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济学原则

2022-07-09 23:27 作者:小客体-萩  | 我要投稿

坚决地批判性指出埋藏在个体活动身后的社会活动,脚踏实地地分析隐藏在社会活动背后的资本活动,是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的首要任务。

每个人在塑造自己的同时也正在被既定的社会秩序所塑造,并同其他接受这种塑造的人发生关系。人根据这个关系网,产生并发展了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意志。即“陷入”了自己的意识形态。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秩序天生和商品经济挂钩。社会成员天生就在从事经济活动(哪怕是一个婴儿,他在肚子里就因为各种需要而间接参与了这种活动。作为意识形态的反映,他在肚子里就已经陷入了家庭意识形态。他将在出生的那一刻被彻底捕捉),社会人的在场,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场所之中。就是在从事资本生产。

所以在当代社会,一个人在发挥自己身为人的职能,就是同时在发挥自己所附有的资本职能。资本是外加在人身上的规定性。“社会”要一个公民付多少义务,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就要他付出同等的这样的义务。两者当然处于对立。不是因为抽象的、仅存于文本观念中的“人”同资本对立,而是因为社会层面的无产者同有产者,因其所处的经济关系而对立。有产者同无产者同样同资本发生关系,区别在于一个因为这种关系,他本来就痛苦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而另一个却感到了自己所拥有的实实在在的社会力量。他们处在同一个机制当中,代表了两种阶级,两种意识形态导向,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运动。

在当代,“遇事不决骂资本”和“遇事决不骂资本”是同一回事,因为它们都预设了一个“他者”。其实,当我们在这里通过网络相遇的时候,就已经和“不决”“决不”无缘了。互联网资本已经在执行自己的任务,再生产自己的活动。

笔者无心在这里大谈政治经济学,无心在这么一篇小文章中对已经破碎的马经缝缝补补。我在这里要高举的,是它,是一切人类真正思想都具有的批判性制。

我观察到,所有自由主义者在谈论经济学、经济范畴的时候都已经预先保定了一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无批判态度。他们甚至很喜欢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就是说作为阐释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即经济学无法触及的地方,魔怔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不能解释的地方。其实,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它诞生之初,就已经蕴含了一种超越性,它的批判性质使得它不用被固有范畴所束缚。而被意识形态俘获的人,却很喜欢连自己面前的幻象也都要试着拉下水。

“意识形态”四个字不是莫名其妙就可以拿来的攻击他人的东西。一门学说在理论界得势的前提是,它已经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事件得到了认同。对现有物质关系的阐述,是对各种现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前提。笔者希望大家能通过我在这里的诸多暗示和揭露,找到这么一条能够通往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的方法。


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济学原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