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皮玩的游戏
你会不会思考,人每天会眨眼多少次?
那你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死亡?死亡后会是怎样?
但却有这么一款游戏,其steam成就中包含了一个极其独特的解锁条件:眨眼2000次。
Befor Your Eyes,中文译名“历历在目”。一款用眼睛玩,准确来说是用“眨眼”玩的一款独立游戏,一款用“眨眼”来讲述“生与死”的互动小说。

眨眼不是最好的交互方式 但却是最合适的
游戏开始时,玩家将在漆黑的夜空中学习最为基础且唯一的游戏技巧——眨眼。随后,掉入冥河中的灵魂被引渡人捞起,他将为你争取去往极乐世界的资格,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完整且真实地回顾你的一生…
眨眼,是唯一的交互方式。
历历在目的玩法属于非常传统的Point-and-Click Game,只不过将交互方式变为眨眼,这也正是本款游戏最大的亮点。眨眼操作不仅能通过绘画、弹琴、拍照、抛掷等行为方式来呈现,场景与时间的变化同样由眨眼操纵。

眨眼交互是历历在目最大亮点,也是最具争议的部分。通过眨眼识别不可避免地引发诸多“意外”,不仅是摄像头识别眨眼判定在捕捉上存在误差,更要命的是,眨眼这样一个下意识动作根本无法避免,却会对游戏进程产生毁灭性影响。
在一周目时,我就曾无数次由于下意识地眨眼跳过极其关键的对话和剧情,让我曾无数次产生alt+F4的冲动;而到了游戏后期,那些无比感人的场景出现,泪水在严重打转时,不想错过镜头而强忍不能眨眼对于玩家实在是过于折磨。

即便用鼠标进行传统的点击交互并不会对游戏沉浸感产生大量减分,但历历在目却依旧推荐玩家使用这样一种过于超前的交互方式,当我分别使用眨眼识别和鼠标点击两种操作方式完成游戏一二周目时,我逐渐感受到眨眼交互所带来的奇妙体验。
尽管它不是最好的交互方式,但却是最合适的。
历历在目是一款互动类视觉小说,它让我想起了同为互动类视觉小说的游戏《Florence》。但与Florence“爱与生活”主题的温馨治愈故事不同,历历在目所讲述的故事,是生与死的故事,是悲伤,甚至有些沉重,讲故事的视角也并非第三人称,而是第一人称,眼睛——是叙述这个故事的唯一载体。

人们总是说“转瞬即逝”、“生死就是一睁一闭”之类的话,却很难真正理解。但当我用眨眼来体验过历历在目之后,似乎能体会到“眨眼”的残酷。
本想在温馨的家里听爸妈唠嗑,因为下意识地眨眼化为乌有;想让大型家庭聚会的尴尬赶紧离去,即便拼命眨干了眼也依旧无法驱赶。美好的事物没有办法一直睁眼让它变为永恒,痛苦的回忆也没法一眨眼让他消失不见。我无法完美地控制在游戏中何时眨眼,就像没有办法在现实中控制一切。

虽然眨眼的交互方式让我游戏体验极差,但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如此想将我目力所及的一切记录下来。
这或许便是“历历在目”的另一层含义吧。

这是一款非常累目的游戏,在游戏中无数次强行睁大眼睛30秒,让本就眼干的我不得不依靠滴眼液来完成整个游戏流程。
这同样是一款非常泪目的游戏,剧情、配乐、画面,他们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一部讲述生与死的互动电影。
作为一款剧情向游戏,在此我就不向大家过多剧透剧情内容。历历在目将生死观掺杂在亲子矛盾、夫妻矛盾这一间间小事中,代入感极强。
当父母因孩子教育方式而激烈争吵时,“我”只能将自己埋在钢琴的黑白键中,视线范围也越来越小,直至黑暗占据了整个屏幕。
这架寄托了母亲强烈个人意志、约束我行动、让我颇为反感的钢琴,却在此时“我”为我逃避父母争吵的避难所,成为“我”企图缓和父母矛盾的唯一工具…坐在钢琴椅上的仿佛不是主人公,而是现实中自己,那占据屏幕的黑暗,像极了当初我心中的恐慌和无助。

类似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历历在目的主线剧情,拥有类似经历的玩家们感同身受,做足情感铺垫,并且在故事最后给予致命一击。
历历在目的Low Poly风格舒适,画风温馨,竭力用平淡且温暖地方式去叙述主角的一生。画面虽温馨美好,但却并不完整,游戏中绝大部分都是如此,部分视角会被黑色迷雾所遮蔽,让“我”的世界总是残缺不堪。
玩家所见的仅仅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东西,比如自己熟悉房间的画面会稍显完整,较少出现的花园画面则黑雾较多。正如我们无法用双眼观察到世界完整的360度,甚至连眼前事物的许多细节都极易被忽视,而游戏中的这些黑雾,恰恰就是记忆中丢失,无法找回的部分。

音乐部分,母亲创作的音乐贯穿全程;贝多芬、巴赫的名曲在部分剧情处充当主角。快慢烘托情绪,演奏好坏暗示顺境逆境。每一部分的音乐都如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萦绕在耳边,直至最后的结局融汇成大江大河,在母亲自编的旋律中释放积攒许久复杂情感。
因此,我更愿意其视作一款时长为2小时的互动电影,一款适合在寂静夜晚,一人细细品味的人生故事。

在死亡面前 一切都不值一提
在我看来,历历在目不算一款好玩的游戏,它交互方式过于前卫,以至于令玩家游戏体验不高;互动性不高,可互动选择少,更何况玩家们还需要竭尽全力控制眨眼;剧情走向单一,即便玩家在双选抉择时选择另外一项对剧情走向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果双选的结果会或多或少地改变剧情走向,我觉得历历在目或许会更加出色。

但瑕不掩瑜,我依旧认为它却是一款好游戏。
一款通过主角的一生,让玩家思考“一生”的好游戏。
我所接受的死亡教育极少,相信这并非个例。在年幼的时候,我便会在睡觉之前思考,为什么睡觉闭上眼睛之后时光飞逝、没有思维,那死亡之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死亡又是什么?得不到答案的我总是非常害怕。

数十年过去了,这款游戏重新让我回忆起这些“幼稚”的问题。
约翰·威廉斯在《斯通纳》中所说“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在《死亡哲学》阐述这样的观点“死亡并不是特别可怕,我们害怕死亡,是害怕死后错过的美好。”

所以当引渡人听完了“我”的故事,扔掉了他视为珍宝的词典说道,讲述“我”的故事不需要参考那华丽的辞藻,有些人的人生平淡,但却真实完整,这便足够美好。
谢谢你提供的参考,要是不让我眼睛那么酸就更好了。

目前本游戏暂时无法在游戏中心下载 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