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聊斋志异(卅九)

159,罗刹海市

妍媸倒置亦奇闻,海市遥開万里云。
毕竟文章能富贵,水晶宫里拜龙君。
马骥,字龙媒,是商人的儿子。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材,从小就洒脱大方,喜欢歌舞。经常跟着戏班子演出,用锦帕缠着头,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称。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很有名气。父亲年老体衰,放弃了经商,回家闲住,对马骥说:“几卷书,饿了不能煮着吃,冷了不能当衣穿,我儿应该继承父业去经商。”马骥从此就慢慢做起买卖来。
一次,马骥跟别人去海外经商,被飓风刮走。漂了几天几夜,来到一个都市。这里的人个个都非常丑陋,看见马骥来,以为是妖怪,都惊叫着逃走了。马骥刚见到这情景时,还很害怕;等知道那些人是惧怕自己时,就反而去欺负他们。遇到吃饭的,他就跑过去,人家吓跑了,他就把剩余的饭菜吃掉。这样过了很久,进入一个山村。山村中的人相貌也有像人的,但是都破衣烂衫,像讨饭的。马骥在树下休息,村里人都不敢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他。时间长了,觉出马骥并不是吃人的妖怪,才开始慢慢接近他。马骥笑着同他们攀谈,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大半能听懂。马骥就告诉他们自己的来历。村里人很高兴,遍告乡邻:来客不吃人。但是那些长得丑陋的,看看他就跑了,始终不敢到跟前来。那些来的人,五官的位置都与中国人大体相同。他们摆上酒菜共同招待马骥。马骥问他们怕他的原因,回答说:“曾经听祖父说;往西走二万六千里,有个中国。那里的人形象都很诡秘奇异。原来只是听说过,现在才相信了。”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穷,村人回答说:“我国所看重的不在学问才能,而在相貌。长得最美的做大官,稍差一点的做小官,再差一点的也能受到贵人的宠爱,得到赏赐的食物,养活妻儿。像我们这样的,刚出生时,父母就以为不吉利,常常都被抛弃了。父母不忍心丢弃的,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罢了。”马骥问:“这叫什么国?”回答说:“叫大罗刹国,往北三十里是都城。”马骥请他们领着到都城看看。于是,第二天鸡一叫村人就起身,领马骥一块去了。
天亮后,才到达都城。都城的城墙是用黑石头砌的,颜色像墨一样黑。楼阁高近百尺,但很少用瓦,都用红色石头盖顶。抬一块碎石在指甲上磨磨,和红色的朱砂没有两样。这时正好退朝,朝中有一顶大轿子出来,村人指着说:“这是宰相。”马骥一看,那人两只耳朵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盖住了眼睛。又出来几个骑马的,村人说:“这是大夫。”挨着指出各人的官职,大都是披头散发、相貌狰狞的丑八怪。官职越低的,丑相也渐减。一会儿,马骥往回走,街市上的人看见他,吓得大声嚷叫着,跌跌撞撞地跑了,就像碰上了怪物。村人再三说明,街市上的人才敢远远地站着看。
回去以后,罗刹国里老老小小都知道了山村有一个奇怪的人。于是大小官员都想见识见识,就叫村里的人把马骥送去。可是每到一家,看门人总是把门关死,男女老少偷偷地从门缝里往外瞅着议论着。整整一天,没有一个敢开门让马骥进去的。村人说:“这里有一个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外国。他见得多,可能不会害怕你。”领着马骥去登门拜访。那位执戟郎果然很高兴,把马骥奉为上宾。马骥看他的相貌,像有八九十岁,眼睛突出,胡须卷曲得像刺猬。执戟郎说:“我年轻时,曾奉国王的命令,出使过许多国家,唯独没有去过中国。如今我一百二十多岁了,能有幸看到上国的人物,这可不能不报告天子。但是我已经退职,十多年不去朝廷了。明天早上,就为你去一趟。”说完,备了酒菜,招待马骥。酒过数巡,出来十多名歌女,轮流歌舞。都长得像夜叉样,全用白锦缠着头,红色的衣服拖在地上。不知扮的什么角色,唱的什么歌词,腔调节奏都很特别。主人看着很满意,问:“中国也有这样好的歌舞吗?”马骥说:“有。”主人请马骥模仿几句。马骥就用手敲着桌子唱了一曲,主人高兴地说:“真妙啊!你的歌声就像凤鸣龙啸,我从没听到过。”
第二天,执戟郎上朝,把马骥推荐给国王。国王高兴地要下诏书召见。有两三个大夫说,马骥样子怪异,怕惊吓了皇上龙体,国王才没有召见他。执戟郎出来告诉马骥,深表惋惜。马骥和他一同居住了好多天,同主人一起饮酒,喝醉了,拔剑起舞,用煤粉抹在脸上扮成张飞。主人认为很美,说:“请你扮成张飞去见宰相,宰相一定乐意用你,高官厚禄不难到手。”马骥说:“嘻,闹着玩玩还行,怎么能换个假脸去谋取荣华富贵呢?”主人再三强求,马骥才应了。主人马上备了酒筵,请那些大官们来喝酒,叫马骥画了脸等着。不久客人来了,主人喊马骥出来见客。客人惊讶地说:“奇怪,怎么前几天那样丑陋,今天又这样漂亮!”于是就同马骥一起喝酒,非常快活。马骥跳着舞,唱了一首“弋阳曲”,满座的客人无不倾倒。
第二天,大官们纷纷上奏国王,推荐马骥。国王高兴,派使者持旌节以礼召见他。见面后,国王问马骥中国治国安邦的办法,马骥原原本本地陈述了一番。国王大加赞赏,在别宫赐宴款待。喝到畅快的时候,国王说:“听说你善唱优雅的乐曲,能不能叫寡人欣赏欣赏?”马骥便起身舞起来,也仿效罗刹舞女的样子用白锦缠头,唱些靡靡之音。国王高兴极了,当天就封他为下大夫。并经常请马骥参加家宴,特别恩宠他。时间长了,那些官僚们都知道了马骥的面目是假的。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看见人们小声耳语,不愿意同他接近。马骥感到很孤立,心里很不安,就上书国王要求辞职,国王不准。他又要求休假,国王便给了他三个月的假期。于是马骥坐官车载着金宝又回到了山村。村人跪在路上迎接他,马骥把金钱分给过去与他结交的那些朋友,村里欢声雷动。村人说:“我们这些小人受到大夫的恩赐,明天去海市,寻求些珍贵玩物,来报答大夫。”马骥问:“海市在什么地方?”村人说:“海市是四海蛟人聚集在那里卖珠宝的地方。到时四方十二国,都去做买卖。集市中还有许多神人来游玩。云霞遮天,波涛汹涌。那些贵人们都珍惜自己,不敢去冒险,只是把银钱交给我们,替他们买奇珍异宝。现在离海市的日子不远了。”马骥问他们怎么知道日期,村人说:“如果看见海上有红色的鸟飞来飞去,七天以后就是海市。”马骥问他们动身的日期,想一起去看看。村人劝他自己珍重。马骥说:“我本来就是海上客,还怕什么风涛浪涌。”
不几天,果然有人登门送钱托他们买东西。马骥就和村人把钱装上船,一起去了。船能容几十个人,底部是平的,栏杆高高的,有十个人摇橹,船像飞箭一样行进。走了三天,远远看见水云荡漾之中,楼阁层层叠叠,各处来做买卖的船,像蚂蚁一样纷纷聚集。不多会儿,来到城下,见墙上的砖,都和人一样长,城楼高得接天。他们系好船进城,见集市上摆放的货物,全是奇珍异宝,光彩夺目,都是人世间没有的。有一位少年骑着骏马走过来,集市上的人都急忙躲开,说是“东洋三世子”来了。世子过来,看见马骥,说:“这不是偏远小国来的人。”接着就有个在马前开路的人问马骥乡籍是哪里,马骥站在路旁行了礼,详细讲了自己的籍贯和姓氏。世子高兴地说:“你既然能屈尊来到这里,说明我们的缘分不浅。”于是就给他一匹马,请他同行。
二人出了西城,刚走到岸边,骑的马嘶叫着跃进水中,马骥吓得失声喊叫。却见海水从中间分开,两边的水像墙壁一样屹立着。一会儿,看见一座宫殿,玳瑁装饰的梁,鱼鳞片做的瓦,四壁亮如水晶,夺目耀眼,能照出人影。马骥下马,世子拱手将他请入,抬头看见龙王坐在殿上。世子启奏道:“臣游览海市,遇见这位中华贤士,领他来参见大王。”马骥上前跪拜行礼。龙王说:“先生既然是位有文才的学士,一定能够胜过屈原、宋玉。我想烦劳你的大手笔,写一篇描写海市的文章,希望你不要吝惜你的妙词。”马骥叩头答应了。龙王给他一方水晶砚台,一枝龙须笔,光滑如雪的纸张,香气如兰的墨。马骥立时写出了篇千余言的文章,呈献给龙王。龙王赞赏说:“先生真是高才,给水国添了光彩!”接着召集龙族,在采霞宫举行盛宴。酒过几巡,龙王举杯向马骥说:“寡人有个爱女,还没有许配人家,愿意把她许给先生,先生意思如何?”马骥忙离席站起,惭愧地表示感激,连连答应。龙王便对左右说了。不一会儿,有几个宫女扶着一个女郎出来,佩环声声,鼓乐齐奏。拜完天地,马骥偷眼一看,那女郎真是一位天仙。龙女拜完天地就走了。不多会,宴席散了,两个丫鬟挑着宫灯,领着马骥进了旁宫。龙女正浓妆坐等。珊瑚做的床上,装饰着各种珠宝;帐外流苏,缀着斗大的明珠;床上的被褥又香又软。天刚亮,便有许多年轻美貌的丫鬟使女前来侍候。马骥起床后,上朝拜谢。龙王封他为驸马都尉,并把他写的《海市赋》传送四海龙宫。四海龙王都派专员来祝贺,争着下请柬请驸马赴宴。马骥身穿锦绣衣衫,坐着青龙拉的车子,前呼后拥,外出赴宴。几十名骑马的武士都身佩雕弓,扛着白色的棍杖,威风凛凛。骑马的弹筝,坐车的奏玉,三天里,游遍各海。从此“龙媒”的名字,传遍四海。
龙宫里有一棵玉树,一人多粗,树干晶莹透澈,像白琉璃;中间有一淡黄色的心。比胳膊稍细一点;叶子类似碧玉,有铜钱那么厚;树荫细碎浓密。马骥常同龙女在树下吟诗唱歌。树上开的花形状类似枙子花,花瓣落在地上,发出锵的一声。拾起来看看,像用红色玛瑙雕成的,光明可爱。常有一种奇异的鸟儿飞来啼叫,金绿色的羽毛,尾巴比身体还长,叫声像玉笛奏出的哀婉乐曲,使人忧伤。马骥一听这鸟的叫声就思念家乡,对龙女说:“我流浪在外三年了,远离父母,每当想起他们,便伤心流泪。你能跟我回家乡吗?”龙女说:“仙境同尘世隔绝,不能跟随你去【估计翩翩也是如此吧】。我也不忍心以夫妻之爱,夺走你父子之情。容我慢慢想个办法。”马骥听了,忍不住又流下眼泪。龙女也叹息说:“这实在是不能两全齐美的事啊!”
第二天,马骥从外边回来,龙王说:“听说驸马思念故乡,明天早晨收拾行装送你上路,可以吗?”马骥连忙拜谢说:“我一个孤身旅居在外的臣子,受到过分的优待宠爱,感恩图报之情,牢记在心中。容许我暂时回家探望一下父母,以后还要回来团聚。”到了晚上,龙女摆酒话别。马骥同她约好以后见面的日子,龙女说:“我们的情缘已经到头了。”马骥非常悲痛。龙女说:“回家奉养双亲,可见你有孝心。人生聚散,百年如同旦夕,何必像多情儿女般哭泣?今后我一定为你坚守贞节,你也要为我不再另娶,两地同心,就是美满夫妻。何必一定要早晚守在一起,才叫白头偕老呢?要是违背了盟誓,再婚嫁也不会吉利。如果顾虑无人主持家务,你可以收一个婢女为妾。还有一件事要嘱咐你,成亲后,我好像怀孕了,请给孩子取个名。”马骥说:“如果是女的,就叫龙宫,男的就叫福海。”龙女要一件东西作凭证,马骥把在罗刹国得到的一对赤玉莲花拿出来给她。龙女说:“三年后的四月八日,你要划船去南岛,那时送还你的儿女。”龙女用鱼皮做了个口袋,装满珠宝,送给马骥说:“你好好珍藏,几辈子也吃不完用不尽。”天刚放亮,龙王设宴饯别,赠送马骥许多礼物。马骥拜别出了龙宫,龙女乘白羊车送他到海边。马骥上岸下了马,龙女说声“珍重”,掉转车头回去了。不一会,就走远了,海水又合到一块,再也看不见了。马骥便往回走来。
自从马骥被海水漂走,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他一到家,家里人无不惊疑。幸亏父母都健在,只有妻子已经改嫁了。马骥这才明白龙女“守义”的话,原来已经先知道自己的妻子改嫁了。父亲想为马骥再娶一房妻子,马骥不答应,只收了一个婢女做妾。他牢记龙女叮嘱的三年期限。到日子后乘船来到岛中,看见两个小孩坐浮在水面上,拍打着水嬉笑,不动也不下沉。马骥到跟前用手一拉,一个小孩笑着抓住马骥的手臂,跳入他怀里;另一个大声哭起来,似乎怪马骥不拉自己,马骥就把他也拉上来。仔细看去,一男一女,相貌都很俊秀。头上的花帽子各点缀着一块玉,便是那赤玉莲花。背上有个锦囊,拆开一看,里边有一封书信,上写:“公婆想必都安康吧!转眼已过三年,红尘永远隔离了我们,盈盈一带之水,书信难通。朝思暮想,只有梦中才能相见;殷切地盼望,盼得脖子发酸。面对茫茫大海,有恨又有什么办法呢?又想奔月的嫦娥,尚且独守月宫;投梭的织女,也在天河一边惆怅。我是什么人,哪能永远和爱人相聚?每每想到这里,便又破涕为笑。我们分别两个月后,竟生了一对儿女。如今已经在怀抱中咿呀学语,能懂笑语,摸枣抓梨,没有母亲也可以活下去了。现在把他们送还给你。你赠送的赤玉莲花,装饰在孩子们的帽子上作为凭证。你把孩子抱在膝头时,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知道你履行了过去的盟誓,心里很安慰。我这一生不会有二心,到死不会再嫁别人。梳妆匣里不再放兰膏;对镜梳妆,久已不涂抹脂粉。你就好比久出远门的游子,我就是游子之妇,虽然远隔两地,但我们仍是恩爱夫妻。只是想公婆虽然已经抱上孙子,却从没见过儿媳,按情理说,也是个缺陷。一年后婆婆安葬时,我一定亲临墓地,尽儿媳孝道。从此以后,则‘龙宫’平安,还有见面之期;‘福海’长寿,或许还能来往。希望你多多珍重,想要说的话是说不完的。”马骥反复读着书信,泪流不止。两个孩子抱着他的脖子说:“回家吧。”马骥更加悲痛,抚摸着他们说:“我儿知道家在什么地方?”孩子更加哭闹,伊伊呀呀地喊着要回家。马骥望着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看不见龙女的影子;波浪翻腾,没有去龙宫的道路。只好抱着孩子掉转船头,满腹惆怅地回去了。
马骥知道母亲的寿命不长了,把衣服棺木都准备好了,在墓地上种植了一百多棵松树。过了一年,母亲果然死了。灵车刚到墓地,就有一个穿孝服的女子走近墓穴哭吊。众人正吃惊地看她时,忽然风激雷轰,接着下起了急雨,转眼间那女子已经不见了。新种的松树本来大都枯萎了,这时又全活了。福海稍长大一点,常常思念母亲,忽然自己投入大海,几天后才回来。龙宫因为是女孩不能去,常常关上门独自哭泣。一天,大白天忽然乌云遮天,龙女走进房内,劝女儿说:“儿自己能长大成家,为什么哭泣?”说着赐她一棵八尺高的珊瑚树,一帖龙脑香,一百颗明珠,一对八宝嵌金盒子,作为嫁妆。马骥听说龙女来了,急忙跑进来,拉着手就哭。顷刻间,一声疾雷震破房顶,龙女已经不见了。
异史氏说:“装出一副假面孔来迎合世俗,如此世态与鬼域无异。颠倒美丑、曲意逢迎的怪癖,天下都有。‘小的惭愧被说成小好,大的惭愧被说成大好’。如果公然保持男子汉的本来面目去游逛都城,不会吓得四散奔逃的人大概一定会很少。否则,那个献玉楚王的傻人卞和,又怀抱着价值连城的宝玉向什么地方去哭呢?唉!飞黄腾达,富贵荣耀,该当从海市蜃楼的虚幻世界中去寻求才是!”
【罗刹国在中国古代其实指的是俄国】
160,紫花和尚

听讲楞严病榻前,少年慧业合生天。
前生已证如来果,何事冥中负夙愆。
【楞严:佛教的《楞严经》。慧业:指智慧的业缘。生天——生于天界。印度自古即有生天的思想,认为现世积善业、福德,死后即能生于天界乐土。据《梨俱吠陀》的说法,人死则肉体趋于毁灭,但灵魂不灭。死者的灵魂前往阎摩支配的天界乐土。此一乐土是充满光明、歌舞、音乐的理想境界。冥中:阴间。夙愆:前世的罪恶,罪过。】
诸城县的丁秀才是丁野鹤先生的孙子。他是少年名士,患病多年,最后死了。但过了一夜,他竟然又活过来,说:“我悟道了。”当时,诸城县有一位僧人对于佛理奥妙很有研究。丁秀才叫家人把这位僧人请来,让他在床前讲解《楞严经》。但每听僧人讲解一节,他都说不是这样。于是说:“假若我的病能痊愈,验证佛理有何难?但是只有附近的某生,能治愈我的病,应该诚心诚意地去把他请来。”原来,丁秀才讲的这位书生,精于医术,却从不以行医为业,请了他三次他才来。书生根据医理出方下药,丁秀才吃了几副,病就痊愈了。
这位书生给丁秀才看过病回到家里,一位女子从外边进来,对他说:“我是董尚书家中的丫鬟,紫花和尚与我有冤仇,现在他得到应有的报应,你又想把他治活?假若你再去给他治病,大祸将临到你的头上。”话说完,女子就隐没不见了。书生很恐惧,丁秀才家人再来请他,他坚决推辞。丁秀才的病复发后,丁家人执意要请他去看病,书生就把不去的原因讲了。丁秀才慨叹说;“罪业是前生所造,今天死,也是我所应得的。”说完就死了。后来,寻问诸城人,以前果真有一位紫花和尚,是一位很有道业的僧人。青州董尚书的夫人,曾经把他供养在家中,也没有人知道其冤仇所结的缘由。
161,鞠藥如

鹍弦断后弃家行,道服归来术已成。
衣杖腾空留不得,仙乡情重故乡轻。
鞠乐如是青州人。妻子死了之后便离家出走了。几年以后,他身穿道服、背着蒲团来到家乡。在家住了一宿想走,亲戚族人硬是留下了他的衣杖。鞠乐如推托随便走走,到了村外,屋里的衣杖服具,都冉冉飞出,随他一块而去。
162,盗户

养奸姑息多流弊,愦愦公厅自古今。
翻祎良民称盗户,此狐省识宰官心。
【愦愦:昏愦,糊涂。祎:美好。此句指美丑倒置。】
(一)
顺治年间,山东滕县、峄县一带,十个百姓中就有七个是盗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们。后来,这些盗寇受了招抚,归顺了朝廷,县官把他们另立户册,称之为“盗户”。凡“盗户”与一般老百姓发生争执,官府总千方百计地袒护他们,为的是怕他们重新造反。后来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称是“盗户”,而另一方却极力揭发对方是假的。每每打官司时,诉讼双方先不去争论是非曲直,而是苦苦争辩谁是真盗假盗,还得烦劳官府去查阅户籍。正巧,官署里经常有狐狸作祟。县官的女儿被狐狸迷住,请了法师,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进一个瓶子里,准备用火烧死它。这时,狐狸在瓶子里大声喊叫:“我是盗户!”听到的人无不暗笑。
异史氏说:“如今有执火把公然劫掠的人,为官者不把他们当做盗贼而当做淫邪之人;翻墙淫邪之人,又不自认为是奸淫而是盗贼。世局这是又改变了。如果当今官署里有狐狸,也一定会大喊说‘我是盗贼’,肯定也就没有什么疑议了。”
(二)
章丘县的公粮漕运的摇役【征收摇桨的人】,以及征收的火耗税,小小老百姓的负担往往比地方上的乡绅多出好几倍,因此有田产的人争着托人求情,把田产挂在有权势的人的名下。这样虽然对于国家税收没有伤害,但于官员的腰包却有损失。县令钟某人,发出文书请求革除弊政,得到上级的认可。开始时让大家都去自首认错,后来奸邪的百姓用这个办法要挟士绅,几十年前就卖掉了的田产,都胡说是托了人情让士绅挂个名,用打官司的办法把他们出卖了。而县令又袒护这些奸邪的百姓,因此善良怯懦的人很多都丧失了产业。有一个姓李的书生也被某甲所控告,一块儿接受审问对证。某甲叫李生为“秀才”,李生大声争辩,他不具有秀才的名义。吵闹得没完没了。县令就向他身边的人问一下,都说李生是个真正的秀才。县令问李生:“为什么不承认是秀才呢?”李生回答:“秀才的名义,我暂且把它远远地放在一边,等到我把土地争夺回来之后,再当秀才也为时不晚哪!”唉!强盗的名称大家都争着冒认;而秀才的名份大家都拒绝:真是变得稀奇古怪!有个人投上一件没有署名的状纸说:“告状人原壤【春秋鲁国人,相传因其母死不哭而歌,被孔子杖击其胫】,为了抗拒利用法律侵吞财产的事起诉:我自身年纪老朽,不能外出做活,有靠近城墙旁边的的田地五十亩,在鲁隐公元年【《春秋》纪年之始】暂时挂在贪婪秀才颜回的名下。如今考核选拔学者的法令庄重严格,按理说我应当前去自首认罪。哪里知道这个凶恶之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还霸为他一人所有。我亲自去和他讲理,却被他老师带领党徒七十二个人,用狠毒的棒子不停地打我,把我的胳膊和腿骨都打伤致残了。又把我锁在一个简陋的胡同里,每天只给一竹盘饭和一瓢水,把我囚禁得快要饿死。互乡【《论语》记载的地名】有契约和地照,跪请革去颜回的功名,严加查办,使得我多年苦心经营的田产归还给主人,以上是上告的事情。”这篇诉讼词真可以作为柳下跖去告发伯夷、叔齐那篇古代文献的续篇啦!
【柳下跖告发伯夷、叔齐是双重典故。明穆宗隆庆年间,海瑞为直隶巡抚,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他就为其夺回来交还原主。而有些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也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于是有人投匿名状,对海瑞加以讽谕。告状人以柳跖名义,状告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倚仗父势霸占他的地产。意在说明投状人中不乏诬良为盗、颠倒是非的奸诈刁顽之徒,让海瑞提高警觉。
柳下跖是柳下惠之弟,是春秋时期拥数千众的大盗。《庄子》说他曾经大骂孔子:你矫造语言,伪托是文王、武王的主张;你头上带着树杈般的帽子,腰上围着宽宽的牛皮带,满口胡言乱语;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讲究;你整天摇唇鼓舌,专门制造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使天下的读书人全都不能返归自然的本性,而且虚妄地标榜尽孝尊长的主张以侥幸得到封侯的赏赐而成为富贵的人……(有人认为这是后世的伪作,因为后文提到的子路之死不该出现)。
伯夷和叔齐是商代诸侯孤竹国的公子。孤竹国国君亚微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国人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亚凭继位。商灭后,二人不肯降周,跑到首阳山隐居,不食周的粮食,只吃野菜,后来一妇人说,这野菜也是周的,兄弟二人就野菜也不吃,饿死在山上】
163,某乙

逾垣钻穴渐多资,晚盖还欺世莫知。
邑令旌门题善士,我思冯妇下车时。
【逾垣钻穴:指偷窃行为。晚盖:以后善掩前恶。《国语·晋语一》:“彼将恶始而美终,以晚盖者也。”韦昭注:“美,善也。晚,后也。盖,掩也。言以后善掩前恶。”旌门:即旌表门闾。旧时朝廷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赐给匾额,挂于门廷之上,或树立牌坊,以示表彰。《宋书·孝义传·余齐民》:“齐民越自氓隶,行贯生品,旌闾表墓,允出在兹。”冯妇下车:再偷盗一次。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后因以指重操旧业者。】
城西的某乙,过去是个小偷,他的妻子为此感到很恐惧,多次规劝他,某乙于是幡然悔悟。
过了两年,某乙贫困得不能忍受,就想再去当一次小偷而后就不干了。于是假托去做买卖,到一个算卦人那里去算算到什么地方去吉利。算卦人算了算,说道:“东南方向吉利,利于小人,不利君子。”卦家隐隐约约与他心中的想法相吻合,他暗暗高兴。于是他就向南走,到了苏州、松江一带,每天在村庄、城镇中游逛,这样过了好几个月。
一天,他偶然进入一座寺院中,见墙角上堆着两三块石子,心里知道这里边有些古怪,他也拣了一块石子放上去,然后就一直走到佛龛后边躺下了。天黑了以后,寺中有些人聚在一起说话,好像有十几个人。忽然其中一人数了数石子,很惊讶地发现多了一块,因而一起到佛龛后边搜寻,发现了某乙,就问他:“放石子的是你吗?”某乙承认了。又盘问他的住址、姓名,某乙用假话回答他们。于是他们给了某乙一件武器,领着他一同出去。到了一座高大的宅院外,有人拿出了软梯,大家争着越墙而入。因为某乙是从远处来的,对路径不熟悉,就叫他潜伏在墙外,负责传递财物和看守口袋。过了一会儿,墙上扔下一个包裹;又过了一会儿,用绳子缒下一只箱子。某乙举手接住箱子知道装着东西,就把箱子打破,用手摸索着拿,凡是沉重的东西,全部放进一个袋子里,背起袋子急忙逃走了,终于寻路回到了家中。
从此某乙建楼阁,买良田,并且用银子为儿子捐了个功名。县令给他家大门上挂了匾,称他为“善士”。后来这件大案被破获,群盗都被抓获,只有某乙没有姓名、籍贯,没有办法追查,才免于被捕。事情过去了很久之后,某乙喝醉了酒自己说出了这件事。
曹州府有个大强盗,抢到一大笔财物回到家后,毫无顾忌地安然睡去。有两三名小盗,越过院墙进入他家中,把他捉住了,向他要钱。大盗不给,他们就鞭打、烧烙。把大盗的所有财物都逼索到手,才离去。大盗向人说:“我不知道炮烙的痛苦如此厉害!”于是对盗贼深感痛恨,就投到衙门里充当了马捕,把本地的盗贼差不多都捕捉尽了。有一次捕到了以前抢他财物的几个盗贼,就用他们对自己施用过的刑罚惩治了他们。
【第七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