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临帖

2023-04-05 20:25 作者:TimesLucky  | 我要投稿

厘清概念

临--摹

贴:字帖,包括书法墨迹、铭刻书法拓本、影印本等。

基本为古人范本,所以又说“临古

创作

创造某一件具体的作品,创造、出新、创新(形成个人风格

为什么要临帖?

王羲之临帖,你难道不临帖?🦉

image-20230324194425742

不临帖的结果:难以改变自己

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孙过庭《书谱》

临帖,如渡河之舟。借助舟过河,但是呆在船上不是目的,划到对岸是过程,最终还得上岸继续前进。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性:资质秉性 --荀子《劝学》

书法之始也,难以入贴;继也,难以出贴。  --王铎《广阳杂记》

自己摸索太难、太慢,临古--取法乎上--汲取历代书家的经验,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借助临帖这种学习方法,获得创造书法美感的共性法则。

image-20230324195710866

怎么临

神采层面:气息、性情、意境等

技法层面:笔法(核心)、结构、章法、墨法

一切最终落实到“用笔”--“笔法

核心问题:笔法-动作

笔锋立在纸上,沿着书写过程,做各种动作

临帖的聚焦点:动作

初学者可以摹字形,但主要是临动作。

学形迹?学动作?

image-20230324204639420
image-20230325145516217
image-20230325145619262

笔锋动作:中侧、藏露、顺逆、提按、转折、疾缓、力度

临帖,以笔法动作为核心,这一点与古琴的“打谱“相似。

减字谱”,相当于提供了一首曲子的“骨骼”,因此给了弹琴者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image-20230325150351937
image-20230325150644389
image-20230325150733423
image-20230325150921408

书法与古琴相似,记录笔法的动作。红学家周汝昌《永字八法》

image-20230325151309166
image-20230325151342950
image-20230325151730268
image-20230325151851394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姜夔《续书谱.临摹》

image-20230325152358661
冯承素摹本


image-20230325152654440
image-20230325152756874
image-20230325152916340
image-20230325153103347

什么范本最有助于看出笔法动作?

image-20230325153429632
image-20230325153523597
摹本


image-20230325153601104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image-20230325153636861
米芾《清和贴》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笔法动作。读懂与锤炼

学习笔法需注意:字的大小,一开始以接近原大为宜(动作接近),放大临的笔法动作与原大有差异。熟练之后,可大可小。

image-20230325155612759
image-20230325154943253
image-20230325155113063
image-20230325155134484
image-20230325155211852
image-20230325155342581

结构:八面拱心

结构的目标:培养自己对字形的协调能力--八面拱心。

终极目标:形成间架结构的新协调

image-20230325160922882
祝允明临蔡襄


image-20230325161015312
image-20230325161125251

临帖时,为了把笔法动作做出来,一般情况下容易偏重(稍稍过头)

image-20230325161449885

既得古人笔意,又得古人位置。在这一点上,祝允明在古代书法家中算是杰出的代表了。

一点一点,逐步形成自己的新协调。不刻意追求,自然形成。如种子一样,慢慢慢慢长大。

image-20230325162209063
image-20230325162355407


image-20230325162526369

章法:阴阳对偶

image-20230325163901995
image-20230325164042802
image-20230325164121743

熟练之后,临帖可以自由变化章法

image-20230325164330217
image-20230325164422482
image-20230325164540509

临帖与创作:动态融合

从纵向的时间来看,临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image-20230325165644749
image-20230325165749689
image-20230325165854462
image-20230325170004986
image-20230325170059281
image-20230325170137502
image-20230325170327305
image-20230325170447952

今人的新概念:“实临”--“意临”,不对,临帖与创作融合在一起。

古人:不再回头。范本与我,本来是有距离的,逐渐地走向“水乳交融”。到最后,临帖就是创造、创新。

image-20230325171150751

一开始不自由,逐渐走向自由

image-20230325171352559

问题:临“完”一本贴,临下一本的时候,要放弃之前的“所得”,重新开始么?

专而博,比如董其昌,用王羲之的侧锋取妍,临颜真卿的《争座位帖》

重点在于如何学,不在于是否可以学

image-20230325171741541
image-20230325171814708
董其昌临《争座位帖》


image-20230325171917757

小字展大临,原来的差异

并不是像复印机倍率放大,小字笔法丰富(灵动),大字略去很多细节(厚重圆浑大气)

image-20230325173706758
image-20230325173902551
image-20230325174034026
image-20230325174118423
image-20230325174201233
image-20230325174310097

临帖的终极理想

临帖,如音乐之“翻唱”,成功的书法家最终都能像歌者那样演绎出好听的“翻唱本”。

坚持临帖,逐渐形成自己的“临本”,这是历史的经验。

一开始要临得相似,越往后,不要惧怕别人说自己“不像”。

与自己的个性结合,“强化”范本某一点。

image-20230325175210521
image-20230325175537026

当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临本”时,这时的“临古”亦即成为“创新”。

image-20230325175725546
正大刚健雄浑与朴拙趣味

临帖的材质:接近范本

笔与纸,一开始要尽量接近范本的要求。

比如兰亭序,纸偏熟

临而思

临帖的同时,理性的观照自己

临帖时,只要我们一发力,一接近自然状态地书写,一追求骨力,那么必然会出现形迹(点画、结体)上的偏差。

在初学阶段,偏差很大时,需要自己“退让”:降速、减力、弱化节奏等。熟练一点后,则又可以:加速加力、强化节奏等。

技法成熟后,自由指挥:速度、力度、节奏等

自己的审美喜好在哪里?在不同碑帖中,比较中得出相对的审美偏向,研究自己,分析自己。(阅读书法史)

审美不是永远不变的。随着书法学习的渐进和深入,什么也会变化。接纳新的营养,突破旧有框架。这正是开拓新风格的基础。

审美(GPS)



临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