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度过至暗时刻?上半年亏损超2亿,股价悄然反弹70%

餐厅经营表现月度环比明显好
作者 | 小谢
编辑 | 肇瑞
疫情以来,餐饮业受到重大冲击,海底捞也不例外。
8月14日,海底捞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及因“啄木鸟计划”餐厅数目减少,收入相较于2021年最高下滑17.0%,且依然没能走出亏损困境,预计净亏损约225百万元至297百万元。
据海底捞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数据,对比2021年同期收入约为人民币201亿元,海底捞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预计不低于人民币167亿元,减少百分比不超过17.0%。受疫情影响,中国大陆地区若干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及客流量减少仍是主要原因之一。
财报发布后,海底捞8月15日股价大幅上涨7.99%,较数月前低点已反弹约70%,收报17.30港元/股,总市值964.30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疫情,海底捞预计亏损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海底捞自去年11月启动的“啄木鸟计划”。
海底捞表示,受“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及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255百万元至人民币327百万元。
启动“啄木鸟计划”,是为了补救海底捞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海底捞表示,快速扩张导致海底捞部分门店经营未达预期,期望通过“啄木鸟计划”扭转局面。据海底捞年报,2019年、2020年海底捞分别新开门店308家、544家。
“啄木鸟计划”由海底捞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负责推进。该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并相应采取改善措施;重建并强化集团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新开业421家,关闭276家海底撈餐厅,其中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海底捞门店总数下降到1443家。公司表示,餐厅关闭的原因包括长期客流量相对较低、经营业绩不理想、附近的海底捞餐厅密度高。
今年3月,杨利娟对“啄木鸟计划”的成效做出了回应,她表示海底捞整体翻台率逐月改善,同店情况逐月上升,今年前两月的翻台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啄木鸟计划初步的成效得以体现。据悉,“啄木鸟”计划将由杨利娟继续落实与推进。
此外,海底捞还在加速餐厅以外的品牌拓展。2021年,海底捞推出会员小程序,完善海底捞会员商城,上架了海底捞零食、海底捞文创周边及捞派冷冻产品等180多款商品。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超过3.78亿人次顾客在海底捞餐厅用餐。2022年3月,海底捞的注册会员人数超过1亿人。
海底捞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缓和,2022 年6月以来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月度环比已经明显好转。集团将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并调整商业策略及运作以减少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