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角色赏析:太傅
书接上回,二哥实际动机不明确,但结果上来看,他每天不是在找乐子,就是在为找乐子做准备。兄弟姐妹都不跟他玩之后,他就只能找凡人了,那压力就来到炎国人民和政府这边了。然而,大炎需要照顾的岂止岁兽这摊子事?
本文将梳理以下几个问题:
炎国目前的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是什么?
太傅对炎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太傅的核心方针是什么?
太傅具体如何操作?
最后,还将对后续凡人剧情小小地猜测一下。
炎国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当今泰拉大陆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对于炎国来说,国外时局动荡需要准备应对,对内民生经济也需要维持发展。更甚者,炎国还设想了最坏的情况,那就是万一全泰拉乱成一锅粥,炎国也想为大陆留下文明的火种。
为此,炎国制定了包罗万象的二十八明策。这是目前对炎国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这二十八策能顺利落实,也因为邪魔的特殊能力——越多人认知到邪魔的存在,它们就越强——炎国还有两条还没确定的隐策,专门应对北境的邪魔、南海的异兽、以及千年前遗留下来的岁兽。
北境的战争持续消耗着军力、顶尖人才、和资源;南海……呃……南海还没交待,至少深不可测、不可不防;岁的苏醒在即,岁积攒了千年的怨恨和屈辱不容小觑。虽然说也不是打不过,但损耗着实太大——以一城敌,军队十不存三。
这些虽然不是最重大的任务,但处理不好会极大影响二十八策的实施。所以,两道隐策需要尽快确定下来。
炎国大管家,缝补天下事
太傅缝补天下事,查漏补缺。
二十八策自有专门的人才在实施、有当朝真龙在主持(大概)。太傅擅长缝补,他主要的任务在于应对一路上的各种潜在风险。目前最大的风险就和这两道隐策相关。
太傅似乎认为目前的起草的隐策不够稳妥。虽然对三路神话生物的战争基本能赢,但总就是成本太高,太傅想要找到更稳妥的应对方案,多释放出一点冗余——至少,应该争取岁兽暂时的部分支持,以减少战争的损失。
说回岁兽,除了岁的苏醒,他们本身其实也是风险。
岁兽本来和大炎相安无事,只要不搞事,其实也不用怎么管。只是二哥棋艺大涨,本来每六十年有一名顶尖棋手就能稳住他,在六十年前,他在棋艺方面变得无人能敌了,随后还搞了一波大的。这让岁兽的警戒等级瞬间提高,司岁台本是礼部下的一个小部门,如今在巨兽应对方面竟能和礼部分庭抗礼了。
如今又过了一甲子,又到了二哥搞事的时候了。无论二哥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太傅都要想办法先哄住这位乐子人。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六十年前,面对下棋下腻了的二哥,太傅提出了一个比围棋更复杂、也更有趣的游戏来哄住二哥,也就是以天下为棋盘。二哥完败。这是因为太傅扬长避短,抓住了二哥小看人心弱点——即便只是暂时的弱点。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弱点了:交际上,他和兄弟姐妹都处不好;对世事的认识中,他低估人性中的美好。
所以,要赢二哥,重点不在棋——可以靠逻辑准确推演的,如今已经无人能胜二哥了——重点在人心。
太傅的核心价值观应该也是落在“人心”二字之上。
二哥对年轻的太傅则有过这样的评价:
他是个有趣的人。他有句话,说到了我心坎里。在我也对这些冰冷的云子感到厌倦的时候。
但二哥说话随心所欲,嘟嘟囔囔的,也没细说太傅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从上下文其他地方窥探一二。
其中一个切入点是另一个也被二哥称赞过的人,老鲤。老船夫和老鲤聊起源石技艺的时候,老鲤说的,源石技艺这种东西呀,体现的正是“符箓为人驱使,乃人定胜天之道”。二哥听着这闲聊,表示“我喜欢这句话”。
还有个旁证是梁洵说的话。当时老船夫和梁洵正在安排如何避免事态恶化的时候,老船夫说:“有句老话叫作尽人事以待天命。”以劝慰梁洵,万一失败了,也别太介怀。但为了尚蜀人民尽心尽力的梁知府并不接这个台阶,说道:
可惜了。梁某人从大炎朝堂之上学来的第一句话,便是“天命在人”。
太傅或许也有太子师的责任,那朝堂之上的风气或许也是太傅带起来。
结合这三点,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太傅这个人物的核心——对“人”的强调。太傅的这信念一方面激起了二哥对人的兴趣,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和观察;另一方面,也勉励了一众梁洵一般的有志青年。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讨论,太傅是如何在具体操作中贯彻自己的信念的。
棋局与人心
六十年后的今天,“大对弈”再次开始。目前的信息可以说是少得可怜,我们只能管中窥豹,以小见大地体会太傅对人心的重视——或者说,太傅从不避讳在规划中加入对人性的信赖。
标志着棋局的开始的,是太傅交代给司岁台的三个任务:
第一个有利于太傅,二哥卖出了黑盏的情报,太傅让司岁台去找;第三个有利于二哥,太傅用手谕给二哥传话。而太傅的第二个任务,让司岁台再找找更合适的隐策替代方案,则是太傅目前的主要目标了。
之所以说这标志着棋局的开始,是因为在左乐交代这三个任务的那一幕结束时,令自言自语道:“难道太傅执白?”一三两条应该是一场交易,是双方都认同的、不是阴谋。毕竟棋局是有规则才能进行的。
然而,这三条任务只能告诉我们棋局开始了,并没有更多信息。要去观察太傅的具体操作,还是要看他最后的训话。言简意赅,信息量极大。这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太傅走进梁府之前,司岁台的左乐、礼部宁辞秋、知事梁洵正在就“分锅”问题在言语上进行激烈交锋。明面上都在恭维对方做得好、能力强,但字里行间也在暗示,我知道你在打什么算盘,以及你们的做法不地道,我必定向上投诉。随后各自又表示,投诉就投诉,我问心无愧。
而太傅刚好在气氛最紧张的时候推门而入。
太傅对左乐
太傅先是问左乐,面对三岁相肆虐和岁本体苏醒分别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来应对。太傅亲自参与制定两道隐策,当然是知道其中答案的。所以,这不是咨询详情,而是提醒左乐:三人岁相和岁的苏醒比起来,危害不能同日而语。
都因为六十年前那一系列事件,主张对岁兽强硬的人其实不少,不然司岁台的政治地位也就不会上升到如今这么高。既然硬打的代价即便沉重,而依然可以接受,那么以左将军为首的人采取的鹰派立场是一个很冷漠、但合乎逻辑的选项。
但这样既抹杀了岁兽千百年来为建设炎国立下的汗马功劳,狐死狗烹、忘恩负义,这于礼不合、寒了人心;另一方面,岁兽虽然被称为兽,但也越来越像人了,令、夕、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并非完全不可信任。岁兽的人心也是可以争取的,大炎其实可以继续和她们谈交易、多积攒一分力量。
对于太傅问题的答案,左乐自然了然于胸,前者三日可平,后者一城军队十不存三。这就是在敲打司岁台:至少在目前,不要太过激进,因小失大。
目前我们作为读者还不清楚司岁台的激进会如何影响与岁的对抗,是因为太激进的态度会把岁兽逼到对面,从而加速岁的苏醒?还是怎么样。但见左乐心领神会,太傅也就不再多言。
太傅对梁洵
然后太傅马上转去考察梁洵的心性。梁洵当即表示自知违反了规定,为了大局安稳牺牲自己也毫无怨言,但如果自己的违规导致了尚蜀人民受灾,绝不会以死逃避责任,不惜一切也要亡羊补牢。结合先前在尚蜀城里走访调研的收获,太傅确认梁洵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苗子。
于是乎,太傅给众人简单复盘、为当下局面定性,五五开——老鲤这一手被二哥捉到了破绽,这次交锋棋差一着,但大局面方面无伤大雅。这也就是在安抚梁洵了,为后面的提拔做铺垫。
为什么太傅要提拔梁洵?我的理解是,比起棋子,太傅更看德才兼备的人才:“德”是指面对“忠(规章制度下的义务)”-“义(朴素道德情感)”的矛盾时,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尽量做到两全其美的品质;而“才”自然就是能把这个想法实现的能力了。
“忠义两难”问题是根植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矛盾,一直以来,从典故到小说、到电影、电视剧都有大量大佬用作品讨论过这个问题。题材上,这个问题在内容随着文化潮流不断演变,从官场上的历史故事,到武侠、黑社会、警匪。《将进酒》这次活动抛开年的家务事,其实也是一个关于“忠义”的故事,本篇暂不从这个角度展开,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再开一篇。
那梁洵的回答意味着什么呢?梁洵的“画蛇添足”让黑盏无法顺利交接,既是阳奉阴违,也客观上增加了变数,从而增加了礼部和司岁台矛盾激化的风险,是为“不忠”。对此,梁洵愿意以死谢罪,牺牲自己维持大局平衡,以此作为对“忠”、对规章制度的补偿。
而梁洵的“义”则表现为他对尚蜀人民的重视,他对故乡的爱,他对当年敬酒天灾(然后把天灾云收到梦里当垃圾桶)的令的感恩,所以才有了前面的“不忠”。太傅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问他:如果你的不忠无法实现他的“义”,你的额外操作结果反倒损害了你的“义”,你将怎么办?
梁洵当即回答,决不退缩,也不会以死逃避,即便是苟且偷生、即便是拒绝补偿对上级的“忠”,也要亡羊补牢、补偿尚蜀百姓。相较于在那年雨夜中,忠义都没做到、最后因此退缩了的郑掌柜,梁洵表现出高的觉悟(并非苛责郑掌柜,只是梁洵更可贵而已)。更何况,梁洵的“义”也有“忠”的意味,只不过,他并非忠于上级,而是忠于知府的职责、尚蜀的百姓。
这两个回答体现了梁洵的立场,而梁洵在尚蜀有口皆碑的实绩太傅也亲自考察过了。这正是二哥轻视的人心之善,是破局的关键人才。而且,朝堂想必也不是万众一心,即便不是心怀鬼胎,也可能有人已经被夺舍了。要知道,根据《画中人》中年夕之间的对话,有不少大官都通过信使和二哥有联系。因此,从地方提拔一个有前途的心腹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太傅对宁辞秋
太傅对梁洵的回答没有太多评价,而直接提出带他离开。对此,宁小姐关心则乱,不知是奖是罚。先是一惊。然后太傅向梁洵解释道,是进京、你被提拔了。宁小姐既是安心了下来,但又想到这段缘分即便不断,也前路坎坷了,所以沉默。而正当梁知府还在推脱的时候,宁小姐下定决心:
——宁辞秋祝贺梁大人高升。
岂能因为儿女私情就断了心上人的仕途?宁小姐一句祝贺直接断了梁洵的退路。然而梁洵还在犹豫。太傅自然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紧不慢地继续下达余下的安排:宁侍郎先去玉门,我和梁知府随后过去。听到这句话宁小姐先是沉默(省略号),然后是惊喜(感叹号),最后收拾好情绪,回答道:“明白。”
不同于青涩男孩左乐,太傅在用人时并不避讳所谓儿女私情,这就是一开始说的,他不避讳“人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他清楚地考验过宁辞秋和梁洵的能力和心性之后,用人不疑。而且对于坚定的人,情感不是束缚,而是动力,是黄金精神、是人性中可贵的部分。
太傅对太合
那太傅是盲目信任人性吗?非也。并不是懂人心就能赢二哥的。人心只是决胜的突破口,只有在谋略的层面和二哥相差无几,才可能通过对人心的深入洞察获得胜机,不然,六十年前怎么就没有一个朝廷命官能拦下二哥呢?他们自然是深谙人心的。
在这次事件中,太傅也不是任由人心自然发展。理由就在第四个人,也即太合。太合一早就是太傅安排下来把握和引导事态发展的,是一层保险,只是左乐属于司岁台的温和派,行动并没有过激,所以太合和他并无明显矛盾。
太合一路上不断强调自己是因私事而来,同时还保证“取忠舍义”。这么看来确实如此,考虑到他在肃政院的职务,这倒合理。只是没想到这憨实牛牛也这么多小九九(笑)。
太傅对令、年、夕的部分主要还是安抚、谈交易,以及交代剧情。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太傅对下级和对令、年、夕她们态度还是很不同的。对下属太傅真的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也不加解释。而对年她们一方面是接近平等的交易,但另一方面,应该还有没有直接写出来的苦口婆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啰里啰唆。从夕和克洛丝他们在画中相见的一幕可以看出,太傅应该从剧情一开始就逮着年和夕不停唠叨了,而年和夕他们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听。
总结和展望
如果只是应付二哥,对太傅来说尽管不容易,但也并非大难题。然而在梳理众人权力关系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存在。礼部和太傅两系是很清晰的,但司岁台一系仍有未亮明身份的高层人物——能影响左将军和司岁台的隐藏人物。
太合 不过梁先生大可不必担忧。
太合 左将军既然是大炎军人,绝不会擅行有违律法之事。
梁洵 ......是有人让司岁台如此作为?哪怕越过礼部那些人?
梁洵 也对......谁能让平祟侯左宣辽不去劳心边疆事务,特地来操劳这区区一件酒盏?
太合 说小不小,说大不大。
太合 至于是谁,心知肚明便是。
梁洵 ......嘶......
左将军是平祟侯,专门镇压神话生物的,目前表现出来对岁兽的态度也是偏激的,那能影响他的想来不是二哥,而只能是凡人了。目前这个人还没浮出水面。
所以,我大胆猜想,二哥这种乐子人可能还不是炎国线的大boss,因为很难深挖主题。至少,人与岁兽之间的斗争并非炎国唯一矛盾。

至此,神话和庙堂的内容已经整理完了。江湖事即便没有那么复杂,亦有一番味道。只是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看出来了,如果只是复述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那就没那么紧迫了。所以,江湖事就酌情更新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