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需要买相机吗?
很多人在进入社团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必须买相机才可以进入社团吗?答案当然是不需要啦。不过今天还是想谈一谈摄影路上是不是需要相机。
这个问题很奇怪,因为学摄影肯定需要相机。所以我们的问题应该改为:学摄影可以用手机吗?
是这样呢。
这个问题要回溯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即人眼和相机的异同之处。这个......
是不是有点远了?
那就从摄影的三个阶段说起。第一个阶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无论是审美还是技术上都是这样的逻辑。在第一个阶段中,会听从其他人的建议,以及产品的描述等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判断自己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设备,但实际上是手头有什么设备就用什么,通过偶然的机会不断接触新的设备,就会产生一种“喜新厌旧”的感觉,因为摄影产品的基本逻辑就是越来越好。第二阶段里,通过对于摄影技术的不断钻研,会发现在理论上可以用技术来突破不同设备之间的限制,比如高画质可以用多张图片拼接的方式实现、夜景ISO不够的时候可以拿补光灯,等等。但是,在这个阶段中,会掉入一种陷阱:对于设备的轻视,以及渴望有更多强大的技术出现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最后演变成为“器材党/参数党”。要想进行破局,还是需要找到摄影原本的目的:拍照。根据自己对各个设备的理解选择每次出行拍摄的时候要选择什么设备。
在这三个阶段中,手机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手机摄影的发展不仅是在画质上,还有很多比如长焦镜头、RAW格式、人眼对焦等。手机正在集相机之长,变成了一位“全能型”选手,但是,手机和相机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 方便 。除去卡片相机那样比手机都要弱的设备,专业相机都需要配备各种各样的配套器材,即使所有器材都不带的话,也需要一个不小的镜头。相比之下,手机可以直接装进兜里。同时手机还有很多奇妙的操作是相机很难达到的。例如在华为的宣传片《悟空》中,模仿哭泣的效果只要在镜头上沾一滴水,相机就做不到这一点;手机只要倒放,就可以拍摄很低的位置,相机镜头就很难做到。
这样看来,相机似乎又成为了手机的附属品,存在与否都没有必要。但是相机本身也有一些手机*无法逾越*的优势。比如传感器,俗话说“底大一级压死人”,虽然说不能以传感器论英雄,但是差距就在那里,如果手机那么小的传感器能做成1亿像素,那比它大得多的传感器为什么不也这么做呢?
总结来说就是:有啥用啥。
欸你这总结的,好像也是这个样子。
当然,如果说相机有仪式感的,那真的推荐买一个。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以自己为中心的不叫摄影,叫娱乐,就是类似于听歌打游戏的娱乐。摄影可以是等了一天只为一个三秒钟都不到的时刻,这个需要的可不是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