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藏

△要想拳打好,注意三个面,曰:下面、后面、里面是也。下面是腿脚,由下(先)而上(后)。后面是肩背,从后发动到前(执行)。而里面是辅手,也就是非主力击出之那一手。
△未曾打拳先练功,而功就是入门之基功。拳呢?则是指的招式与套路。
△练武之途路有二,一是一门深入,专精成就。另一是技出多门,再由博返约。
△古人习练套路,正反∕左右两式都练。有的,两面俱呈,今人自然遵习。有的,只具一侧,而另一侧在人自求之。可怜,今人多不及此。致使既不完整,而且引人疑窦……除非是学而不思之辈,只信不疑之人,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而只知自满的!
△凡练套路,都是慢的……极慢的有:太祖长拳、太极拳等……中慢的如:形意拳、八极拳等……稍慢的太多了,不胜枚举。之所以慢的道理,在使习练者注重细节,而秘密就在细节里等。到能够掌握,正确无误;有能力、有把握之后,任何门派,任何套路,当然是要求快打的,而且是越快越好,“急上又加急”,“手快打手慢”。否则,还成什么武术! ?
△练套路要学其中的功法与用法,而不是招式的模仿与次序的排列。
△一个套路,从起式练到收式,乃是“开学典礼开始”。如误以为如此这般,就毕业了,等于退学开除!
△传统武术之实战,必须长短劲齐用。无短劲不足以成招,不能充份地致用。其武其术无法完整!
△中国武术打不过外国武术,原因有:一、中式练法,根本不是武术。二、幻想太多、不切实际。三、少有实战训练,缺乏上场经验。
△怯懦之人不能学习实战。打人?不敢下手。自保?否认危机;不是闭眼,就是想要下跪。此辈正可以用对打套路,虚拟情境徐徐而引导之,慢慢地改进他……
△对打套路无助于实战之技巧,因为技巧必须是有误差的;打多了,养成不良习惯,性命交关。然而,对打套路是良好的心理治疗。可使懦者立、弱者勇。

△今日有所谓“自由博击”者,说法很好。而其实呢?就是“散打”。
△由固定格式之招法,到串连而成的套路,都要看穿、舍去,方才是“扫相破执”。而散打博击,无有成法,然均在法中者,才是“无相无位”,练打习功有成就之境地。
△一切有为招,有为套,虽是武术之实相,却要对此不住、不执、不取,斯能观见武术之真相。无怪乎佛家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武术!
△古人先学实战招式,可以防身保家,为生活之必须。其中,再选合乎真正入门习武之条件者,才练套路。使实战之技,更上层楼。
△对打套路不是实战的技术,乃是实战心态的准备训练。
△套路学习,必有三部曲。首部曲是传承制式:祖宗成法之获得。二部曲是排列组合:打破程式,以招式为单位,重新作多种多样之新连接、新程序。不但练身手、而且练心智。三部曲是拆解活化:打散招式,而以动作为单位,不但自由承接,而且自由衍变。乃是人之与拳,溶为一体之境界。
△ 任何门派∕套路,均有细求∕慢练之法。等到掌握好了细节∕要领,任何门派∕套路都必须要快练∕猛打,否则,便不成其为武术。
△ 今日之套路训练,有三大病。第一是专门只知练套路,不知用法、不习功法。第二是将难练的、复杂的,予以简化,或是分解。以求便宜行事,而训练与攻防之用意全失。第三是以生来之强壮,及西洋的体操,来运作招式、串连套路。
△ 圣贤经典没有约束人的,乃是启发人。武术套路也一样,切切不可自己甘为奴婢,严谨拘守、结果全无所得,当然不可能成就一己的武术。
△中国传统武术之打拳,绝对不是一只手臂的操作;而是全身,且兼内外。 腿脚拧转,由下而上。 行于肩背,经由脊椎,从后到前。 至于两臂,一出一入,同时同在。 而此时的周身大缠,内外相兼。
△“力由脊发”的“由”字,是经过,万万不是从脊椎以发力的意思。
△“主宰于腰”绝对不是由腰作主,而是成败“主宰于腰”:腿脚上来的劲,腰部不动与过动,可以成之毁之,不可不慎行之之意也。
△是动作,投递了劲力。 动作可以由下而上,只及腰际。 而、其所产生之劲力,一路直升,可以过顶。 亦即外现之形象,双臂齐腰。 而投射之劲力,上冲至脸。
△中国武术哪有只操作外形的! ? 所谓“打人前心,看人后背”也者,就在说明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初级直拳,臂伸直了,拳打尽了,也不过中人“前心”。 而、心意引领的劲力,则必须直透敌体,通达“后背”。
△练内气,要如如不动;打坐、站桩、医家养生之术如此。 然而,武术是武术,不能安静自养而已;必需拳打脚踢,攻防急如星火。 所以,难矣难矣......

△传统武术的古老锻炼法式:由基功、而套路、到应用,一共三大步。 时至今日,是否可以就叫它做:"老三步"。
△古人由基功而习套路,是平顺合理的。 而、在套路之中,既有基功之反复训练与提升,又有实战应用之摹拟。 今人见不及此,徒知广集套路,而不能消化。 于是无从得益,成就自己。 也使中国武术之战技,全无理由得发挥。
△现代人也习套路,然后呢? 似可有个"新三步"的进阶训练之步骤:一曰:折组,二曰:活化;三曰:拟战。 盖必须将祖宗传承之成法套路,予以拆解,而自行组合为第一步。 再由路线,步法,及招式连接进行活化,使拳中有我,我中有拳为第二步。 夫然后,摹想对手之攻防,与我厮拼,先由一招三式,连绵不辍。 而一招多式不拘数,以为活法活用之培基。 如此练来,一旦临敌,斯有活泼应战之发动力,而又招招不离其所学。
△时代到了今日,人、变了;执行动作的能力与习惯也低了。 只有传统的老三步,绝对培育不出能应用传统武术之怪人了! 所以,在老一、老二之后,必须插入新三步的必须之历程,然后、到达老三之终极地步,实打实战。
△实战之始,保门第一,而后叫门 — 叫敌之门,要求反应,然后破门迳入。 万万不可让他门开复闭,再三缠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