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关于死亡的古代称呼 | 文学写作素材积累

作古(zuò gǔ)
①“死”的婉辞,意为已作古人
例:<霞外攟(jùn)屑>:“文友已化为异物,今吁士又作古矣。”
②谓不依旧规,自创先例。
例:<旧唐书·高宗纪下>:“上曰:自我作古,可乎?”
不禄(bù lù)
古代对士之死的讳称,意为不再享俸禄。
例:<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孔颖达疏:“不禄,不终其禄也。”
捐生(juān shēng)
①指舍弃生命。
例:<明史>:“从古忠臣义士,为国捐生,节炳一时,名垂百世。”
②清代报名纳钱换取官职、官衔的人,称为官生,亦称捐生。
就木(jiù mù)
指入殓,垂危。行将就木:指人的寿命已经不长,比喻临近死亡。
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见背(jiàn bèi)
谓父母或长辈去世。
例:晋·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物故(wù gù)
即人已亡故/去世。也有事故、变故之意。
例:<汉书·苏武传>:“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颜师古注:“物故谓死也。”
登遐(dēng xiá)
本意为死者升天而去,后引申为对他人死去的讳称;特指帝王之死;犹言“登仙而去”。
例:晋·王沉<魏书>:“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
隐化(yǐn 'huà)
“死”的别称。
例:清·梁章钜<浪迹丛谈·人死别称>:“凡人死,曰卒,曰没,曰疾终…又有称隐化者。”
迁形(qiān xíng)
佛教语,指僧侣逝世。
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ān)随笔·书卒异词>:“僧卒曰迁形,亦曰迁化。”
羽化(yǔ 'huà)
①旧时传说,修仙者达到一定修行后能飞升成仙,把这一结果称为羽化
例:宋·苏轼<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另称“遁化”,道教修行者婉称人之死亡。
例:颜真卿<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先生以大历己酉岁冬十一月十有四日遁化於茅山、紫阳之别院,春秋八十有七。”
解驾(jiě jià)
①去世的婉词。
例: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太元元年,解驾违世。”
②另称“解鞅”,即停车驻马的意思。
例:<后汉书>:“汝南有陈伯敬者…便解驾留止。”
晏驾(yàn jià)
古代对帝王去世的讳称、讳辞。
例:<战国策·秦策五>:“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
夙殒(sù yǔn)
亦称“夙陨”,意思是过早凋落/死亡/亡故。
例:陆机<叹逝赋>:“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
长辞(cháng cí)
死亡的婉辞,与人世永别。直译为“与世长辞”。
例:李白<拟恨赋>:“一朝长辞,天下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