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一月二十七日读《美学散步》22.3

2022-11-28 01:06 作者:未来向宽WXJ  | 我要投稿

唐代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三)初唐时期——民族诗歌的萌芽 (四)盛唐时期——民族诗歌的成熟 笔记:   1.一个时代的创始,正和人的少年时候一样,带着一种活泼的朝气。初唐是唐代三百年的开创时期,代表初唐统治者的唐太宗,无论文治、武功都超轶古今。而那时候的诗人,也能一洗六朝靡靡的风气,他们都具有高远的眼光,把握着现实生活努力,他们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抒写伟大的怀抱,成为壮美的文学。   2.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魏征《述怀》   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4.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5.到了盛唐,国家对外战争的次数更多,社会的组织,也渐渐呈着不安状态,所谓“安史之乱”也在这时下了种子。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7.民族诗歌到了盛唐,非但在意识上已较初唐更进一步,而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犹非初唐诗歌所及。再加诗歌的普通化,上至武将,下至鄙人,都有一首以上的歌咏民族精神的诗歌。无疑的,民族诗歌到了盛唐是成熟的时期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读《美学散步》22.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