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凤翅、兽吞、三棱琐子纹的概述
凤翅源自波斯王冠,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在佛教艺术中与胄的结合在隋代,初唐时期开始出现在现实中的冠上。至于与现实中仪仗甲胄结合的时间,目前比较确凿的是北宋初年,但不排除在中唐就已经发生,但未成气候。凤翅一词最先出现在北宋初年的文献中,之前的名词目前不明。
兽吞的早期形态是长在身体上的,并非甲胄部件。兽吞很长时间都被当做夜叉或恶鬼的身体特征。兽吞在造型艺术中与甲胄的结合在初唐。在现实中与仪仗甲胄的结合则在南宋之后。
琐子纹是一类细小琐碎用作地纹的图案统称,其中的三棱琐子纹出现于唐高宗时期,并历代沿用。就目前所获得的确凿证据全部指向装饰图案。仅在晚清甲胄已失去战争意义的时候才以装饰铆钉的形式出现过金属实物。
此三项若展开讨论,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收容,所以此文只是概述。从图像资料研究甲胄,最先要了解的是我国的艺术史,其次才是了解甲胄。在图像资料中,有宗教艺术和丧葬艺术的分别,在丧葬艺术中又有象生形象和神煞形象的差异。如果不对它们加以区分,则难以洞察真相。宗教艺术和丧葬艺术中的部分神煞形象可以用龙来类比,龙身上各部位的造型部分在现实中存在原型,但龙作为一个整体,则在现实中不存在对应的实体。即便历代有很多表现龙的图像资料,但不代表龙是现实存在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