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旁白解说词台词丨第04集:起宏图

《我们走在大路上》
第04集:起宏图
(谨以此片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在船上听取了武汉张江大桥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那天风和日丽毛泽东心情正好,兴致很高,忽然提议要在长江里游泳,这是他第一次横渡长江,从蛇山北岸游到汉口的淡水池,15公里毛泽东在水里游了整整两小时,从水中他穿越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几天以后毛泽东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墙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兴起大规模经济建设,把新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正是几代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奠基之处新中国建设者们对内面对着的是一穷二白的家底,对外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甘肃玉门拍到的一组镜头,那时候中国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开采石油的,拼命干全国原油产量也只有12万吨,毛泽东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憋着一股劲的中国人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从1953年起一场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气腾腾地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是新中国宏大的抱负,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为标志,重点发展重工业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基础工业项目,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曾经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当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把手指往地上一指对随行人员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在一片荒郊上举行奠基仪式的,筹备之初有人提出像苏联那样把这第一个汽车厂叫毛泽东汽车制造厂,因为苏联的第一个汽车厂叫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也有的人提出叫新中国汽车制造厂,毛泽东只同意叫第一汽车制造厂,他说我们很快还要有第二第三个,为生产出共和国的第一辆汽车技术人员自制的汽车零件有2335种,各种工装非标图纸达十多万张,描图员就有一百多人。

一汽职工一:当年第一台车出来的时候就像生了个大胖小子,自己的孩子。
一汽职工二:他是做模型的,他得先干,他做出模型才能翻砂才能出车,那时候我们就吃在厂里住在厂里,成天成宿都不回家就盼着这个车出来。
当年建设一汽共投入资金6亿元,相当于全国6亿人民一人一块钱,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第一辆卡车下线之前有人建议把一汽的产品命名为毛泽东号,但毛泽东欣然命笔写下了雄浑有力的“解放”二字。
(1956年 纪录片《第一辆汽车》)
1956年7月13日汽车厂建厂三周年的前两天,第一辆汽车诞生了,从今天起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结束了,我们自己的汽车将源源不断地一天比一天更多地从这里开出去。
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绕厂一周后驶向市区,驾驶首批解放牌汽车上街的司机马国范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幸福的模样被人们编成《老司机》这首歌。
(男唱):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拉起那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个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啊没见过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

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牌轿车也诞生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8年5月21日一大早一辆红色的东风轿车驶进了中南海,环绕绿色草坪行驶了两圈,稳稳地停了下来,车门打开毛泽东满面春风地跨出车门高兴地说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同炼钢炉前熊熊炉火一起映照在工人们欣喜的面庞上,新中国向工业进军激励着无数建设者的不眠之夜,那是为祖国创业没有什么比为祖国创业更令人胸怀宽阔精神振奋,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高山在平原在大漠在戈壁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开工或者竣工,1956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击机,1957年中国开始生产T54型坦克,1958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洛阳拖拉机厂的兴建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拖拉机的历史,谭震林副总理兴奋地说一个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富拉尔基和太原等重型机器厂的建成使中国能够自行制造重型采矿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自给能力,从前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的建设宏图不仅仅展现在现代基础工业建设中,也展现在崇山峻岭和辽阔高原上,这里是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平原高山草原冰川迥然不同的景象美轮美奂,行驶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当年的建设者是怎样在这悬崖峭壁中用生命和鲜血打通这条进藏通道的。
——待更——
如需整理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解说词,可找公众号【小小台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