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淄博的山里,看看华北秋天常见的生物

手机B站更新到最新版后点击评论区评论框,发表情的后面就有写笔记的选项。
或者手机B站点击视频右上角三个点就有写笔记的选项(也可以查看其他优秀课代表的笔记),电脑是在视频下方。可以边看视频边记笔记,希望B站能有越来越多的课代表!
1、华东蓝刺头
简介:华东蓝刺头(学名:Echinops grijsii Hance)是菊科蓝刺头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120m以上的山坡草地、荒坡或丘陵沙地。
特点:为我国特有种、花期在秋季
建议:在外国已经园艺化,中国应该重视好好培育一下
分布区域:分布于辽宁(南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福建、台湾、广西。

2、绿蓟(jì)
绿蓟和小蓟的区别:小蓟春天开花,而绿蓟花果期6一10月
简介:绿蓟(学名:Cirsium chinense Gardn. et Champ.)是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草丛中,海拔100—1600米。
分布区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江西及四川。

↑一只小豆长喙天蛾正在吸绿蓟的蜜
3、小豆长喙天蛾
如何辨别:长长的喙管,尖端膨大的触角,翅面暗灰褐色,前翅有黑色纵纹,后翅橙黄色,腹部粗壮。
简介:小豆长喙天蛾(学名:Macroglossum stellatarum)为天蛾科长喙天蛾属昆虫,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像”,像蝶、蜂鸟、蜜蜂。
特点:不怕冷,早春深秋都可以看到它出来活动。
别名:蜂鸟天蛾、长喙天蛾、蜂鸟蝶蛾、蜂鸟蛾、蜂鸟鹰蛾
分布区域:分布于亚洲,南欧和北非,中国已知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区域。

4、鹅绒藤
简介:鹅绒藤(学名:Cynanchum chinense R.Br.)为夹竹桃科植物,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向阳灌木丛中或路旁、河畔、田梗边。
特点:天冷后果实会裂开,像蒲公英一样有白毛带着种子飞走
别名:羊奶角角、牛皮消、软毛牛皮消、祖马花、趋姐姐叶、老牛肿
分布区域: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

5、横带红长蝽
简介:横带红长蝽(学名:Lygaeus equestris (Linnaeus))为半翅目长蝽科昆虫。寄主于白菜、油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叶上刺吸汁液,导致叶片枯萎。
特点:颜色鲜艳,红黑配色
分布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

8、直翅目昆虫(狐主任未说明)

9、酸枣
科普:荆棘遍地中的荆是荆条,棘就是酸枣
简介:酸枣(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w)鼠李科枣属植物,是枣的变种。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野生山坡、旷野或路旁。
特点:营养价值很高,酸甜可口,生命力顽强
别名:小酸枣、山枣、棘
分布范围: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10、紫蓝曼蝽
简介:紫蓝曼蝽(学名:Menida violacea Motschulsky)为半翅目蝽科昆虫。
特点:小盾片末端有大白点,身体呈紫色金属光泽
分布区域: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贵州、陕西;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日本。

11、中华剑角蝗
科普:剑角蝗是把卵产在土里的,不会产在叶子上,叶子上的是其他昆虫的卵
简介:中华剑角蝗(学名:Acrida cinerea (Thunberg,1815))是剑角蝗科剑角蝗属的一种昆虫,为杂食性昆虫,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特点:飞起来会响
别名:中华蚱蜢,东亚蚱蜢,扁担沟,大扁担,也称作“老扁”
分布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内蒙古。

12、短角异斑腿蝗
简介:短角异斑腿蝗(学名: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加斑腿蝗科昆虫,体色黄褐色或暗褐色,触角短,丝状。常见于草丛活动,体色会随环境改变,但后脚腿节的黑色斑纹一般是稳定的。
特点:两腿之间有一个黄色的凸起
分布范围:本种普遍分布于平地至低海拔山区

13、狗娃花 (或者阿尔泰狗娃花)
简介:狗娃花(学名:Heteropappus hispidus (Thunb.) Less.)是菊科狗娃花属植物,狗娃花生长于海拔2400米的荒地、路旁、林缘及草地。
别名:布荣黑
分布区域:中国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各省,也见于四川东北部、重庆、湖北、安徽、江西北部、浙江及台湾。也分布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朝鲜及日本。

14、赤蜻属
简介:赤蜻属(Sympetrum)是蜻蜓科下的一个属,主要生活在北半球温带地区,不见于澳大利亚。赤蜻属的蜻蜓主要在夏末和秋季出没,在草地觅食,在池沼附近繁衍。通常幼年体为金黄色,成年雄性和部份雌性会出现明亮的红色部份。

↑方氏赤蜻
15、风毛菊
简介:风毛菊(学名:Saussurea japonica (Thunb.) DC.)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生长于海拔200-28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荒坡、水旁、田中。
特点:花很小、很乱
别名:八棱麻、八楞麻、三棱草
分布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及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国外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16、镰尾露螽
区分公母:母的后面有镰刀状产卵器,公的没有
简介:镰尾露螽(学名:Phaneroptera falcata)为昆虫纲露螽科动物,体绿色,具赤褐色散点。前翅和后翅超越前翅部分淡绿色,翅室内具细小的黑点,雄性左前翅发音部具2个暗斑。
分布范围:除西藏自治区、台湾省、海南省外均有分布

↑后面为精包
17、南蛇藤
简介:南蛇藤(学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卫矛科南蛇藤属落叶藤状灌木。5-6月开花,7-10月结果。生长于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丛。
别名:金银柳、金红树、过山风
特点:冬天所有叶子掉落,果还在枝上
分布范围:中国分布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为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中国以外分布达俄罗斯、朝鲜、日本。


18、二色普缘蝽
简介:二色普缘蝽( Plinachtus bicoloripes),寄主为榆、杨、冬青、卫矛等
特点:“白丝袜长筒靴”

19、少蕊败酱
简介:少蕊败酱(学名:Patrinia monandra C. B. Clarke)为忍冬科植物。生长于海拔150米至3,100米的地区,见于灌丛中、林下、林缘、山坡草丛、田野溪旁或路边,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特点:晒干后有腐败的大酱味
别名:单蕊败酱、黄凤仙、山芥花
分布范围:产辽宁东南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南部、江苏、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

20、七星瓢虫
简介:七星瓢虫(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瓢虫科瓢虫属昆虫,七星瓢虫的名称由其鞘翅上的7个黑色斑点而来,但是其身上的斑点数量是各不相同的。
别名:金龟、新媳妇、花大姐、七星瓢䖬、七星花鸡等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21、中华大刀螳
简介:中华大刀螳(学名:Tenodera Sinensis)是螳螂科大刀螳螂属的一种昆虫,是全国性品种,中华大刀螳的适应力很强,早在1896年就随同苗木一同引进到美国等地,并繁衍后代。
别名:中华大刀螂,华刀
分布区域:在中国广泛分布

22、黄栌
简介:黄栌(学名:Cotinus coggygria Scop.)为无患子目漆树亚目漆树科漆树族黄栌属的一种植物,是中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该树种。
别名:红叶、红叶黄栌、黄道栌、黄溜子、黄龙头等
分布区域:原产于中国西南、华北;南欧、叙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北部亦产。

参考来源
百度百科
搜狗百科
维基百科中文
感谢龙门笑笑声的指正∶萝藦科已并入夹竹桃科,败酱科已并入忍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