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

)要真正的读经典,才是真正的读经典。
【第一集】
天是理想主义,地是务实主义。人应当有理想有信念,同时又脚踏实地去务实,人处天地之间就是这个意思。
天地人合而为三才。人只有成为三才之一的那个“人”,才是一个心灵富足的“人”。
)一个国家正是由这样一个个有理想有信念同时务实的人的努力才能欣欣向荣的。
子贡问孔子:老师, 我跟您就摊牌了,我跟你学习就是为了当大官。你说我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当大官呢?
孔子回答道:哈哈,当大官啊。只用做到三点。第一,手里有兵权。第二,手里有粮食。第三,百姓对你有信仰。(足兵,足食,足信,足矣。)
)我们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看见外面的东西像我们走来,一种是把我们心里的想法通过眼神流露出来。很多人都不怎会用眼睛,明明是外面的东西自己走到我们的眼睛里来,我们硬是要眼睛里咕噜噜的什么东西都要尽收眼底,把自己的什么想法都通过眼睛往外开散了。
聪明人的眼睛你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是聪明人,眼睛一骨碌,想法就来了。但是这个人一旦有信仰,他就表现不出来聪明,眼神就坚定,表现出来就木讷,他就会变现的比较固执。实际上他们比聪明人更容易坚持,也更易有智慧。
)子贡老是喜欢课堂上刁难孔子。
子贡问:老师,你讲的道理太多了,我都记不住啊。你能不能就给我讲一句话,概括你讲的那么多大道理的,让我可以终生这样做的。
孔子哈哈大笑,用一种商量的语气说道:那大概就是宽恕了。什么是宽恕?宽恕就是设身处地到别人的环境里去想想别人做事的难处,如果你也在那个环境里无可奈何,那么就不要随便给别人提意见,别对别人发火哦,要原谅别人。
)什么是仁爱?什么是智慧?
为他人付出就是仁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了解世上的道,就是智慧。
【第二集】
)怎样看待人生的遗憾?
接受这个遗憾,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去补足这个遗憾。去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信去化解缺憾。勇敢是什么?勇敢是每临大事有静气。
用一种坦荡的胸怀面对所有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集】
当你遇到了生活中的不公时,要以德报怨吗?不是的,孔子说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以怨报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才华用在应该使用的地方。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一定要有原则,可为而有所不为。
我们跟人交往的时候,能产生怨其实还是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过犹不及的道理告诉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种分寸。(视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正确的相处是——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温暖。
我们在外面工作,要做到多闻多见,慎言慎行。往往一个井底之蛙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各种疑惑,这个时候少说话多看看,多听听别人的话,看看别人怎么做的,他的眼界打开了,疑惑自然就少了。说的话自然就少了很多抱怨,做事少了很多错误了。
人在当下隐忍的这件事时,一定要往长远了想一想,再往后会怎么样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还是先做事再说事吧(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第四集】
只要一个人处世没有任何的担忧,没有任何的恐惧,就是君子了。勇者不惧。
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这个“或”下面的心“惑”,人因为选择太多而痛苦。
一个真的君子对自己苛责,对外人宽厚。(不怨天不尤人)
我们所学的知识,这辈子所努力,就是为了这辈子能够把握幸福。君子永远要努力磨砺内心,做自己内心的富足者。
孔子口中的君子,永远不是说你要像谁谁谁,而是要活在当下,成为一个心中完善的自我。
什么是小人呢?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只看眼前小利的人。一个人要是有恒心,那么离君子就不远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在一群人里,君子总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想法的合理性,他不会偏瘫觉得谁的好而去忽略掉某一个人。一个坦然的人,就是能看到目之所及的所有的和谐美。
一个君子所重要的是他背后的动机。有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在搬砖,一个人说他在做苦力,一个人说他在砌墙,最后一个人特别骄傲的说,我在修一座教堂! 第一个人是小人,第二个人叫做器,第三个叫做君子不器。
【第五集】
(根据纸质稿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永远不要听一个人说了什么而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如果一个人只有口头功夫,那么这样的朋友是最不该交往的。
我们现在写博客在网上随便发表一些东西,其实这都是急于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展示出来看,这其实就是孔子说的“言未及之”,其实你说话了未必就是别人想看的。
【第六集】
(根据纸质稿补)
表面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会给人淡定的力量。
子贡有一天去问孔子:老师,什么样的人能叫个知识分子啊?
孔子回答:有三种知识分子,一种比一种次一点。第一种这种人知道他对社会的责任在哪,他的一切社会奉献给社会,他们带着使命来学习的。第二种啊,他们为了一个好名声来学习的,为了光宗耀祖的,第三种,非黑即白,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底,说什么就做什么,有铮铮铁骨。
一个君子,要明白自己灵性的追求在哪。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坐标在哪,让我们的理想有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什么孔子最赞赏曾皙的理想呢?曾皙的理想最符合灵性的追求。
【第七集】
十有五而志于学。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时好学习。也就是学以致用。与其学很多不会用的知识,不如把有限的知识嚼烂,融会贯通。
三十而立。把一切的学习用于解释自己的生命。超乎功利而做一件自己内心认定的事,这就是立。
四十不惑。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不要了。是一种淡定和从容。
五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不怨天不尤人。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六十而耳顺。把世间百态熔铸到一体。别人说什么都觉得别人有道理,一种悲悯之心,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知其白守其黑。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将所有的规矩大道和自己融为一体,因此就可以从心所欲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