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实在论者所说的客观性
无限猴子理论说“如果许多猴子任意敲打打字机键,最终可能会写出大英博物馆所有的书”。但是就算某只猴子已经打出了一本书,在有人去查看猴子所打出的文字之前,没有人会发现这件事。因为对于猴子来说,有意义的字词和乱码并无两样。只有在人去辨别过后,有意义的字词才从一堆乱码中凸显出来。
对于两堆沙子,我们如何可以说这是两堆沙子?科学实在论者说:这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有没有人看,那就是两堆沙。但是,在有人去观察这两堆沙子之前,这些沙子也不会显现为两堆沙子。我们是如何指称说“这是两堆沙子”,是以沙子所在的位置或是与其他沙粒的距离吗?
对于位置,一粒沙的是否在某堆沙中并非取决于它所在的某种“绝对位置”,而就是取决于与其他沙的相对位置——即它与其他所有沙粒的距离。但是一粒沙与另一粒“在另一堆”的沙的距离不一定就比它与在其同一堆沙中的某粒沙的距离远,即我们不能用过两粒沙之间的距离来判定它们属于同一堆沙或是不同堆沙。对于每一粒沙粒,它的位置和与其他沙粒的距离并未作为一种独特性将其所在的沙堆凸显出来——一粒沙没有任何特性决定了它“在这堆沙而非那堆沙”。
那我们是何以指称“这是两堆沙”的呢?与上文中“无限猴子理论”中辨别出一些有意义的字词的时候一样,我们是以自身为尺度来指称的。两堆沙在我们的观察中表现出某种“明显的分离”,而这种“明显的分离”在脱离了人的观察时是无法凸显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有人观察后,这些沙在是作为两堆沙而存在。
这些论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量子物理学中一些“吊诡”的现象,主要体现为“人的观测如何作为一种变量影响了某种“客观的”物理事实?具体的机理我不予讨论,但对于这种“吊诡感”其实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将所有的主体性剔除过后便是绝对的客观性。然而事实是,不存在脱离了客观的主观性,也不存在脱离了主观的客观性。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绝对精神借由主体而确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