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声音欣赏的个人化感想

2023-03-04 18:36 作者: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 我要投稿

说点声音欣赏的个人化感想。不同的人应该喜欢不同的乐器、被不同的声音打动,所以这是很个人化的事情,不一定有普遍意义。我发觉近来最容易被打动、喜欢欣赏的,有这样几种声音。

一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醇厚、带粘滞感的音色。无论是独奏还是群奏,低音弦乐器那种浑厚粘稠的质感一出来,就特别舒服,有时候能身心俱醉。中提琴的声音也有厚度但音色偏暗,就没那么抓耳。小提琴就不说了,吸引耳朵的是另一种特质,是它的华丽、轻盈、通透。但比较而言还是低音弦乐器更有回味。年轻时更喜欢小提琴而现在年纪上去了愈加钟爱低音弦乐器。不知这是否普遍现象?

二是钢琴中高频段的晶莹泛音。这个很大程度要看录音。优秀的钢琴能表现出那种感觉。表现得好的话非常有空气感、氛围感,高频剔透的泛音能飘荡、弥漫在整个听音室。

三,人声。以前和很多发烧友一样喜欢所谓“毒”的人声,但后来越来越发觉人声的魅力有限,或者说,就那样了。人声的高频泛音不可能去和小提琴、钢琴或者小号比,到不了那么高的频段,另外人声录音听多了,各种修饰,可以说被“玩坏了”,真正忠实的人声录音还是要在古典和爵士乐里面找。所以现在对“人声天碟”兴趣很小了,那点花样,听多了都看透了。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个说法我现在颇不认同。

四,爵士乐里的萨克斯和小号。这个考验录音也考验重放,能够把萨克斯和小号的声音播放得“有味道”和好听并且耐听,也挺重要的,并不容易做到。

五,低音。年轻人喜欢低音,但年纪上去后很多人开始讨厌低音的量感。是的,低音最重要的是结实凝聚、有节奏感和跃动感。量感真的不要多,偏少点为好。那种结实而轻柔跳动的低频,是感觉最好的。评价系统的低频重放质量,用鼓是最没意思和鉴别力的,用大提琴、低音提琴、男低音,爵士乐里的低音贝斯(Double Bass),最有效。

很多发烧友到后来年纪上去了都愈来愈注重声音的“韵味”。苍白乏味的声音越来越难以接受,即便似乎“技术正确”、测试参数很高。是的,技术正确是不够的,器材放出来的声音,有经验的老烧的耳朵一听就能辨别这是有乐感(即所谓“有韵味”),还是没有乐感的苍白声音。常被挂在嘴边的“韵味”我认为本质就是乐感、音乐气氛的表现力。乐感好就是有韵味,乐感差、气氛感差就是没韵味、苍白。韵味不是指染色,不是指“添加的味道”,而是音乐表情、音乐氛围的表现力。

关于声音欣赏的个人化感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