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众号留言回复专区(20211115)

2021-11-23 22:59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1.小伙伴「李煜」留言 :对2014年国考28题的选择有疑问。

这道题和西瓜给出的解析是这样的:

【2014国考28题】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_______,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_______了对汉字的这些偏见和悲观论调。据统计,现在已有1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拼音文字。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称 打破 
(B)断言 粉碎
(C)妄言 驳斥 
(D)预言 批判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称 打破 
(B)断言 粉碎
(C)妄言 驳斥 
(D)预言 批判

正确率55%,易错项C

本题需注意褒贬感情和词语间的固定搭配。

概括题干:
信息时代有人_______计算机会让方块汉字被淘汰,然而事实_______了对汉字的这些偏见和悲观论调。

本题第一空可选BC,第二空可选AB,综合选B。

概括后可发现第一空应填入带有贬义含义的词语,ABC均可作为贬义使用(AB也可以不作为贬义来用),但A选项的「宣称」非常正式,一般用于「某个企业、某个组织、某个国家在公开场合正式声明」的语境中,本题不存在这类情况,排除。

B「断言」和C「妄言」都可做贬义使用(「断言」也可用于褒义,形容某人慧眼如炬,提前断定了某事的发生),且符合本题「有人断言/妄言错误结论」的语境,可选。

D「预言」一般偏正面叙述,一般来说有理有据,即使失败也不含贬义,不适合本题语境,排除。

第二空显然含有否定含义,A「打破」和B「粉碎」均符合语境,且「打破偏见和悲观论调」「粉碎偏见和悲观论调」的搭配都是合适的,正确。

C「驳斥」和D「批判」虽然也有否定之意,但问题是搭配不当。「驳斥」和「批判」都有一个「说」的动作,必须有主观做出「说」这一动作的事物,例如「人」「公司」「外交部」都可以,而「事实」是一个纯客观的事物,不会主动去做动作来「批判」或者「驳斥」,因此排除这2个选项。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正确。本题考的比较细,尤其是「宣称」「驳斥」等词,乍一眼看去问题不大,但仔细思考后可以将其排除。

「李煜」小伙伴的问题为:第一,在第二空的BC两个选项纠结,最终还是选错了,主要原因是认为「驳斥偏见和论调」的搭配非常合适;第二,关于西瓜的解析,这位小伙伴找到了一个媒体的例子,如下图:

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题目用了「事实驳斥……谬论」的搭配,那么是否可以说本题的C选项没有问题呢?

答:这位小伙伴学习得很认真,可以看出是用心了的,有这种探究到底的精神才能真正吃透言语板块,非常值得鼓励!

关于这道题,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确实是错在搭配上,不能用「事实驳斥了……偏见和论调」这种搭配,具体原因已在题目解析中介绍了。

那么,截图中的新闻题目用法错了吗?也是没有错的,关键是要看这里的「事实驳斥」和2014国考中的「事实驳斥了」是否为一回事。

2014国考代入C选项:

事实驳斥了对汉字的这些偏见和悲观论调。

截图的新闻题目:

网络辟谣|真实的新疆真美好!事实驳斥西方个别国家有关新疆的谬论

在2014国考中,「事实驳斥了XX论调」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主谓宾」结构,此处「事实」是主语,因此「事实驳斥了XX论调」这一搭配不合适。

而在截图的新闻题目中,很明显是为了精炼题目,提升阅读体验,作者用「感叹号」把重点放在前面,并把主语(即作者自己)省略掉了,其实这句话补全主语后的普通顺序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用「真实的新疆真美好」这个事实驳斥西方个别国家有关新疆的谬论

也就是说,在这位小伙伴给出的截图中,主语是作者,即「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是「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告诉大家「真实的新疆真美好」,用这个事实驳斥西方个别国家有关新疆的谬论,而不是「事实」作为主语来「驳斥谬论」。

其实,「用事实驳斥谬论」很常见,但除非作者已明确将「特定的事实」拟人化,否则是不宜用「事实」作为主语做出「驳斥」这个动作的。

2.小伙伴「南」留言 :对2021年深圳市考73题的选择有疑问。

这道题是这样的:

【2021深圳市考73题】这位职业经理人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他通过对基于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公司发展策略,为全面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以上句子的语病类型是:
(A)成分残缺
(B)成分赘余
(C)搭配不当
(D)不合逻辑

以上句子的语病类型是:
(A)成分残缺
(B)成分赘余
(C)搭配不当
(D)不合逻辑

正确率68%,易错项——

小伙伴的疑问是:看到有解析说「通过对基于」成分赘余,不太理解。

答:本题语病的确是「成分赘余」,但不是「通过对基于」赘余,而是「通过」和「进行了」表述重复,所以赘余。

深圳市考的这类题目较为特别,考查的是「语病」,不过本质上和其他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一样,都在测试考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

既然问法是「语病类型」,那我们就需要逐句分析,看看究竟哪个小句有问题,然后再分析问题是什么即可。

第1句:
这位职业经理人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显然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

第2句:
他通过对基于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进行了研究

这句话读起来怪怪的,似乎有问题,我们先放一放,分析完全文再说。

第3句:
(他)提出了有效的公司发展策略

这句话也明显没有问题。

第4句:
(他)为全面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这句话也没有问题。综合全文可分析这个长句也是合乎逻辑的,因此排除D「不合逻辑」。

很显然,有语病的只可能是「第2句」。我们分析这句话的结构:

他通过对「基于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进行了研究

很明显「基于差异化战略的」是对「企业管理」进行的修饰,可以直接去掉,则主干部分为:

他通过对企业管理进行了研究

不难发现,这句话读起来明显不通顺,显得非常赘余。正常表述是这样的:

他对企业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
他通过对企业管理的研究,提出了……

这两种表述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通过」和「进行了」的表述是重复的。

我们可以选择删掉「通过」,也可以把「进行了」删掉改为「的」,这样句子就没问题了,因此正确选项为B「成分赘余」。本文没有A「成分残缺」或C「搭配不当」的情况。

本题的核心是把「基于差异化战略的」这部分删掉,如果不删掉的话,有问题的句子就显得很长,找出语病就不太方便。

公众号留言回复专区(2021111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