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哪咤之魔童降世》电影后的感受



就在前天,我看了在网上被各大网友都吹上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如今这电影的票房已经飙到43.2亿了。口碑票房双丰收。我看这个电影算是比较晚了,但是去影院观影的人还是挺多的。可惜的是因为车程耽误了半个小时的电影(线下我一定要补啊)。
直接说吧,即使是错过了半个小时的电影,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依然是欢笑,感动,和震撼。

先说欢笑,我看电影的时候,一进场就看到了哪吒跟随师父太乙真人修炼的场景。虽然在网上也看过人物的定妆和海报,但是还是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神话人物的认知。哪吒的眼睛抹了一层厚厚的烟熏妆,还呲牙咧嘴,典型的“熊孩子”形象,这与传统观念上哪吒“男身女相”的美少年形象大相径庭。而太乙真人也全然不同于以往仙风道骨的形象,反而更像是一个肥头大耳,油腻还带四川方言的中年男人。这一老一少,颠覆传统的形象,也是动画制作方的别出心啊。不仅没有因为与传统形象不符而被差评,反而带给人们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
光是从人设上看,便足够新颖,那么再从剧情角度上来说。

首先,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偏见”看到哪吒儿时的过往,我不禁想起了《火影忍者》中的鸣人。同样是因为自己不幸的身世而受人排挤,遭人冷眼。而电影中的哪吒表现的也与鸣人十分相像,因为自己不被认可,所以都很顽皮,甚至可以说是顽劣不堪。直到最后哪吒得知了父亲愿意一命换一命舍身救他的时候,哪吒觉醒了,而父亲这个角色,就和《火影忍者》里的海野伊鲁卡挺像的。伊鲁卡可以说是鸣人生命中第一个给他关怀的人,对于鸣人来说,他也早已把伊鲁卡看作是自己的父亲了。可以说这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亲情感化人心的伟大力量。而不同之处在于,李靖是有神话原型的,但是电影并没有拘泥与传统印象中的李靖,而是做了一次彻底的反转,当中的最大的反差在于,李靖在电影中的形象也与传统神话中大不相同。不再是那个迂腐,刻板,不近人情的陈塘关总兵,而是一个无时无刻替孩子着想,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一个普通父亲。这一设定,瞬间感觉李靖这个人物形象立起来了。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立体。也使得整部电影多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温情。当看到李靖不惜以命换命,替哪咤受难时,我的眼眶不禁湿了。这是整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动。

可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处处充满着对原著的颠覆,但是又恰到好处。再比如敖丙,敖丙在原著里因为哪吒闹海与哪吒发生口角而被哪吒打死。但是在电影中,两人却是彼此唯一的朋友。但是两人却偏偏也是对方的宿敌。敖丙身负复兴龙族的重任,最后势必要和哪吒大战一场。而且,敖丙和哪吒一样,受到世人的偏见,因为龙族虽然为天庭镇妖有功。但是龙族毕竟也是出身于妖族,因为这一出身而被任命去看守天牢,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可以说电影的剧情,从来都是紧扣“成见”这两个字展开的。既然搬不动,那干脆就做自己好了。因为成见,最终受制于命运。但是就像贝多芬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其实哪吒也一样,他的命运如何,由自己来掌握,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命运都应该自己掌握。这也正应了哪吒的这句台词。
“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这是我感觉整部电影最燃的一句台词。也是令我最为震撼的一个情节。
总而言之呢,就是《哪吒》这部电影真的值得去影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