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有话说第七期《苏联坦克发展(一)》
作者:Jackdaw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燃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1862年第一次出现的拥有一定火力的和防护的装甲列车,也于此时出现在了沙俄(托洛茨基快乐车)。但是装甲列车过于依赖铁路,军队需要一种集火力与机动与一体的武器。
日俄战争期间,满洲军队的哥萨克军官纳卡什泽公爵(M.Nakashidze)开始研究带有旋转炮塔的装甲车,但是俄国当地的工厂并不具备本地从零制造制造装甲车的能力。在拉脱维亚里加的Russo-Balt工厂(RBVZ)出现之前,有一些当地的汽车车间能够为一些富裕的贵族进行外国零件的组装,但没有实际的产业。于是样车由法国公司查伦(Charron)设计,吉拉多特和沃格特(Girardot & Voigt)交付原型。1906年该车运到俄国,重3吨,极速64km/h。武备为两挺机枪,一挺安装在车顶的旋转炮塔内,另一挺放在车中备用。然而军方对其防护、机动和射击精度都不满意,同年纳卡什泽公爵遇刺身亡,后续工作全部中断。

1914年,沙俄参加一战。在东普鲁士的第一场战斗中,俄军被德国人的戴姆勒装甲车穿插到后方,造成了很大损失,况且盟友英法都有自己的装甲车——兰彻斯特和查伦。因此,俄国人也需要一个自己的装甲车。为俄军生产的第一辆装甲车在波罗的海卡车厂制造完成,被称为Russo-Balt M armored car,装备有一挺马克沁机枪。同年10月,8辆改型车前往前线。Russo-BaltC型装甲车前后装甲厚5mm,侧面装甲3.5mm。车上搭载三挺马克沁机枪,一挺向前,一挺向后,第三挺可以安装在左侧或右侧的机枪座上。车组乘员5人,一名司机,四名机枪手。该车全部型号一共生产了45辆。

此时俄国只有波罗的海一厂可以生产装甲车,产能不足以满足陆军的需求。俄国向奥斯丁公司派出考察团,订购了48辆装甲车。该型车有两个横向布置的可旋转的炮塔,两个炮塔内各有一挺机枪。俄军对于该车装甲并不满意,将部分位置的装甲由4mm升级到7mm。在一战期间,奥斯汀装甲车被主要用于防空。

其他装甲车则根据弗拉基米尔·克巴罗夫大尉的建议,法国雷诺装甲车提升机枪火力,并在前装甲上安装倾斜钢板(传统倾斜首上);怀特装甲车上安装了37mm炮;还有一部分是由外国的汽车改装而来:美国加伏特卡车装上了76mm火炮,由于使用了特殊的传动机构,加伏特装甲车的前进和后退一样快。



一战中期,防御手段已经远远强于进攻手段。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使用了10个月的时间仅推进10km,装甲车已经不能担任起突破防线的任务,各国军队都需要一款全新的武器,装甲车需要更好的武器,更厚的装甲。但是这势必会让装甲车的重量变大,降低通过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履带。
瓦西里·门杰罗夫(著名化学家门迪米特里·捷列夫的次子)设计了第一款履带式装甲车,重170吨,正面装甲厚150mm,侧面装甲厚100mm,行驶速度25km/h。武器包括一门海军的120mm凯恩加农

炮和一个在旋转炮塔里的马克沁机枪。悬挂装置使用油气悬挂,发动机使用一台25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位于车左后方,前方是油箱,使用了前进4挡位、后退1挡位的变速箱。

全地形车(Vezdekhod,也可译为越野车)则造出了一辆原型车,由亚历山大·博罗霍夫斯基夫在里加(现拉脱维亚)设计。图纸在1915年1月就已完成,并于1月13日进行生产。Vezdekhod只有一条履带位于车体中央,由两侧可以升降的小轮控制转向。
1915年3月的测试,尚未安装炮塔的Vezdekhod跑出了60km/h的速度,根据测试委员会的第4563号报告,Vezdekhod可以爬上40度的斜坡,穿过3米宽的战壕和0.75米高的障碍物,和它的名字一样拥有极佳的越野性能。但是德军已经逼近了里加,该项目最终被放弃。

为了加强越野能力,尼古拉·列别坚科设计出了使用轮子的Tsar Tank(沙皇坦克),并花费了巨额的25万卢布制造出了一辆样车。每个直径9米的轮子由250马力的Sunbeam发动机提供动力,上方的炮塔高度达8米。1917年8月,这辆40吨重的庞然大物在测试时轻易的压倒了一棵桦树,并卡在了沟里。这一卡就是近8年,直到1923年才拆毁。

【参考资料】
https://www.rbth.com/defence/2014/09/29/the_first_russian_tanks_a_long_and_difficult_road_to_the_battlefield_40199.html
红星频道:俄式装甲
https://tanks-encyclopedia.com/
irvania.com/archives/wargames/tbot/TBOTRus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