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

2022-01-26 08:33 作者:Winds_howling  | 我要投稿

“九月十三日。已经两个月了,海面上什么都没有,我们的补给不多,到十七日如果还是没有鲸鱼的踪迹我必须考虑改变航线

九月十九日。‘兰宁特酒馆号’于昨日起全速驶向东北,那个方向有几个小岛,如果还是找不到鲸鱼,我们至少可以叉些海豹回去。

十月十日。我们已经错过捕鲸的最佳时期了。我选了十五个人,都是棒小伙子,带上七天的干粮,明天我们就出发。天气对我们有利,如果运气够好我们甚至可以发现一个新猎场。

十月二十日。我带回来十二个人。彼得在过浮冰时掉下去了,那冰开裂得无声无息。小约翰和拉利恩死在暴风雪里,他们没能挺过去,剩下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猎到的海豹还不够出海的开销,但我必须返航了,淡水和食物都所剩无几。”

——《白色航线手记》

 

       群岛的捕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群岛帝国还是几个分裂王国的时候,捕鲸人就乘坐着木质的大船出海捕鲸。猎捕一头鲸鱼是十分困难且危险的事,水手们可能数个月毫无收获,但丰厚的利润还是不断吸引着船只出海。这些巨大海兽全身都是宝,鲸肉可以食用,鲸须可以撑起女士的裙摆或者磨成粉入药,油脂可以作为各种润滑剂使用。自从自然科学家艾斯蒙德·罗斯博尔发掘出鲸油作为工业燃料的潜力之后,捕鲸业从边缘产业、补给产业一跃变成了整个帝国最重要的核心产业。以特殊工艺提炼的鲸油为新的捕鲸船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更多的鲸在引擎轰鸣中被鱼叉刺穿,被人力或同样由鲸油驱动的起重设备拖拽上甲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在捕鲸业最鼎盛时有数个船队分属于不同的公司,每个船队下有大型捕鲸船五至十艘不等,这些大型捕鲸船都是当时最好的远洋船,除了这些大船还有很多中小型捕鲸船属于小公司或是船长个人。鲸鱼数量的减少是一个缓慢但难以扭转的过程,随着捕鲸业的衰落,大公司减少了它保有的捕鲸船数量,经营策略调整为延长鲸油产业链,将更多资金投入精炼或深加工工业;很多中小型捕鲸船则转为货船或是客船。捕鲸船通常有着尖锐的船艏和修长的船身,这使得它们有较快的航速能够跟得上鲸群,这些船身设计上的特色在捕鲸船转变职能时变成了劣势,修长的船身卡死了载货量的上限,高速和易于转弯的船体较专门的客船更为颠簸。

       灯在摇晃,书页在摇晃,乃琳甚至觉得那个铆接在地板上的小桌也在摇晃。她狂躁地把书丢在床上,我就不该在索恩角耽搁那一天,她懊恼地想,就差那一天,原本订好的客轮离港了,而三天之内竟然没有任何一艘大型客轮回港。她不愿意推迟行程,于是登上了这艘由捕鲸船改成的小客轮。事情有时候就是如此凑巧,如果不是从报纸上得知那家大型鲸油精炼厂竣工,她也不会临时转道去索恩角。可这能怪她嘛!下一次过来还不知是什么时候,这家大型鲸油精炼厂使用了一系列最新技术,她想要去现场看看。“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她从多年皇室顾问生涯中总结出的经验之一。

       皇室顾问——不知情者常常对这个名词有无限的遐想——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皇室顾问偏重各有不同,即使这样这一职位也需要其人有浩瀚的知识储量。乃琳去向自己的法学教授告别时,那个老人对她的决定表现出了极大的诧异,他以长者特有的宽厚笑容打趣道:“那你可要把上面的书都装进脑子里喔!”他拿烟斗的手一扬,在空中划过一大排书架,里面不乏《帝国百科全书》《格里斯托大陆地理考》这样的巨著。

       她真的就把那些书都装进了脑子。学生时代她在学院里就是出了名的博闻强识,受命皇室顾问后她更是把这一能力发挥到了极限,从神话传说到帝国律法她通通默记于心。 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女皇可以有很多皇室顾问,但她不满足于做“某几个”皇室顾问之一,她随时准备好为帝国任何问题提供建议。

       皇室顾问觉得船摇晃得更厉害了,她不是第一次坐船,这种胃里翻涌的感觉好久没出现过了。她跌跌撞撞地走出船舱,想要去甲板上透透气。船尾有两个水手满手油污,正在摆弄一捆粗缆绳,船中段一个黑壮水手在冲洗甲板。经海风一吹,乃琳终于感到自己好些了,她扶着护栏缓缓走向船头,小心避让着甲板上的杂物。如果是两个月前她绝不相信自己会这样狼狈地前往索科诺斯,女皇特批的经费甚至足够她环游格里斯托大陆。

       这里是帝国的西南海域,没有什么参照物的情况下她很难确定船只的具体位置。早上船长告诉她明天中午船会在巴斯特利安靠岸,所以她猜测自己现在已经非常接近索科诺斯了。太阳落了一半,天还没有完全暗,除了大海就只有这艘船,连只鸟都看不见。她没过一会儿就感到无聊了,但是不愿回到船舱去。没来由地,她想起以前在帝国大图书馆翻到的一张老手稿,船歌一般不会附有谱子,那张特例可能出自某个音乐教师之手。她当时好奇多看了两遍,没想到还能记个大概,她轻轻地哼唱起来:

       喂,嗨,她升起来了

       喂,嗨,她升起来了

       喂,嗨,她升起来了

 

       喂,嗨,海风正劲

       喂,嗨,海风正劲

       喂,嗨,海风正劲

 

       拉满帆哟,嘿呦,别撒手哟,嘿呦

       拉满帆哟,嘿呦,别撒手哟,嘿呦

       拉满帆哟,嘿呦,别撒手哟,嘿呦

       …………

       乃琳唱到后面有点不确定了,她起的调子对么?听起来好奇怪。“不对”,有个浑厚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乃琳吃惊地转身,是那个黑壮水手。“不对”,他又重复了一遍,“后面只喊‘嘿呦’,‘拉满帆呦’‘别撒手哟’是船长唱的,起帆的时候水手没气力喊别的,一喊就没劲了。”他踌躇地看着眼前这个衣着考究的年轻女子,暗思自己是不是过于唐突了,之前只是远远打量过,她转过身来他才惊觉两人之间无形的巨大隔阂。女子一头金色长发被海风拂乱披散在身后,她背对着夕阳,双瞳剪水,只是站在那里就如女神般优雅。

       “原来是这样啊,是我才疏识浅了,谢谢你。”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可眼前这个女子向他微笑着颔首。他的脸瞬间涨成黑红色,“这歌比我爷爷辈分大,年轻水手没几个听过的了,要不是听一个老家伙唱过我也不知道。现在都是蒸汽轮船,哪还有拉帆的。”他又急急地补充道:“我唱一遍给你听。”说完也不待乃琳回答,就自己扯开嗓子喊起来:

       喂,嗨,她升起来了

       喂,嗨,她升起来了

       喂,嗨,她升起来了

 

       喂,嗨,海风正劲

       喂,嗨,海风正劲

       喂,嗨,海风正劲

       他只唱前两节,声音也不算好听,但是有着水手们特有的粗犷唱腔,乃琳静静听着,只觉历史的沧桑混在海风中呼啸而过。两节船歌不长,黑壮水手唱完就没了话头,在原地局促地握着两手。他左眉上方有块疤痕,额头和眼角已经有了皱纹,皮肤又黑又粗糙。这是大海留给水手的印记,常年风吹日晒下人总会比正常显得老,这人实际年龄应该不到五十岁。

       乃琳觉得没那么无聊了,“这味道就正了。你做水手很久了吗?”黑壮水手咧嘴一笑,“也,也不算久,五六年吧。”他用手拍了拍栏杆,“我在这船上很久,得有个十几年了,以前是这条船的大副。”乃琳闻言一笑,她明白他的意思,大副当然不是普通水手可比的。男人有点感慨地咂咂嘴:“哎呀,鲸鱼少了,后来捕鲸配额也要买,能挣多少不知道,倒先搭进去一笔,船长不干了,这船就被卖了。我们以前那帮子人,有的去了别的捕鲸船,有的干脆回家了。我在船上待得久了,只会捕鲸,也不知道还能去哪,就留下呗。”乃琳一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她适时地问下去:“然后呢?”“然后?嗯……现在的船长买了这条船,大副是他带来的。船长和我商量,让我做二副。二副!”他伸出两个指头比着,“这船上一共才多少人?我是落魄了,可还用不着别人施舍!我说那我就做个船员好了,船长看我是老资历,给我分了间单独的小船舱。”

       他现在比较放得开了,身体倚在护栏上接着说下去:“现在有货跑货,也接客……其实就是有什么干什么,和以前是没得比啦。以前苦是真苦,风里雪里站着,举着鱼叉扛着缆绳,但挣得多,活得也痛快,捕到一条鲸全船都能喝顿好酒。现在喝的酒都是酸的,船长还时不时扣你点儿工钱。”他突然向乃琳靠过来,“你看那边。”他伸出食指向一个方向指着。太阳已经快要落到海面下了,乃琳借着仅剩的一点天光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黑点。“那是个小岛,周围暗流汹涌。有经验的水手都知道绕着走,但还是隔两年就沉一条。前几年有人想去捞,可是找不到人——水手都不愿去,又请不动海军,最后只能作罢。”

       乃琳好看的眉头皱了皱,“官方应该出个告示,航海图上也要标出来”。“谁管呐,那些老爷们又不会坐船到这鬼地方。再说了,水手们吃大海的,穿大海的,大海收点利息回去,合理。”他带点豪气地点点头,“生死都有定数。我认识一个老水手,一辈子没翻过船,好不容易攒点钱上了岸,去顿沃买了间公寓,结果死于那年血蝇。嘿,这命!”乃琳默然,伶牙俐齿如她此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海风更大了,开始有碎浪卷上甲板。

       船长突然从驾驶舱里探出头吼了句,“托马斯,你甲板洗完了吗?”男人的豪气消失了,他哑哑笑了一声“偷懒被抓了”,低着头走到一边继续去干活。船长快步走过来,“女士,浪变大了,甲板上不安全,请你回到船舱里去。”天阴了,开始有雨丝落下来。乃琳小步快跑回船舱,头不晕了,但是胸比之前还要闷。她拧开一支笔,在自己的备忘录上写下:1、巴斯特利安西北海域的海图需要更新2、捕鲸业的转型需慎之又慎,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和分布范围有待统计。


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