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借来的情感和欲望

2022-05-12 16:05 作者:Tinkie_Yang  | 我要投稿

杯中的海

人的情感或欲望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从他者身上假借或模仿而来的。只不过在多数情况下为了能够避免直面模仿本身,我们会把情感或欲望“引发的冲突装扮成观念、意见和信仰的对立”。

(一)文学中的情感模仿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共读《西厢记》的过程中暗生情愫。

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保罗和弗朗切斯卡在看到《湖上的兰斯洛》中的接吻情节时也情不自禁地接了吻。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在阅读拿破仑《圣赫勒拿岛回忆录》的过程中产生了英雄崇拜情结,这一情结后来还影响了他对权力与爱情的追求,玛蒂尔德对于连的爱情是对玛戈王后爱情的模仿(满含深情亲吻情人被侩子手割下的头颅并将其埋葬于山洞之中)。

福楼拜笔下的爱玛·包法利是一个“穿裙子的堂吉诃德”——她依据年轻时饱读的爱情小说来编织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最终失去了对自我以及周围世界的判断力。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玛格丽特虽为烟花女子,但对阿尔芒却有着类似于曼侬-莱斯戈对格里奥的矢志不渝的爱。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不仅阅读了《曼侬-莱斯戈》这本书,而且还践行了此书中的爱情理念。

鲁迅小说《伤逝》中涓生向子君单膝下跪表白的举动便效仿了西洋电影中的爱情场景,由此可见涓生是在借助他人的情感表意方式来实践自己的爱情意念。

以英国作家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为原型的美国同名小说《时时刻刻》讲述了不同时代的三个女性(《达洛维夫人》的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读者-家庭主妇劳拉·布朗与绰号为达洛维夫人的现代人-同性恋者克拉丽莎·沃恩)与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之间的丝丝入扣的关系,三个跨时空的人物交织在共时性的电影文本中,并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压抑的抵抗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二)电影中的情感模仿

内陆电视剧《潜伏》中的晚秋在古典艺术《红楼梦》的熏陶下把自己活成了林黛玉的模样。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中两个已婚的男女都遭受了配偶的情感背叛,为了弄清两个出轨者的欲望动机,他们尝试通过扮演彼此的伴侣角色,来模仿出轨者的欲望表意方式。

内陆电影《十二公民》是对美国电影《十二怒汉》的创造性改编,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在中国的道德文化背景中予以重新审视,揭示了个人伦理与法律正义之间的矛盾纠葛——偏见不是先天产生的,而是在社会道德和阶级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社会正义之所以很难达成共识是因为人们的出生和成长背景大相径庭。

内陆电影《北京爱上西雅图》是对美国电影《西雅图不眠夜》剧情的中国版还原,它讲述了对爱情充满浪漫幻想的文佳佳在美国待产期间邂逅了出租车司机郝志的故事;续集《北京爱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则以英国小说《查令十字街 84号》作为串联起整个剧情的爱情符号,两个尚未谋面的男女因书结缘,最后在多次的书信往来中变成了彼此的心灵知音。

总之,文学人物的情感表达也多是对他者情感的模仿和抄袭。艺术文本内存在着大量的情感模仿现象,具体表现为虚构文本中人物对自己所阅读之物中的情感或欲望的模仿,这种模仿行为对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命运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情感模仿对于人物来说,关涉的是自身的人生选择和命运走向;对于文本来说,体现了与前文本在的互动关系——主题内容上的改写与回应。


借来的情感和欲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