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卡片笔记写作法》
(个人学习向的摘录,侵删)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原作名: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译者: 陈琳
P110-P112
心理学家采访了些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 并对他们进行了制试:心理学家给他们分配了多项任务,并将他们的测试结果台另一组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进行比较。结果很明确:虽然那些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感觉自己更有效率,但实际上他们的效率却低了很多,而且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表现都明显落后于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
在某些场合,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弊端显而易见,比如开车时发短信。但是这些研究中最有趣的不是一心多用会降低人们的生产力和工作质量,而是这个行为本身也会越发降低人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这个结果令人惊讶,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做得越多,就能做得越好。但细细想来,也是有道理的。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它不是将注意力同时集中在多件事上,并且也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我们认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我们真正做的其实是在两件甚至多件事情之间快速转移注意力,每一次转移注意力都会消耗我们的转移能力,并会延长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所需要的时间。总的来说,一心多用会让人疲惫不堪,也会降低我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认为他们可以在多任务处理方面做得更好,并认为这样可以提高生产力,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缺乏对比,或缺乏可以提供客观数据的外部测量;二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曝光效应”,即做某件事的次数多了,人们就会相信自己已经很擅长做这件事,而不考虑实际表现。遗憾的是,我们倾向于将熟悉程度与技能混为一谈。
说这些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劝你不要在开车的时候写论文或写书。写作过程包括许多不同的任务,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切实将这些任务分开,就很容易一心多用,而这确实会对我们的工作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写论文不仅仅是在键盘上打字,它还包括阅读、理解、思索、产生想法、建立联系、区分术语、寻找合适的词语、结构化、组织、编辑、修正和重写等。这些不仅仅是任务的不同,它们需要投入的注意力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同时关注多件事情,更不能同时给予多件事情不同的注意力。
通常,当我们考虑注意力时,只会想到集中注意力一这需要意志力来维持,这也是过去大多数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在谈论注意力时的观点。今天,研究区分了多种形式的注意力。自从20世纪70年代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描述了“心流”状态一种毫不费力就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不需要过多依赖意志力和努力的其他形式的注意力也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谈到集中注意力,有时我们对一件事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几秒中。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最长持续时间似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Doyle 。集中注意力不同于“持续注意”,后者指的是我们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对一项任务的关注,这也是学习、理解或完成某件事情所必需的。集中的注意力必然会受到持续增长的外界干扰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练习专注力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似乎也大大缩减了。
P129
能够及时完成一项任务并能在我们停下的地方继续开展工作,还有一个可喜的好处,就是有助于恢复注意力。因为我们可以放心休息,而不用担心自己会忘记之后从哪里重新开始。休息不仅有助于恢复精力,也对学习至关重要,休息可以让大脑处理信息并将其移人长期记忆,从而可以接受新信息。 如果我们在工作间隙不给自己休息的机会,无论是出于时间急迫,还是害怕忘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缘故,都会对我们的努力产生不利影响。散散步,甚至打个盹儿,都有助于学习和思考。
P202-203
所有事都简化为单一的纯文本格式,并收集到卡片盒中,没有任何装饰和特色。即使软件没有了像卡片那样的篇幅限制,我还是建议大家像在纸卡上写笔记一样精简内容。 有了格式的约束,我们就会限制自己在每张卡片上只记录一个想法,让自己尽可能做到精确和简洁,这也便于我们以后重新组合这些笔记。卢曼的经验是使用A6纸张大小的卡片,而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时,比较好的做法是让每条笔记的信息量不超过电脑或手机的一屏,而不需要滚动滑页。
我们对待文献和自己的想法,也需要遵循标准化的要求。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或想法时,始终使用相同且简便的方法:用卡片记录想法和思想时,将文献以“在哪一页,内容是什么”的形式浓缩到一条笔记上,然后和文献的书目信息一起存放到卡片盒里,再与以相同方式写下并存放在相同地方的其他笔记建立联系。这种标准化使记笔记在技术层面变得自动化,而无须考虑笔记的组织结构。这对大脑非常有利,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将为数不多的思维资源用于思考笔记内容的相关性。
P216-217
第一个关键点:确保文本具有结构化和灵活性。卡片盒非常适合试验各种想法和产生新的想法,但现在我们需要把想法组织成线性的文本,而关键是要可视化地确定草稿的结构。但这并不是要立刻确定在哪些章节写什么,而是要先确定文稿的某一部分不写什么。通过观察(初步)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文稿的其他部分是否会提到这一-内容。 以往当我们面对“空白屏享”开始写作时,要决定的是用什么填满页面;但这里恰好相反,由于我们手头的资料太多了,我们不得不抑制住自己想把所有内容都用上的冲动。
在整理与某个特定项目相关的笔记时,能有一个独立的、专门为该项目准备的地方至关重要,大纲类软件能帮助我们制订一个大致的结构,同时能保持内容的灵活性。文章并不是存放内容的容器,它的结构是其内容的一部分,并且会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变化。当结构不再有大的变化时,我们就可以愉快地称“结构”为“目录”了。考虑到最后仍然有可能改变章节的顺序,所以我们最好只是把这个目录当作设计文章结构的参考指南,而非执行准则。
第二个关键点:尝试同时写多个项目的手稿,这样才能发挥出卡片盒的真正威力。从某种程度上看,卡片盒有点像化工行业所说的“一体化”一般情况下,生产线不可避免地都会有一些副产品,但是在这种环境下,一条生产线的副产品可以成为另一条生产线的原料, 而另-条生产线的副产品又可以用于其他工序。以此类推,直到生产线网络能够高效地组织在一起, 那么其他采取孤立生产方式的工厂就再也没有机会与之竞争了。
类似地,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即使它们与我们当前的项目并不直接相关,我们也可以将它们用在以后的其他相关项目上。并非所有想法都适用于同一篇文章, 实际上,在我们看到的信息中,只有一部分对当前的项目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