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客观题

2022-06-24 17:50 作者:汉子世矣  | 我要投稿

国际经济学 复习题

一、单选

1.本国生产1、2、3、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  C  )。

A、 4、1      B、3、2       C、1、4         D、2、3

2.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B  )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有( B     )

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

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

4.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D    )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5.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各种形式中,唯一不存在权利让渡的是(  C    )
 A.共同市场     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区   D.经济联盟

6.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 B      )

A.贸易收支改善       B.贸易收支恶化

C.出口数量下降       D.出口换汇增加

7.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C  )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于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水平会相对于后一国家下降

8.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两国可以进行贸易的前提是(   D   )

A.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和位置不同       

B.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C.两国的资源禀赋不同                          

D.两国封闭经济时的相对商品价格不同

9.通常在高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共存的情况下,政府可采用的政策工具为(   A    )

A.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C.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10.中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  A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无法确定

11.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以导出所谓的“三元悖论”(Trillema),它包括固定汇率、资本完全流动和(  A   )是难以同时实现的。

A.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B.国际借贷能力 

C.财政政策           D.完全雇佣

12.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  C     )

A.货币贬值程度                 B.国际收支状况

  C.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D.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1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  D     )。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14.一般而言,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种类繁多,下列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  D      )。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15.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使劳动力的移出国的不同利益集团均会受到影响其中(  A    )。

A.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

B.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亦受损

C.劳动力需求方获利而供给方受损

D.劳动力需求方获利供给方亦获利

16.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7.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  C    )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钉住汇率制  D.联合浮动制

1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D  )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19.生产要素价格国际均等化是(  B )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B.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C.现实中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        

D.后来被里昂惕夫验证了其正确性

20.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 A  )

A.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B.对外自由,对内保护    

C.对内外均自由                   D.对内外均保护

21.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最松散的形式是( C    )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自由贸易区    D、经济联盟

22.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D     )。

A.企业                        B.居民户

C.家庭             D.国家

23.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各成员国产生的静态影响包括(  A     )。

A.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B.贸易创造和大市场效应  

C.贸易转向和竞争效应      D.大市场效应和竞争效应

24.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25.成员国取消相互之间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超越国界的产品自由流动,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B     )。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26.关税同盟的动态经济效应不包括(    D    )。

A.规模经济效应          B.成员国竞争效应   

C.吸引外部投资效应        D.贸易创造效应

27.国际收支调整分析方法不包括(     C   )。

A.弹性分析法              B.吸收分析法

C.支出分析法              D.货币分析法

28.分析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时,代表理论是( B    )

A.大市场理论         B.关税同盟理论

C.完全竞争理论         D.最优关税论

29.假定在固定汇率下,本币相对甲国货币贬值10%,乙国货币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12%,则本币(    B    )。

A.相对于甲国和乙国货币均贬值

B.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

C.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相对于乙国货币没有变化 

D.相对于甲国货币升值,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

30.一个国家(  C  ),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点上进行生产。

A.没有任何时候            

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    

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时

31.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个方面(  A     )。

A.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B.贸易创造贸易抑制

C.贸易转移贸易抑制    D.贸易创造贸易分享

32.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中不需要偿还的引资方式是(   D    )。

A.官方贷款            B.发行债券    

C.银行贷款             D.外商直接投资

33.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D    )。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34.在现实贸易中,生产要素的价格远未均等化,原因不包括(  B     )。

A.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使用的生产要素也有差别

B.贸易自由主义

C.存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贸易成本

D.贸易保护主义

35.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  B     )。

A.贸易收支改善       B.贸易收支恶化

C.出口数量下降       D.出口换汇增加

36.劳动丰裕国在长期的产业间贸易,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怎样变化(   A    )。

A.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提高,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降低   

B.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提高,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提高   

C.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降低,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提高   

D.劳动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降低,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会降低

37.政府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平衡的政策手段不包括(    C    )。

A.支出-改变政策          B.支出-转换政策   

C.工资调整政策           D.直接控制政策

38.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

B.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

C.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

D.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

39.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资本流向   

B.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 

C.投资者是否拥有企业的控股权和经营管理权 

D.以上都不对

40.(  A   )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只多卖少买,甚至不买。 

 A.重商主义             B.比较利益学说   

 C.绝对利益学说         D.H—O模型

41.根据国际收支调整论的吸收方法,若c>1,则( D   )。 

A.贬值通过闲置资本效应使国民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改善

B.贬值通过闲置资本效应使国民吸收的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改善 

C.贬值通过闲置资本效应使国民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恶化

D.贬值通过闲置资本效应使国民吸收的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恶化

42.储蓄和投资函数的通常关系是(  C  )。

A.储蓄与实际利率正相关,投资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B.储蓄与实际利率负相关,投资与实际利率正相关 

C.储蓄与实际利率正相关,投资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D.储蓄与实际利率负相关,投资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43.在一定的汇率条件下,一国物价水平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  C  )。

 A.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国际收支趋于顺差 

 B.出口增加,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趋于顺差 

 C.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趋于逆差 

 D.出口下降,进口下降,国际收支趋于逆差

44.在斯旺曲线图中,第三象限表示( C   )。 

 A.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B.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C.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D.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45.假设美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中国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根据要素稟赋学说,国际贸易以后,中国资本所有者的相对收入将会(   ,A )。

A.下降      B.提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46.(   C  )首次明确地肯定了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在经济上都是有利的,从而为开展国际贸易扫除了认识上的一大障碍。 

 A.重商主义         B.比较利益学说   

 C.绝对利益学说     D.H—O模型

47.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   A  )。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4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  BCD   )。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49.国际收入调整的货币理论中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提出者是(  C   )。 

 A.亚当·斯密        B.保罗·克鲁格曼 

 C.大卫·休谟        D.彼得·凯恩

50.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  C   )。 

 A.固定汇率制度           B.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钉住汇率制度

51.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   B  )。 

A.贸易收支改善        B.贸易收支恶化 

C.出口数量下降       D.出口换汇增加

52.在一定的汇率条件下,一国物价水平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 C    )。 

 A.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国际收支趋于顺差 

 B.出口增加,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趋于顺差 

 C.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趋于逆差 

 D.出口下降,进口下降,国际收支趋于逆差

53.货币分析法认为(   D  )。

A.长期来看,汇率是由货币供给所决定的 

B.短期来看,汇率是由货币的相对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 

C.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汇率是由货币的相对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 

D.长期来看,汇率是由货币相对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

54.认为浮动汇率制优于固定汇率制是因为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    C )。

  A.由于增加货币供给而贬值将会降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增加需求,从而减少失业。

  B.由于增加货币供给而升值将会降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增加需求,从而减少失业。 

  C.由于减少货币供给而升值将会降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增加需求,从而减少失业。 

  D.由于增加货币供给而升值将会降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增加需求,从而增加失业。

55.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将会( D  )。

A.财政政策更加效                    

B.货币政策更加有效

C.无法确定                        

D.宏观政策的有效性会减弱

56.甲、乙两国生产1单位A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90天和100天,生产l单位B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80天和120天。按照李嘉图的理论,甲国应该生产(B    )产品才具有比较优势。

A、A产品             B、B产品 

C、A、B两种产品          D、两种都没有比较优势

57.根据S-S定理,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劳动力的实际报酬将(  A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58.资本进行国际流动之后,资本流入国的资本报酬将(  C   )。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无法判断

5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下列项目应记入借方的是( A    )。

A、基本账户资产增加           B、基本账户收入增加   

C、基本账户负债增加           D、储备账户资产增加

60.国际收支的长期性不平衡指(  B   )。

A、周期性不平衡               B、结构性不平衡    

C、价格性不平衡               D、收入性不平衡

61.美国对日本汽车需求的上升将导致( D    )。 

A、在美国日元的供给将减少         B、在美国日元的供给将增加

C、美国居民对日元的需求减少        D、美国居民对日元的需求增加

62.外汇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这是因为(   A  )。

A、在汇率更低时,对于本国居民来说,外国商品显得更为便宜

B、在汇率更高时,本国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外国商品

C、当汇率下降时,外汇供给数量将增加 

D、根据边际效用理论,人们将转而消费价格下降的商品

63.中国生产一只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一辆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泰国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13个和11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  )。

A、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泰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

D、泰国不宜参加社会分工

64.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经济学家( C    )。

A、托马斯·孟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俄林

65.资本发生国际流动之后,资本流入国的其他要素报酬将(  C   )。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无法判断

66.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就是( D    )。

A、消费者偏好不同            B、两国的关税水平不同

C、两国的生产要素异质        D、要素密集度逆转

67.从全世界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使得世界产出和福利(  C   )。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无法判断

68.当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时,(  A   )。

A、外汇的供给大于对外币的需求              

B、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币的需求

C、外汇供给与需求和国际收支差额没有关系    

D、外汇的供给等于对外币的需求

69.甲乙两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由名义汇率以及(  D   )共同决定。

A、甲国货币购买力           B、乙国货币购买力    

C、两国利率水平             D、两国相对物价水平

70.你认为下列各过重哪个国家的跨市生产可能性会偏向于当前消费?( B   )

A.一个像20实际的阿根廷或加拿大这样的国家,直到最近方才敞开大门,接纳了大规模的移民定居并仍在接受大量移民流入

B.一个像19实际末的英国或今日的美国那样领导世界科技的国家,但随着其他国家的奋力赶超,这种领导地位日渐没落

C.一个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但却需要巨额投资方可开发的国家

D.一个像韩国一样已掌握了生产工业产品的技术并正在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国家

71.重商主义理论是一种(  B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理论”    D.国际贸易的“绝对利益理论”

72.本国生产1、2、3、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  C  )

 A. 4、1      B.3、2       C.1、4         D.2、3

7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说明( D )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备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的获利

D.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74.(  A )对要素禀赋论适用性的检验,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A.里昂惕夫   B.迈克道格尔    C.鲍德温    D.萨缪尔森 

75.在(  B ),欧盟开始发行统一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

A.1998年1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1992年1月1日        D.2000年1月1日

76.在哪个级别,一体化组织开始具有超国家性质,即成员国开始将部分权力让渡给一体化组织。(  B )

A.共同市场    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区    D.经济同盟

77.下列(B)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

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过的福利水平

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

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

78.标志着世界第一家跨国公司的诞生的是(  D )

A.福特公司          B.柯达公司    

C.可口可乐公司      D.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

79.如果企业仅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则应选择(A  )的方式参与世界经济活动。

A.对外技术转让   B.出口贸易    C.外直接投资  D.证券投资

80.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D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81.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D  )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82.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中,不需要偿还的引资方式是( D )

A.官方贷款    B.发行债券    C.银行贷款    D.外商直接投资

83.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外汇牌价使用的都是( A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动态标价法   D.静态标价法

84.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 A  )

A.铸币平价     B.法定平价    C.购买力平价     D.利率平价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客观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