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余庆著《东晋门阀政治》第二节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下)读书笔记

郗鉴与京口重镇经营

郗鉴在徐州刺史 在京口是有实力的,对于建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京口重镇的发端 在于郗鉴
郗鉴后,以刘遐作为徐州刺史 治理广陵。
此时,郗鉴的身份特殊 是都督徐州 青州军事,刺史并且是作为晋成帝的辅政大臣。但是得郗鉴和王导王敦意见不合, 但是流民帅的身份,也不能得到庾亮的信任。难有机会接触中枢。
郗鉴在苏峻叛乱时候的操作
苏峻叛乱起兵,庾亮全盘考虑后,怕全局乱 要重新洗牌,故而不许各地勤王。 当然 有一群家伙不会听话,温桥 虞谭 。。。等人纷纷勤王。
但是,郗鉴不同 一直在观望,不敢妄动,在庾亮奔走 陶侃东下,城孤粮绝 情况下,才最终以“江北流民盟主身份 誓三军 效忠东晋朝廷。”
说明郗鉴 其人在 苏峻叛乱中知道如何自处 这种敏感问题,必须谨慎,不能留人口实 授人以柄。
郗氏家族在京口地区的影响
郗鉴 在晋成帝咸康五年 339年去世,同年王导去世,第二年 庾亮去世,相爱相杀??三巨头死在同一个时间段。他们自己的政治暗流不复存在 但是庾家 王家郗家的家族还要发展,对现有的政局若影若现的发挥作用。
作者对郗鉴 的评价
郗鉴是东晋时期的天平砝码。
江左政权草创时期,为了应付 江南士族的力量并且联合侨兴士族 依靠琅琊王氏 于是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这样 司马政权的侨姓世族在江左站稳了脚跟,也形成了门阀政治。
外部环境已经安定下来了,现在是内部环境了 现在的挑战主要是来自 侨姓世族的内部,门阀政治的出现。
是为了朝廷里争夺力量 控制皇权
类似藩镇割据。
东晋门阀政治格局形成原因:士族专兵和皇权不振。但是士族专兵不允许一家独大, 皇权不振但是不允许其他士族取代司马一族。而郗鉴就起到了天平砝码的作用。
郗鉴做了几件大事情:
第一件:郗鉴以流民帅的身份兵力去平定王敦叛乱
第二件事:郗鉴协调了当权门户王导家族 庾亮家族 陶侃家族的矛盾。
第三件:郗鉴经营京口重镇。
不过,郗鉴始终没有进入政治中央。
郗鉴始终是奇谋类型,他的动作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但是他在东晋没有轰动的事迹,古今史家也并不是非常重视,郗鉴家族在当时的东晋社会没有得到很好的社会地位。
郗鉴家族基本上在当时是没有脱离东汉儒学家轨道,到了郗鉴的子侄辈,才开始向着玄学转变
当时的东晋王敦,庾亮,桓温,在他们的府邸,名士众多 食客众多,名士充盈 人才济济。(主要是两晋时代只要稍微显赫的人士 往往会网络名士 充实幕府,制造声誉。 但是郗鉴家族的府邸是没有什么人 人才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