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也有害怕的动物?换牙和体重有何联系?大象的耳朵有大用处
今年大象绝对是出镜率最高的动物之一,世界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也都出现了大象的身影,云南北迁野象群一时间风头无两,最近象群已经结束休整,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但是离群索居的公象还是没有归队,许多人也在进一步关注象群的动态。
关于大象的话题,近两个月内一直没有停歇,许多人都在探讨如何才能让象群回到原栖息地生活呢?因为这一路凡是象群经过的地方,当地人需停课停工,用渣土车堵路,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

许多人也就此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多数人觉得可以用麻醉的方式将象群分批运回到栖息地,但是后期经过研究这种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大象体重过重,家族成员异常团结,容易造成应激性反应,无论从麻醉到运输都不可能实现。
那么如何使体型庞大的野象改变迁徙路线,回归保护区呢?可否用大象的弱点一路将其“吓回”保护区呢?在泰国许多地区的农田都被野象破坏过,所以当地人就采用了一种用蜜蜂堵截大象的方法。


这种方法最早出现在非洲,非洲当地的农民为了解决大象破坏农田的问题,经过“拯救大象基金会”的研究发现,“蜜蜂围栏”的效果非常好,别看大象体型庞大,其实大象天生就对蜜蜂非常恐惧。
虽然大象的皮肤可达三厘米厚,但是痛觉神经却异常敏感,它们听见蜜蜂的嗡嗡声就会落荒而逃。非洲农民在农田周围每隔10米就会放置一个蜂箱,并且放出蜜蜂进行巡逻。每当大象经过,都会被蜜蜂吓跑,成功阻挡大象的几率高达85%左右。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大象害怕蜜蜂的特性,将其引回到正确路线上吗?


从北迁象群的行为上可以看出,大象对家族成员非常亲近,在休息的时候都是有成年大象围绕着幼象,而象群的构成也很有特点,其中包括奶奶级别的首领,负责打探消息的警戒象,亚成体象和幼象。
这些象族成员大小不一,体重也是不尽相等。但是有谁知道大象在成年之后的体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象的体重都是有规律性的减轻和增加,甚至一头象在成年之后会出现5~6次体重的急剧变化。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象需要换五次牙,在换牙方式和次数上大象都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除了暴露在外的两颗长长的门齿更换过一次之外,剩下其他臼齿在一生当中可反复更换五次。
当新牙完全长出时,大象的体重会变得非常重,对大象不同时期的体重进行记录之后,发现大象的体重会随着换牙的周期来回波动。新长出的牙比旧牙要大得多,这也增加了大象咀嚼的效率,促进吸收。

当新牙长出而旧牙还没掉的时候,会影响大象的食欲,这个时候大象的体重又会慢慢变轻,这就是大象换牙和体重之间的秘密。
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玛卡斯克劳斯认为,现在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的大象都有体重超标的问题。它们在安逸的条件下大吃大喝,就算是每次换牙也影响不了自己的体重,所以换牙和体重之间的变化,也要看大象生活在哪里。


大象有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例如在身上洒满土,以前人们认为这种行为可以帮助大象驱除身上的寄生虫,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身上洒满土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虽然大象的皮肤十分厚,但是却非常害怕暴晒,土起到了防晒的作用。
大象对于撒热也有着独特的超能力,一头大象的体内有370升血液,它大大的耳朵里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它的超能力就是在20分钟之内能使全身的血液途径耳朵,在通过来回摆动耳朵来散热。
大象的秘密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