0

综合评分:4.65


是啊,还是需要承认,我在评价这样的电影时,和评价前面那两部电影采用的评价标准不是一起的。之前的那两部电影,我就是在这里看的,所以只要看得下来,情节看得过去,我就按照5分来评。但是这一部电影,我是按照完美的标准来评分的,这就导致,只要有一点我觉得处理得不好的地方,就扣分了。尽管如此,这样扣下来,分数依旧很高。这是一部十分不错的电影了。


亮点

先谈电影的亮点,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便是画面精良,场景宏大,特效绝佳,我能够体会到导演组的用心,这样的电影配得上展示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士吗,让如今的我们,他们守护的血脉能够再次看到他们七十年前的英姿,这一点深深感谢导演组们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不得不说,他们的精益求精,创造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个人见解

然而,也有少数的遗憾。我想这部电影定然是拍摄了许多的镜头,在删减之前一定有更长的时长,如果可以,我想看那个原版的未经过后续不断删减处理的那部,三个小时确实无法描绘出长津湖战役的波澜壮阔。


遗憾就在这里了。

我认为最大的遗憾,就是煽情不够,爽点不够。我想在影院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我想在轰隆隆地炮火声看到美军节节败退、片甲不留地场景,看个半小时!前面压抑了那么多的情感,我们战死了那么多的兄弟,后面这些积压的情感是需要释放的。看到战友战死时,需要痛苦发泄,看到美军败退时,需要发狠地报仇。然而,在这两方面,电影展现得不多。这就导致,电影结束后,我的情感其实是没有发泄出来的,始终觉得心里提着一股气没有吐出口。

电影的场面确实恢弘,这看起来的确很过瘾,但是人的情绪是需要情感做支撑的。战争片的核心(尤其是在我们自己民族身上发生过的历史),我们是无法做到旁观的。这不像中途岛,我们看到他们咬来咬去的时候,目光会聚集到战争场面、精良的武器上去,然后慨叹看得过瘾。在看我们自己的历史时,我们的心始终是悬着的,这时候精良的战争场面、特效场面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牵挂我们内心的还是战场的前辈本身啊。


情感渲染不足。

1情感的宣泄不够

第一个震撼到我的地方是我军匍匐在石头上,被丧心病狂的美军直接扫射的情景。仇恨的火焰熊熊燃起,然而敌我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这股火忍下了,发不出来。

第二个我要泪目的地方是雷公。其实战场上那么多的兄弟牺牲,雷公这样的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罢了。我本来是已经习惯了的,然而当雷公开口,“人人都说那个沂蒙山……”的时候,我还是流泪了。

我流泪的是什么?一个远在异国的士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他在想亲爱的祖国吗?他可能想到了他可爱迷人的家乡,那烂熟于心的沂蒙山小调,“人人都说那个沂蒙山好”。沂蒙山好啊,值得这一辈子,出生入死,用命守着她。据说人死的时候会看到许多神奇的东西,他有没有看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我是在流泪的,但是电影的煽情时间太短了,我的情绪很快就被打断了。就像战场啊,哪里有时间去离别,恨不得把眼泪都化为子弹,扎进敌人的胸膛。


2战争的残酷展现不够

长津湖是一场绝对意义上的惨烈的战斗,然而我认为这场战役的残酷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十分之一。人民志愿军在寒风凛冽中的钢铁意志应该得到更多的展现,冻死在冰天雪地里的战士,他们的心里最后想的什么呢?“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歌不能随便听,每一次都泣不成声。

战场上,美军和志愿军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电影的战斗把重点放在了武器上,没有把重点放在战斗的士兵上,这让我有点没有感受到战斗场面的残酷。


3战斗赢了吗

毫无疑问,美军是败退了的。但是电影中最后的镜头也相对比较少一点,对此我想说,我想看啊,就放半个小时美国佬是如何节节败退,如何被打得满地找牙,屁滚尿流地逃跑的,我不缺时间啊。

中华的儿女为何要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幸福的生活!太多太多的人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付出了汗水和鲜血,是什么让他们甘愿奋斗?是心中坚定不移的信仰!


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拍成纪录片,三个小时的市场根本不能够描绘出长津湖战场的十分之一,请再剪一个更长版本的吧。


最后谈一谈角色

其实我不太喜欢伍仟里、伍万里这样的名字,这两个名字不平常,放在电影里,我会感觉他们是主角,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力。然而战场上没有主角,或者每个战士都是主角,他们保家卫国,每个人都是值得被记忆的个体。我希望这部电影里有许多平常的名字,平凡到看完电影就忘记了这个名字,但是脑海中却清楚地记着他们的形象:他长眠在冰雪里,他只有15岁上了战场保家卫国,他为了掩护战友,他拔下了敌人的旗子……他们在史书中永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另外谈一谈台词。这也是我这里的标题想写的,电影里的台词太文艺了,不够接地气。我认为战士的台词应当是直抒胸臆的,电影应当做了很多美化,说的话都那么富有哲理,这可能是导演认为的美学。


演技嘛,我始终觉得兄弟俩的演技不够好,反应也不够接地气。当哥哥知道弟弟偷偷来参军时,我想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把不听话的臭小子痛扁一顿,然后加一个感情的升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死,难道唯独我的兄弟不能死吗?”之后,再让雷公“教他活下去。”这样人物形象会不会更立体呢。或许,由于时长,电影应该是删减了很多东西的,这让这部电影在情感上有了很多断层。还是希望长一点啊。


以上,是所有影评。


喜欢真实一些的、接地气一些的电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