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对老师才是真正的考验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各地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随之揭晓并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高考作文”“全国甲卷 难”“高考作文 红楼梦”等话题纷纷“霸占”了各大网站热搜榜,成为议论的焦点。
“全国甲卷”作文难,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考题的开放性强,没有明确的命题,命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考生手中,而这,恰恰是多数考生最薄弱的方面。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押题”获取作文高分者,显然在这样的开放性命题面前,会吃亏很多。相反,平时喜欢不拘一格、喜欢“天马行空”的考生,有可能写出比较像样的作文。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阅卷老师的思想开放度,思维开明度,思路开阔度,会对作文评判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阅卷老师是一个思想很保守、思维很僵化、思路很狭隘的人,那么,纵然再有思想开放度的考生,也不可能在这样的阅卷老师手中得到高分,而会出现没有思想、但文采较好的考生,在这样的阅卷老师面前,获得过高的评分。
笔者曾经参加过电大的语文阅卷,组织者为了体现公平,在阅卷前将三篇从报上摘录的文章分属五个语文阅卷老师打分,结果,内容开放性不强的作文,五位老师打出的分数基本接近,开放性强的作文,五位老师打出的分相差很大,最低的刚刚及格,最高的近乎满分。最后组织者决定,凡是高分和低分的作文,最后再组织一次打分,避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电大还好,不影响学生的录取,而只是成绩好差。高考可不同,如果老师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评判水平不一样,就有可能影响考生的排名,最终影响考生的录取。特别是思维比较开放的考生,如果阅卷的老师看不出作文的内涵,就有可能直接影响这些考生的分数。因此,作文题的开放性提高,对老师才是真正的考验。甚至可以这样说,阅卷老师给出的作文分数,不仅是水平的体现,也是品格的体现。如果因为看不懂就打低分,就是对考生的极不负责。这样的老师,今后应当退出阅卷老师行列。

除阅卷外,此次“全国甲卷”作文题,对中学语文老师也是一次严峻考验。因为,按照实际情况,相当一部分老师都会在学生最后冲刺阶段,给学生押题,特别是作文题。如果押到了,就会被认为是教学水平高,就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多家长的信任。很显然,今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要想押中,还真的不大可能。于是,对中学语文老师来说,就需要深刻反思了。此前比较僵化、死板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今后的语文教学、语文考试。这其中,老师能否确立开放思维,是关键中的关键。
有人说,如果有考生喜欢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王冠红人馆》,可能在“全国甲卷”作文时,就会思路宽很多。因为,《王冠红人馆》的职场红楼讲解,几位主持人谈了很多职场问题,如果能够将其中的一些观点加入到作文之中,或许就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这不是给《王冠红人馆》做广告,而是觉得,考生能否有时间收听这样的广播。可以肯定,有机会和时间收听广播的,寥寥无几,除非家长喜欢这档节目,在孩子坐车时,顺带着听听,否则,没有几名考生会收听。不是他们不愿,而是他们没有时间。

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方面的活动,没有时间看书本之外的书,没有时间收听广播等,才是中国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为什么说最优秀的考生不一定会取得最大的成功,考分中等偏上的学生反而成功的概率更大,就在于思维的开放度,在于对待生活的态度,在于家长和老师的培养。如果一名语文老师,自己的思想都禁锢在押题方面、套路方面,而不能敞开思想、广开言路,不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又怎么能够教出有开放思维的学生呢?
反过来,一旦选择没有开放思维的老师参加高考作文阅卷,遇到像“全国甲卷”中的作文题,真正优秀的作文就很难获得高分,也会被埋没的。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如果哪位考生觉得自己的作文题写得非常好,但从语文考试成绩来看,可能作文的分数不高,可以通过回忆,将作文发布到网上,看看网友的反应,也可以对阅卷老师产生一些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