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许阳》屎里淘精版—77-82章

2023-07-31 17:56 作者:hispass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本电子稿是网上找来的,看了一部分,感觉不错,买了纸质书,看完后感觉虎头蛇尾,其中很多插科打诨的情节内容,便想弄个精简版,有版权问题请私信我,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删除。

第七十七章 谁怼我,我夸谁!



    许阳道:“患者仅有咳嗽一症,其余诸症皆不明,也无证可辨,所以我尊前人经验,唯凭脉辩证,经脉诊之后辩证患者为水寒射肺……”


    徐原嗤笑一声:“水寒射肺不都是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至喘息不得平卧。患者分明是干咳无痰啊,哪来的水寒射肺啊?如果水寒射肺,咳痰哪儿去了?”


    患者老婆一脸纳闷地问:“咳嗽还能把这个寒气咳出来啦?”


    徐原道:“咳嗽呢,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它见你身体里面有病了,就赶紧咳出病邪保护身体。水寒射肺呢,一般都是体内一直有痰饮或者水肿的人,突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邪,寒水上逆,导致肺卫失宣。”


    “人体就赶紧咳嗽,想把水气和寒气都咳出来,那就健康了。所以水寒射肺的病人一般都是有痰的,而且痰是清稀的,可能还会有泡沫,而且一般口不渴,舌苔白润。”


    “哦。”患者夫妇听懂了,他们又看向许阳,想听听许阳怎么说。


    许阳则是对着徐原点点头,称赞道:“知识点掌握的不错。”


    徐原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我用你夸我?”


    许阳也不在意,又道:“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咳出水气来?”


    屋内几人都是一愣。


    徐原则立刻道:“人家病人说了半天干咳无痰,他听不见啊?”


    许阳则道:“我看是你看不见吧,患者每次咳嗽之后,都有一个小动作,你没注意到吗?”


    “啊?”徐原顿时一愣。


    患者这才想起来:“哦,对对对。可是咳嗽咳出眼泪来,这不是很正常的嘛,说明我咳的厉害呀。”


    他是觉得正常了,但是在这些中医人耳朵里面听起来就没那么寻常了。


    所有人立刻都扭头看向患者。


    患者吓一跳,这一吓他又觉得喉咙痒得不行,立刻又咳嗽起来了:“咳咳咳……咳咳咳……”


    患者老婆熟练地从包里抽了一张餐巾纸出来,她现在都把大包餐巾纸塞包里了,抽着方便量大还便宜。


    患者接过餐巾纸擦眼泪,这一下子所有人都看见了。


    钟华拉住了患者的手,他观察了一下患者的眼泪和患者的眼睛,眉头皱紧了几分。


    他松开患者,问许阳:“若是水寒射肺,咳嗽自然是可能把水寒以眼泪和鼻涕咳出,但嘴里的痰肯定是大头,为何他干咳无痰?”


    许阳点点头,又称赞道:“真不愧是主任,一句话就点到了重点。”


    许阳道:“为什么没从口出,那是因为肺有郁热,此时感受寒邪,风寒束肺,也就是俗话说的寒包住了热,寒热郁遏,肺中的痰饮就无法出来了,反而旁出作眼泪或鼻涕。”


    几人都是一怔。


    钟华面无表情道:“许医生就请赐教吧。”


    许阳道:“我之前已经说了,患者无证可辨,我是凭脉辩证的。关键这患者的脉象也是极其难明,一片平和之脉。唯独在其右寸之上,有病脉。”


    许阳接着道:“患者右寸的脉象为浮大滑数,稍紧。”


    这话一出,不懂中医一脸茫然,懂中医的人都听懵了。


    寸口脉上一共有三部,分别是寸关尺,右寸指的是右手寸部,就这一个部位,只能容纳下一根手指。


    而许阳居然在这一个部位上诊断出了五种脉象。



第七十八章 小青龙汤



    许阳内心也有些庆幸,得亏是被梁老狠狠锤炼了一番,要是没有这番基础打下去。放在昨天,他都会指下一片茫然,这患者又没有别的症状,心中肯定也是彻底糊涂。


    之前这患者去了那么多医院,找了那么多专家都没能治好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个病证的确很难辩证。


    许阳点了点头:“没错,我就是以此为凭。右寸稍紧,加之咳则泪出,故知风寒束肺;脉大,则说明有肺火。”


    “脉滑,有痰饮。加之干咳无痰,因此可判断寒包火,痰出不来,所以形成剧咳。脉浮稍数,加之咽喉有痒,又有稍许风热之证。”


    许阳顿了一顿,又对徐原指点道:“像你刚刚说的燥咳,也是要分温凉的。伤于温燥者,其脉必浮数,兼有头疼发热,干咳无痰或者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可以用桑杏汤之类的药治疗。”


    徐原听得一怔。


    而钟华则是把眉头皱了起来,他之前的诊断结果也是温燥,因为他诊出来的脉象就是浮数,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吻合。


    但就是因为他看了患者之前的诊治记录,他发现之前的医生开的就是桑杏汤,但是一点用都没有,所以钟华就吃不准了。


    许阳接着道:“而伤于凉燥者,其脉浮弦,药可用杏苏散之类的。但是要知道,并不是干咳就一定是燥咳了,要辩证论治,不可太过教条主义。”


    钟华也有些惊疑不定,他道:“那许医生开方子吧。”


    许阳点点头:“好,当以小青龙汤加味。”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怎么能治干咳无痰呢?”徐原又忍不住质疑了。


    许阳又道:“小青龙汤的方证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温、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的确没写干咳无痰。”


    “但是你要知道,小青龙汤是从大青龙汤里演化出来的,均属太阳病。‘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患者的脉象有浮紧啊,而且是在右寸。”


    “我前面跟你说半天了,寒包住了火,而且我最开始就说了是水寒射肺。治疗水寒射肺方剂是什么,小青龙汤啊!”


    许阳开始开方子,他道:“既然肺有郁热之象,就加生石膏和桑白皮,一以清肺胃之火,且石膏味辛,又能透邪外出。一以泻肺中郁热之水,使从小便而走。”


    “再加厚朴,杏仁。厚朴能降脾胃之气,此气一降,肺气也随之而降,气降则痰消。杏仁开降肺气最速,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一降则诸气莫不随之而降。”


    许阳又对徐原道:“虽然《伤寒论》曰‘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但我们在用的时候,这两种也并非只有痰喘可用,咳嗽也是肺气上逆,所以也是可以降气行痰的,要会活用!”


    许阳又道:“再加紫菀、款冬花,这二者是止咳化痰的要药,相须为佐,以求速效。”


    钟华看了看许阳,他问道:“许医生,你这个药要吃多少才能见效?”


    许阳道:“对证的话,一两剂应该就能看出效果来了。”




第七十九章 急性胆囊炎


 

    中医院,急性胆囊炎患者用了大柴胡汤,效果一般,不肯接受手术,坚持要用中医治疗。

   


第八十章 请许阳会诊


 


第八十一章 是你们误诊了


    许阳赶紧跑到了中医院。


    钟华介绍情况:“患者姓何,今年65岁,腹痛一日,然后来我中医院就诊,经过急诊科诊断后发现患者右上腹疼痛,B超回报,胆囊区附近有炎性肿块,胆囊壁毛糟,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本打算做手术治疗,但是患者畏惧手术,坚持要用中医治疗。所以邀我会诊,我诊断发现,患者发热38.5度,右上腹胀痛,咽干、口苦、恶心欲呕,大便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滑。”


    “符合大柴胡汤证,遂用大柴胡汤一剂,患者稍感缓解,但是疼痛仍在,效果一般。西医也用了抗生素治疗,效果也一般。我们再劝患者手术,但患者仍坚持用中医,所以就请了许医生你来会诊。”


    许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伤寒论》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照钟华的说法,患者的确符合大柴胡汤证的症状,患者有发热症状,心下痞硬就是上腹胀痛;呕吐并不实指呕吐,恶心干呕,嗝逆嗳气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下利包括泄泻和便秘。


    而且从患者其他症状来看,患者的确是病在少阳经,用大柴胡汤治疗应该是对证的。而且中医也用大柴胡汤来治疗胆囊炎,不过一般都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的也轮不到中医去治。


    可为什么效果一般呢?


    许阳也陷入了思索。


    《灵枢·胀论》曰:“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这都是前人对胆囊炎辩证的一些记载,只是现在这种急腹症也轮不到中医治了。


    正说着呢,几人就来到了住院部的病房,患者还躺在病床上低声呻吟。


    许阳走过去对患者开始诊断起来,许阳问什么倔老头答什么,非常配合。



    许阳足足诊了半个小时的脉象,他才终于诊完了双手脉,他的眉头皱了起来,露出了疑惑之色,他伸手按了按患者的小腹,问道:“这里疼不疼?”


    “有一点。”患者答道。



    许阳道:“按照症状来说,舌红苔黄多属里实热证。而且从患者口苦咽干欲呕等症辩证也当属少阳病也。”


    “但是我在脉诊之时却发现患者脉行手阳明大肠经,下走大肠之时,却呈现病热之象。所以我怀疑患者是肠痈之证,只是患者少腹疼痛又不明显。”



    西医听得一脸懵,有个年轻西医小声旁边人问:“肠痈是什么?”


    “好像是急性阑尾炎。”


    “啊?”那年轻西医都傻了:“阑尾炎不是右下腹疼吗?怎么会是右上腹呢?再说阑尾也不属于大肠啊!”



第八十二章 谁说中医治不了急腹症的


    不说他们了,中医自己都傻了。


    不是傻在许阳的判断上,而是傻在许阳的脉诊上。


    脉行手阳明大肠经,下行大肠之时发现有病象,这特么是什么鬼?


    徐原也傻了,他小声问:“主任,这什么诊脉方法?”


    钟华也面露惊疑,他不确定道:“难道是《难经》记载的诊脉法?一呼一吸,脉行六寸,脉行何处有病自然会呈病象出来。只是,还有人会这个?”



    因为现在没有人会这种诊法了,现在的脉诊法是什么样的呢?都是先诊出脉象来,然后再根据前人的典籍一一对应。


    比如弦脉,左寸弦:心悸、头痛、盗汗;左关弦:胁满痛,冷热癥瘕。左尺弦:少腹、腰膝疼痛……


    甚至很多医生都不仔细诊寸关尺三部,就是粗粗一诊,一按,此脉端直以长,如张弓弦,得了,就是弦脉。再测个脉搏,九十多下,数脉。哦,弦数之脉。


    数脉主热证,弦脉可主肝病,那就是肝火太旺了,然后看看患者的检查报告,就开药了,所以他诊脉时间非常短。


    比如这个倔老头是弦滑之脉,凡病有虚损,就会出现弦滑之脉。而且也可主实热,痰饮,痰热,多见于肝病或者中风,但你是判断不出准确的病证来的,还得依靠其他诊断。


    再加上西医的诊断是急性胆囊炎,患者又有少阳病证,弦滑脉又可以主肝病,肝胆互为表里嘛,那肯定就没错了。


    但最正统最有效的还是《难经》脉诊法,梁氏脉诊法就是脱胎于《难经》脉诊法。许阳打了四季平脉的基础,会诊四季平脉,才会诊病脉。


    再加上他学了呼吸脉进之法,能判断脉行周天的位置,何处有病自然能在脉象上判断出来。


    但是他究竟学的是基础,也不敢十分确定。因为肠痈是少腹疼痛啊,不是上腹啊。


    钟华想了一想,提醒道:“许医生,患者是右上腹疼痛。”


    许阳皱起了眉,他道:“所以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何灭绝冷冷说道:“我一个医学外行人都知道阑尾炎疼的地方是右下腹,不是上腹,还说什么中医?一点医学常识都没有。”


    这话一出,几个中医的脸色都不好看了。


    许阳站了起来,他道:“虽然我有困惑,但是我在诊脉发现脉行胆腑的时候,病象却并不明显,所以应当不是胆囊炎。”


    众人神色纷纷一滞。


    何灭绝嘲讽道:“B超都显示胆囊炎了,你的手比B超还厉害?”


    “会不会是异位阑尾炎啊?”跟在齐主任身后一个年轻女医生弱弱地说道。


    曹德华一拍手,立刻道:“对呀,也可能是异位阑尾炎啊,阑尾炎误诊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呀!”


    另外一个年轻西医小声说:“可是……阑尾也不属于大肠啊,他不是说患者大肠有病吗?”


    曹德华解释道:“中医的心肝脾肺肾跟你们解剖学上的心肝脾肺不是一个概念。急性阑尾炎呢,在中医辩证上属于肠痈的范畴。跟你们的分类不是一回事,治阑尾炎,我们也是按照肠痈治的。”


    几个西医都皱起了眉。


    阑尾炎的误诊概率的确挺高的,所以通常在让家属签字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如果发现不是阑尾炎,医生有权在手术中更改手术方案。


    齐主任皱眉想了想:“胆囊区的确有个炎性包块,不能完全排除阑尾炎的可能,但异位阑尾的概率一直都是很低的。”


    跟在齐主任身后的年轻西医道:“手术切开,剖腹探查一下不就知道了嘛。”


    很多阑尾炎误诊,尤其是异位阑尾炎,基本上都是在手术中才发现的,很难通过事先的检查发现。


    就像这个患者,切开之后发现如果不是胆囊炎,而是阑尾炎,那把阑尾切了就好了嘛。


    但是这话在患者家属耳朵里听起来就挺刺耳了,何灭绝问道:“你们医生就是这样试着做手术的?”


    年轻西医赶紧解释:“不是,如果是异位阑尾,它也是在这个位置的,开刀下去是合适的,而且本来异位阑尾炎就都是在手术中发现的,不会影响治疗的。”


 

    而许阳则是挪到了患者的脚旁边,伸出手在患者小腿上一按,问道:“这里疼吗?”


    “疼。”倔老头难受地说。


    西医们看的一懵,什么意思啊?


    钟华一拍手,懊恼道:“哎呀,阑尾穴啊,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徐原和曹德华也立马明白了过来。


    曹德华也惊喜道:“对呀,阑尾穴,主证阑尾炎或肠炎。若是病患急性阑尾炎,按此穴多有压痛!”


    “难道真是异位阑尾?”之前那个女住院医师喃喃说道。


    众人皆惊,难道这人真的能凭自己三根手指诊出来现代科学仪器都确定不了的病?


    而齐主任则是紧皱眉头,虽然这几位中医都认为是阑尾炎了,但他是不认可的,为什么呢,因为西医并没有承认中医穴位脉象的科学性。


    你说你脉象诊出来他有阑尾炎,我们不认为脉象是科学的呀。你说阑尾穴按着会痛,说不定他这里是碰到了或者伤着了呢。


    再说了,就算是急性阑尾炎,那也得开刀做手术啊,不然等阑尾炎严重起来也是会要人命的!


    而许阳却是没管那么多,他在自己的包里面拿出来一个针灸盒。


    许阳弄个小凳子坐在了倔老头脚边,然后他又从包里面拿出了装酒精棉的盒子。


《中医许阳》屎里淘精版—77-82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